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和声学在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11-29 17:32

  和声学是人们从感性认知到理论思考的理论产物,它通过对音高、音长、音式、调性进行理性分析,实现了音乐理论的跨越式发展。

 

  和声乐理论的发展、完善和成熟,标志着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不断提升。将和声学理论应用到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储备和改善图书馆乐谱文献传统分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1和声学是乐谱文献整理的理论依据

 

  早期的和声学理论建构在宗教性音乐作品的基础之上,主要服务于各种宗教音乐的创作。因此,这一时期的和声学思想主要是为了让音乐作品展现出神秘的宗教特征,并让音乐作品更契合宗教仪式。而欧洲早期和声学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调式的分析、音程的设计和对位法等层面。在文艺复兴思想兴起之前,和声学的理论建构过程极为缓慢。学术界一般将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扎利诺完成于1558年的《和声规范》视为和声学理论的开始,标志着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开始走向独立。但是人们也应注意到,扎利诺的时代是复调音乐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和声手段还没有完全从复调中分化出来,受当时的和声实践水平的局限,扎利诺的和声理论还只是他的对位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和声理论[1]。法国作曲家拉莫的《和声学基本原理》完成于1722年,该书标志着和声学理论逐步摆脱潜科学的形态。作者在该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和演奏规则,特别是大小调功能的阐述在帮助初学者了解音乐学科的基本模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1音乐文献整理不能完全套用模式化分类

 

  图书馆音乐文献不能完全采用较为模式化的资料分类模式,而是要根据音乐文献自身的特征进行适度调整。音乐作品编号是标识作曲家作品的序号,大体出自作曲家本人、出版商、音乐学家三类人之手,最常见的用OP.(拉丁语Opus的缩写,即作品”)标记。18世纪初期,欧洲作曲家一般不为自己的作品编号,出版商为了区别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从方便的角度通常按其作品的创作次序为作品由小到大编号,但由于不同出版商有不同的“OP.编号,所谓的作品编号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作品完成的先后顺序,于是一些作曲家开始为自己的作品编号。人们在对图书馆乐谱文献资料整理时,编目人员可对中图分类法进行适度调整,参考音乐家的分类方式将更有助于资料的查找。

 

  1.2音乐文献的整理相对复杂

 

  在图书馆的文献整理中,人们需要面对不同版本的乐谱资料,并根据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准确归类。和声学理论的成熟和完善,对于人们理解音乐发展和音乐作品的构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人们应从传统的依据年代对不同版本的乐谱文献进行分类处理的方式中超越出来,将其根据音式构成方式、音乐作品的风格等新兴的资料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我国较为传统的工谱、尺谱记谱方式。工谱、尺谱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我国古代和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若按照不同时期版本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往往不利于研究者根据内容进行查找,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古典音乐的流变历程。于是流传中产生了不同演奏家不同的释谱;同一乐曲经不同释谱,作品的风格可能迥然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版本。仅从内容上看,音乐家将西方音乐史上现有的各种乐谱版本分为学术版本”“评论版本”“实用版本演奏版本四大类。因中外的乐谱文献记谱方法的不同、开本大小、记录方式的区别,以及出版地区、出版时间、版次、纸墨、装帧等不同可以形成乐谱文献的不同版本形式。

 

  2乐谱文献是建构完整音乐发展史的重要载体

 

  2.1保存音乐作品的基本文献形式

 

  单亚莉在其2007年发表的《音乐乐谱文献资源建设初探》一文中谈道:与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献不同,谱是将音乐符号记录在纸张等载体上的一种文献形式,它是运用记谱法对音高、音长、音强、节奏和演唱方式进行系统记录的产物。在录音技术发明以前,乐谱是记录音乐的主要形式,即使现在人们在学习和演奏、演唱音乐时也离不开乐谱的帮助。”[2]尽管在电子音乐大量涌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乐谱仍然是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音乐文献形式。乐谱是记录和保存音乐作品的基本文献形式,是将音乐形象用记谱法记录下来形成的一类音乐文献[3]。作为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情感表现方式,音乐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欣赏者和学习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充分体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无论是西方五线谱记谱方式,还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工谱、尺谱记谱方式,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记谱方式,实现了由口传音乐记录方式向文献记录方式的成功转型。

 

  2.2音乐作品记录方式的转变

 

  15—16世纪,音乐作品的记录方式从手抄时代过渡到印刷时代,极大地提升了音乐的传播效率。以早期欧洲各国的乐谱资料为例,作曲家和演奏家们都逐渐摆脱了对手抄谱的依赖,转而以印刷品作为主要的写作和演奏依据。手抄谱的逐渐退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乐谱文献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手抄乐谱文献或不同版本的印刷音乐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思想、了解作曲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音乐作品的时代性特征也依附于此类作品之上,以乐谱文献的传抄、流传、印刷过程作为考察对象,将帮助人们建构出更为清晰、更为准确的音乐发展史。

 

  史蕾:和声学在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3和声学思想将拓展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的发展空间


   3.1和声理论是拓展图书馆音乐文献资料整理方式的新途径

 

  随着高等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成为人们借以考察大学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而言,乐谱文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目前,在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着普通院校和艺术院校相区别的基本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各类音乐专业图书馆的发展速度和馆藏规模,使得乐谱文献的资源共享性被削弱。和声学作为以研究和音结构和连接理论为主要对象的理论,对于音乐学习者掌握和声的产生方式、构成原则都具有积极意义,并在和弦的连接和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和声学资源在图书馆乐谱文献中的重要性应得到重视,并作为人们从事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的重要参考标准。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创造发明的数量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音乐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音乐艺术创新的不断追求,借助新时期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人们开始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来探索新时期音乐艺术发展之路。

 

  3.2和声学理论的引进为图书馆乐谱资料整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乐谱文献的思维方式

 

  音乐是以特定手段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它蕴涵着复杂的情感信息和丰富的价值内涵,不仅能够向受众传递极为微妙的情感信息,更在于它符合内在的情感机制。和声学理论作为人们认识音乐作品的方式之一,为音乐学习者、演唱者和欣赏者提供了更具整体性的理论视野。

 

  3.3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创作要容纳当代音乐艺术发展中的先进成果

 

  和声学理论引入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理论尚属于探索阶段,同许多艺术形式一样需要同实践相结合。声乐艺术并不仅仅是按照乐谱所设定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表演,还需要演唱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表演中。事实上,力图在歌唱表演与情感诉求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始终是声乐教学活动的核心。歌唱时本身的艺术魅力、歌曲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文字的正确吐露、词语的表达方式和声乐的发生等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内容,将演唱的独具魅力很好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将歌曲和歌唱者要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是一种全新的艺术[4]

 

  通过舞台实践积累的经验,人们逐渐认识到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声乐艺术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传递信息,而视觉器官的融入将提升其艺术表现能力,主要的原因是两种感官的融合能够激发出歌唱者的情感表现能力,使其成为情感抒发的重要媒介,从而调动了观众的多种感官。当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沟通方式趋向多元化,人们理解艺术作品的方式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进而丰富了情感信息的内涵。

 

  作者:史蕾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10

上一篇:图书馆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经济开发区校区共建共享图书馆可行性分析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