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创建康复、教育、培训一体化教育
智残儿童完成学龄前康复训练后,将进入学龄期康复训练过程中。在此阶段,儿童已有一定能力基础,接下来应进一步巩固提高他们各个方面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智残儿童顺利通往社会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随着社会和现代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教学校的教学对象以精神障碍、无语言、无沟通能力特殊行为多的学生为主。由于每个学生的致病原因和智力损伤程度的不同,导致行为表现、言语发展、学习效果、心智活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低下,言语和运动能力差等是智力残疾儿童的突出特点。
作为特教学校的语文教师该如何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来组织教学是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智残儿童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的任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语文教学是提高特教学校整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语文能力,一向是特教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课题。
首先,教学内容要做到生活化。教学手段要做到直观化,教学过程要做到活动化,教学氛围要做到愉快化。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终将要回归社会,独立生存于社会,对他们来说,要是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必要的生活常识,形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本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视学生生活的本身生活经验为宝贵的财富。掌握语言文字,是使智残儿童适应社会进行交际的需要,是取得社会平等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条件。
重视口语表达,将学生康复训练与培养语言能力相结合。语言是人类相互认识、交流思想的工具和桥梁。人们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动机和情感,用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用语言作为认识世界与人交往的工具。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智障学生都有程度不等的语言缺陷,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错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等。这无疑给智障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以及情感表达套上了新的枷锁。因此,培智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获得能够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口语是人际沟通的媒介,口语能力的建立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智障学生学习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效益,更会影响到智障学生的情绪与社交发展。因此强化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不仅能提高智障学生的思考、观察能力和手、脑、口协调并用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的最基本、最简单的能力,为其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因为能正常口语交流,在交往中会受到同伴的尊重和关心,能够消除生理缺陷产生的自卑感和受歧视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经验,从而使智障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信。
口语表达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前练口(自我介绍、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课堂师生问答、复述课文、看图说话、情境口语交际、讨论交流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重视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经常有机开展口语表达和口语交流的训练,将有利于智障学生的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我的教学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语文能力是提升智残学生思维水平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利用结构化教学学习汉字的书写和运用,熟练掌握语文工具,有助于提高智残儿童学生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矫正发音,发展口头语言,并运用语言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往。智残学生的记忆特点决定他们在学习生字时会表现出识字慢,忘得快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采取科学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学可以激发智残学生识字的兴趣。
劳动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劳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特教学校开设劳动课,对残障儿童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劳动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挂念、劳动态度一级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劳动能打下机车,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还有助于矫正和部长他们的心理、胜利缺陷,是他们的肢体得到锻炼,促使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吧他们培养程合格的劳动者打好基础。
在劳动课中,学生不仅要残疾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劳动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本身对残障儿童适应未来的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学习过程中的训练对锻炼他们的体魄、训练他们的思维都是有很大的好处。
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时间活动,他不仅能够使残障儿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能改变他们由于认知缺陷所引起的对周围世界的冷漠态度,一级胆怯、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向往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愿望的行程。
通过设计、组织好劳动,学生能够高手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急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关系,使他们变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走出原有的狭窄生活圈子,进入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劳动课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正确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确奋斗与追求的目标,产生客服苦难的勇气,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同一类残疾儿童总是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家长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就有助于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并且有助于加强家长的信心,建立提供相互支援的机制。
特别是一些教育残疾子女的成功事例可以鼓励其他家长,并给他们作出示范,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家长从中获得支持和信心。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只有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将它们统一为教育残疾儿童的有利因素,才能使残疾儿童的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作者:范庆红?袁兵?王爱红?裴蕾?齐宝茹?董云鹏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