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华坪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词语与语法的机制关系

发布时间:2015-07-23 08:59

 许多研究汉语方言的学者认为,方言之间的差异“语音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一般来说,语文工作者也往往对于方言的语音系统和词汇予以较多的注意。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方言间语法差异较小这是事实,但即使是同属一种方言的次方言甚至地方小方言之间,其语法仍存在若干细微差异。本文以云南华坪汉语方言为例,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华坪县位于滇西与川西南结合部,全县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9乡2镇,总人口17.08万人,有汉、傈僳、彝、傣、回、苗等民族。华坪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大体而言,它的基本词汇与语言规则同普通话基本一致,不过同中有异,华坪汉语方言中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式,与普通话之间有较大差异。这些往往成为当地华坪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难点。
  一、华坪方言词汇
  华坪方言与普通话词类一样,都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音词十一类。但部分与普通话的用法和说法有所区别,下面就将这些不同点举例说明。
  (一)疑问代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哪个”、“哪哈”、“哪个时候”、“啷个”、“咋个”。
  “哪个”即“谁”的意思,常放于动词前或动词后。例如:哪个给你的这些东西?(谁给你的这些东西?)“哪哈”、“哪个时候”即“什么时候”的意思,常放于动词前。
  例如:哪哈回家的? (什么时候回家的?)
  你哪个时候回家的? (你什么时候回家的?)
  “啷个”、“咋个”即“怎么”的意思,常用于动词前。
  例如:去昆明的路啷个走? (去昆明的路怎么走?)
  你想咋个说? (你想怎么说?)
  (二)副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时间副词“刚刚”、“将将”、“将才”,程度副词“怪”、“溜”;语气副词“怕”;频率副词“紧”。具体用法如下:
  1.时间副词:“刚刚”、“将将”、“将才”,即“刚才”的意思。
  如:这衣服你穿将将合适。 (这衣服你穿刚好合适。)
  将才你不是说了吗? (刚才你不是说了吗?)
  刚刚你不是去学校了吗? (刚才你不是去学校了吗?)
  2.程度副词:“怪”、“溜”,常放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行为程度。
  “怪”字放在形容词前面,用来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即“很”“非常”的意思。
  如:这东西吃起怪香! (这东西吃起来很香!)
  这人说话怪好笑! (这人说话非常好笑!)
  “溜”字在华坪方言中也是使用频率较高一个程度副词,常用于形容词前,表示“很”、“十分”的意思。
  如:这苹果溜酸。 (这苹果很酸。)
  3.语气副词:“怕”在华坪方言中有“也许”“大概”“恐怕”的意思。
  如:今天怕是回不去了! (今天也许回不去了!)
  他怕还是个未成年人哦! (他大概还是个未成年人哦!)
  4.频率副词:“紧”字放在动词前,表示行为多次重复。
  如:认得了,不要紧到说! (知道了,不要再说了!)
  水太小了,紧到接不满。 (水太小了,半天都装不满。)
  (三)量词
  华坪方言量词大多数与普通话是一样的,但是部分说法就与普通话有所区别。
  例如:一根牛     (一头牛)
  一张车       (一辆车)
  一架车       (一辆车)
  一台事       (一件事)
  一仗雨       (一场雨)
  一根裤子      (一条裤子)
  一坨石头      (一块石头)
  动量词:
  吃了几嘴      (吃了几口)
  回家一转      (回家一趟)
  着了几托      (挨了几拳)
  (四)介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的介词有“着”、“搭”、“问”,具体用法是:
  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
  如:碗着他打烂了。 (碗被他打碎了!)
  他家着偷了。 (他家被盗了。)
  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同”。
  如:我搭他是一个学校毕业的。 (我同他是一个学校毕业的。)
  问: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向”。
  如:你去问公司借嘛! (你去向公司借嘛!)
  (五)语气助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的语气助词有“嘎”、“馓”等,是云南方言中普遍使用的疑问语气助词,使用频率极高,不论是一般的疑问句还是反问句中,都可以使用“嘎、馓”表示有所询问。
  1.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如:
  你吃饭了嘎? (你吃饭了吗?)
  走了馓? (走了吗?)
  2.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普通话的“啊、嘛”一类语气助词。例如:
  这会嘎,该轮到我们大显身手了馓!
 3.用作独语句,表示对对方所说的话怀疑、惊讶、肯定等态度,或者表示漫不经心,随意应付的情态、语气。例如:听
  说你结婚了,嘎?(真的)
  二、句子结构
  (一)特殊语序
  华坪方言的句子结构, 其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部分语句存在一些特殊的语序现象。
  1.状语前置
  有时可将作为补语的偏正短语中的状语部分移到谓语中心词前面。如:
  王老师相当教得好! (王老师教得相当好!)
  2.宾语前置
  一些在普通话中运用述宾式结构表达的疑问句, 在华坪方言中部分可以用主谓式结构表达,这时主语受事,从结构关系看,原宾语被置于谓语之前。例如:
  饭给有吃了? (你吃过饭了吗?)
  3.定语后置
  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这一语法现象多出现于华坪少数民族说汉语时。例如:
  菜买一把 (买一把菜)
  水喝一口 (喝一口水)
  另外, 华坪方言中还存在把担任宾语的某些定中短语的定语成分换用作句中状语的现象, 如将这样的状语还原作宾语的定语,句子基本含义不变,但表 意重点、感情色彩和语气等会有细微的差别。例如:
  浓浓的泡一杯茶! (泡一杯浓茶)
  少少的放一点盐! (少放一点盐)
  (二)动词的体
  华坪方言中动词的体主要通过动态助词及动词重叠的形式表示。下面结合华坪方言实际特点,从进行体、完成体、将行体、短暂体、尝试体、可能体来分别讨论动词的体。
  1.进行体
  表示动作状体正在进行或持续,华坪方言中进行体的构成方式是在动词后加动体助词“呢”、“起”。例如:
  你冒走啦!我妈煮起饭了! (你不要走了,我妈在做饭了!)
  跑呢跑不动,还跟到追! (跑不快)
  2.完成体
  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华坪方言在动词后加“掉”、“着”表示。例如:
  我想吃掉饭就去看电影。 (我想吃了饭就去看电影。)
  买手机花着2000块钱。 (买手机用了2000元钱。)
  3.将行体
  表示动作行为即将进行或发生。普通话用“将”、“将要”、“快”等时间副词表示,而华坪方言多在动词前加“要”来表示。例如:
  他要结婚了,你给认得? (你知道他将要结婚了吗?)
  4.短暂体
  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性,华坪方言用“V下”、“V一下”表示,两者可以互换。例如:
  先坐一下,我一下就来。(先坐会儿,我一会儿就来。)
  5.尝试体
   尝试做某种动作、行为,华坪方言用动词重叠表示。例如:
  试试嘛,不买不怕得! (试试吧,不买也没事!)
  6.可能体
  表示某种动作有可能进行,华坪方言在动词后加“得”表示。例如:
  这东西吃得的,不怕! (不要紧,这东西能吃的。)
  (三)特殊句子成分
  华坪方言中普遍存在着“动+不A”的述补结构格式,其特点是:
  1.这种结构绝大多数出现在否定句中,只有极少数不表示否定,故可称作“否定式补语”;
  2.“不A”前面的动词多限于单音动词;
  3.“不A”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通常是“不得”、“不来”,只有少数方言可用“不成”;
  4.“动不A”结构中“不A”大多作可能补语,亦有少数作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或情态补语。
  “不得”
  这谷子晒不得了。 (这谷子不能晒了。)
  我认不得他。 (我不认识他。)
  “不来”
  这车我整不来。 (这车我不会开。)
  这作业我做不来。 (这作业我不会做。)
  “不成”
  你这人,整不成! (你不好相处。)
  这味道,整不成! (这味道不好吃。)
  与“不得”对立的肯定性补语形式是“得”,如“晒得、洗得、打得”等,但只能与可能补语对应,而不能与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对应。如:“闹不得”的反面是“清静、安静”,而不是“闹得”;“难过不得”的反面是“喜欢、高兴”而不是“难过得”;与“不来、不成”对应的肯定性补语形式是“得来”、“得成”,如:讲得来、写得来、说得来、做得来。另外还可以用“不起”这一通用的补语形式表示某些特殊的含义。例如:“吃不起”,除表示“太贵,无力去吃”这一含义外,还可以表示“已经吃饱了,吃不下去了”的意思;“跑不起”表示“跑不动”的意思;“耍不起”表示“不好玩”的意思。
  (四)由“很”充当状语
  “很”充当状语,除修饰形容词外,还可以修饰动词的否定形式,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很”修饰以“不”作状语的动词短语,构成“很不A”的形式,如“很不会”、“很不听话”;二是“很”修饰以“不得、不成、不来”作补语的动作性述补短语,构成“很A不得”的格式,如:“很苦不得”、“很唱不成”、“很吃不来”。无论哪种情况,“很”所表示的不是动作行为激烈或加强否定的语气,而是委婉的语气,含有“不太、不大”的意思:
  如:他很不听话。 (他不大听话。)
  他很唱不成这首歌。 (他不太会唱这首歌。)
  我很吃不成鱼。 (我不怎么会吃鱼。)
  (五)动词谓语句
  华坪方言有的动词谓语句可以连用两个动词,这有两种情况:
  1.使用同一动词,重复的动词各带一个宾语,或者前一个带宾语,后一个带状语或补语。这一类句子普通话通常用双宾句或把字句来表述,例如:
  我喊他喊叔叔。 (我叫他叔叔。)
  2.在第一个动词后连用动词“给”构成“A给”的格式,后面带双宾语或一宾一补,且与普通话中介宾短语作状语的格式相对应。
   我说给你一个方法。 (我告诉你一个方法。)
  (六)处置句
  华坪方言中处置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字句,另一种是带介词“拿”的句式。为了称说方便,姑且将这种带介词“拿”的句式称为“拿字句”。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和普通话差不多,这里主要分析“拿字句”。
  拿字句是通过“拿”介引受事,句子的动词对受事进行处置,使之处于某种状态的一种句式。例如:
  领导一来就拿他开骂。 (领导一来就骂了他一顿。)
  我拿他开玩笑。 (我跟他开玩笑的。)
  “拿”字句的动词,通常是具有处置意义的及物动词,拿字句和把字句一样,动词一般不能是一个单一动词,动词的前或后总要有别的成分对其进行修饰或者补充。拿字句中的“拿”字和所有介词一样,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个虚化过程,还没有彻底完成,反映在拿字句中,就有带介词的拿字句和带动词的拿字句两种,我们上面举的都是带介词的拿字句,再看看带动词的拿字句。例如:拿手机打给我,别用座机。拿手帮忙,别用脚。
  两种类型的差异是,带介词的拿字句中“拿”字的词汇意义比较虚灵,在句中只有语法意义,带动词的拿字句中“拿”字的词汇意义较为实在。
  由于普通话的影响,表示处置作用的拿字句的使用范围正逐渐缩小,颇有被把字句逐渐取代的趋势。
  (七)被动句
  普通话的被字句是表示被动的句子,口语中“被”字常换为“叫、让、给”等介词;华坪方言的被动句口语中不使用普通话常用的这几个介词,而是使用“着、给”等介词。例如:
  碗着他打烂了! (碗被他打烂了。)
  钱给他造完了。 (钱被他花光了。)
  (八)“得”字句
  华坪方言的“得”字句有几点较为突出的语法现象。
  1.“得+V”结构
  “得+V”结构是华坪方言得字句结构较有特点的一种,其中“得”是动词,有“获得”、“得到”的意义。整个结构的语义是主语获得V表示的意义,V表示的词义对于主语来说,具有受主语欢迎或者为主语需要的属性。例如:得到、得看、得耍、得吃、得喝。
  V的前面如果表达需要,可以加上与V的语义能够搭配的词法。例如:
  得衣服穿 得麻将耍 得电影看 得啤酒喝 得饭吃   2.“形/动+得”结构
  “形/动+得”结构也是华坪方言得字句结构中较有特点的一种,这种结构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其中的形容词或动词描摹或者状写的形状已到相当地程度或者显现了一定的结果。 “得”是助词,它的后面虽无词语,但说话人表意的重点却在它后面的部分,因此,“得”字的后面往往可以加上表示程度或者结果的补语。例如:
  红得、白得、黑得、多得、说得、穿得、喊得、高兴得、红得像猴子屁股、黑得像锅底、叫得好惨、说得一钱不值、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在语流中,有时不加补语,有时加上补语。一般说来,说话比较急迫,来不及措辞的时候往往不加,而说话比较舒缓,或者带有调侃意味时,往往加上补语。
  3.“V+得+得+很”结构
  这种结构的语法意义在于对一种状况进行描述。句子中虽然有动词,但此时的动词已经不表示或者不主要表示动作,而是转类为形容词描述状况了,其所描述的状况或者表示程度或者表示结果。例如:
  那人话多,摆得得很! (那人话多,非常能说!)
   总之,华坪方言语法与普通话相比是有大同小异,同中有异。注意这些特点和区别,无论是对于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还是对于深入研究地域语言文化来说,都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邹吉辉,彭德惠,何永斌.攀枝花市城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研究[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02)
  [3]陈荣泽.巴蜀官话方言语法研究综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1)
  [4]陈卫强.汉语方言反复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09)
  [5]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语句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上一篇:历史教学中“史论结合”能力培养技术条件

下一篇:“卤代烃”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