巧用体验式教学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类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站在“以生为本”的角度,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有趣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18-02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对趣味性较强的内容,会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需围绕授课内容,设计相应的情景式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对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较大作用。笔者便是由体验式教学法入手,对其女刚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创建平台,在体验中学习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旨在将数学教学视为探索奥妙和寻求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分析问题,这样也会间接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不仅如此,“体验式教学”还能为学生创建数学的学习思维,逐步扩展思维,并充分利用思维,长此以往形成习惯,为学生提供未来学习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可以理解和理顺数学的精妙之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当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通知学生收集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相匹配,并且体积较小的物体,将这些物体带入教室,并使用尺子来测量这些立方体的各个边的边长,然后根据现场的情境提出问题。例如,长方体的每一侧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每一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特定差异。之后,通过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边的长度,教师继续指导他们完成立方体体积的计算,使学生可以加深对立方体公式的理解。
二、设置情境,让趣味与知识共存
学生可以在这种不断体验式的学习情境中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最主要的是让可以学生灵活地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全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例如,在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走进课堂。利用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作用,自己买东西,自己计算。这样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培养正确的学习知识,不断地应用知识,最后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愉快的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三、设计课堂实践课题,使数学知识“活”起来
教师如果能在数学中把抽象的公式具体地表现出来,那么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在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的魅力,还能学会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PPT把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展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用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来区分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点,还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去量出来人民币的长度和宽度,把人民币的颜色、特点、图案记录下来,形成一种与硬币不一样的认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学到了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注重引导内容设置,使学生学会思考
体验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在于学生的简单记忆和模仿,而在于学生的深入探索。如果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动机,那么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深刻体验。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参与,也可以激发想象参与。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思维的参与是关键,而想象的参与则是学习的核心。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位置与方向二》这一课时,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用‘列’和‘行’”“为什么要用数对的形式”“为什么横轴上的数字代表列数,而纵轴上的数字代表排数”等,这一系列问题似乎有一些“规定性知识”,但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反思和体验“规定性知识”背后的深刻含义,追本溯源。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倒叙”和“提问”的教学艺术、方法和手段,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深刻反思。数学教学活动中和活动后,可以通过数学教学的反思,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更加深刻,从而了解学习数学的本质。
综上所述,教师在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注重引导内容设置,使学生学会思考、设计课堂实践课题,使数学知识“活”起来,创建平台,在体验中学习、设置情境,让趣味与知识共存等措施,结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提高学习能力。
下一篇: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