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图书馆交往功能的相互沟通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22:57

  

第1篇:交往空间在艺术高校图书馆设计中的体现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中心,在高校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高校图书馆交往功能又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其中心工作就是将书刊资料提供给读者利用,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教学和科研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和教师学习交流、合作研讨、科研创新、社会交往的首选场所和极富吸引力的所在。


  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是北京电影学院北校区核心标志性建筑。它的建筑设计力求创造出读者与知识、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之间交流的最佳场所,力求人文与科技交融,传统与现代结合,书刊借阅与交流活动并重,方便读者与便于管理兼顾,环境舒适典雅与节省管理运营维护相协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实行全开架管理方式,使藏书接近读者,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藏借阅结合,线路近捷,网络资源随手可得,极大方便的利用馆藏文献信息。


  电影学院图书馆在单体设计时,着眼于建筑整体空间环境的塑造,空间环境与建筑并重。建筑造型舒展大方,力求成为电影学院整体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主体建筑形成来源于书本的叠放组合,能够直观的表现图书馆的建筑性质。来源于活字印刷灵感的立体文字效果提取用于立面的处理。同时,为了同实体的体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其他部位采用了通透的玻璃窗,并通过不同透明度的玻璃组合,进一步展示了建筑体块的书本叠合的效果。


  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产生交往行为的空间都可称作交往空间。在图书馆中,交往活动往往是围绕图书馆建筑而存在着的,这些活动包括了交谈、讨论、休息、娱乐、辩论、等候等多样化功能的开敞性空间。交往空间是一种积极的空间元素,起到了改善高校图书馆整体空间环境的作用。


  作为高校建筑之一的图书馆,电影学院图书馆基本功能可以划分为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功能空间包括了阅览室、书库、视听室、报告厅、办公室等。公共空间包括了大厅、露台、休息廊、咖啡厅、茶室等。交往空间多发生于公共空间,也称作节点空间。同时,交往空间又把功能空间给连接了起来,起到了引导和整合的作用,此时也可称作线性空间[2]。节点空间和线性空间的划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只是一个相对的关系,一个需要安静和私密,另一个则更加的开放和自由。


  图书馆中人的因素是活动,开放性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设计也是灵活多变,但在这种多样化形式之中,仍有内在的规律可寻,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手法。人们对交往的需求,属于心理需求范畴。满足这类需求,无法像满足生理需求那样有具体的指标,交往空间的环境吸引力对于满足心理需求,实现交流至关重要。当交往空间拥有高品质的环境时,才会吸引更多人的驻足,更长时间的停留和促进更多的交流活动。


  1.空间的通透性


  环境心里学家认为,人在封闭的空间里进行长时间活动很容易导致疲劳感和烦躁感,会产生孤独的压迫感的心里反应。所以在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的界面处理中,如窗、隔断等,也强调保持一定的视觉连续性的处理手法,以强调心里感知范围的扩大。通透空间的存在,使读者的视线,不再局限在一个空间之内,可以获得更多的感知。通透空间的存在,使空间得以开放,视线通畅,活动自由,没有限制。人们即可以主动参加,又可以驻足参观;既可以随时参加,又可以主动退出,使人们获得多种多样的内心体验。


  2.空间的多样性


  空间的多样性体现在对功能区域的划分,同时也包括在同一空间学习环境中,个体或群体具有选择其学习方式的可能性上,如在大阅读区域中开辟一些功能非固定的可休息又可交流的空间等。交往空间的多样性包括没有固定的中心、固定的功能、固定的界限,这些都由人的行为来决定。例如,在图书馆的入口门厅处,设有四层通高的一个中庭。中庭上方,又设以廊桥连接。当学生下课后上图书馆的高峰时间,大量的学生可能只是在中庭里忙碌的穿梭,此时的中庭就是一个疏散大厅。当中庭有展品和海报展出时,师生在其中观看、交流、讨论,此时的中庭就会成为一个展示空间。展厅和疏散大厅,这两种功能时常变换交错,原本功能单一的中庭,变得多姿多彩。


  3.空间的文化性


  文化作为高校发展的永续动力,是构筑高校交往空间的重要依托。并以各自特色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高校交往空间。交往空间往往承载了这个学院的精神特质,被赋予某种人文内涵来突显本学院的特点[3]。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的入口处写着季羡林先生在2001年为本院的校训题词:“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并且校训以书本雕塑的形式,立于玻璃门厅入口左侧,使得这个入口空间在人们一进入就感觉到这个交往空间的人文气息。


  4.空间的流动性


  流动的空间强调的不是空间之间的分隔而是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如果说,一个静态空间提供的是一个起码的物质功能环境,那么动态的流动空间却增添了空间的人情趣味。从而使交往空间的物质功能附加了精神功能,所体现的


  环境上升为意境。阅览室,是图书馆的核心房间。以往为了明确不同阅览室的各自功能,往往相互独立。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在对不同阅览室的处理上,采用了取消全部隔墙,只保留了辅助房间(交通核、卫生间、机房)的隔墙,从而使空间的流动性增加到最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物质满足之后精神满足的问题。而艺术高校,就是一个思想交汇和碰撞特别强烈的场所。艺术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的追求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形成图书馆空间的内在个性与魅力。艺术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就像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吸引着学生在此停留和交谈。这里是人与人的吸引,也是知识和知识的碰撞。


  第2篇:交往行为理论和认知语境共同作用下的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相互沟通


  一、交往行为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杰出领袖,哈贝马斯的著名著作是两卷本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认为参加交往行为的双方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尽力将所有因素考虑在内,努力实现相互理解,圆满地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1]。


  马瑞川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应当走出传统二元论的误区,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并努力形成有效的语境,使图书馆与读者都能够作为交往行为的主体进行交流,达成有效沟通,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一致[2]。


  二、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


  《关联:交际与认知》[3]一书的作者Sperber与Wilson提出提出了认知语境概念。关联理论认为,话语内涵的推导离不开语境因素,但不一定要依赖具体语境,因为语言使用者经过经验或思维已把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了。熊学亮的“暗室实验”(即让受试者进入暗室,在看不见东西的情况下,受试者仍能说出与一系列话题相关的程序)[4]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关联理论认为,认知语境是由一系列不完整的命题组成的,必须经过推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才能获得对话语的理解。语用推理依据的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Sperber和Wilson指出,信息的自动处理过程使用的只是演绎推理,即消去规则(eliminationrules),而不是引导规则(introductionrules),因为推理涉及的规则是消去规则的操作对象,它可以消去原来的假设,产生新的假设。由此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语境中得到言语的内涵意义。


  三、认知语境指导下的图书馆与读者的交往行为


  1.建构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依据交往行为理论,读者与图书馆应构建构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只有建构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图书馆与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彼此需求与问题,实现图书馆真正为读者服务的目的。


  2.尽力使读者了解图书馆


  应尽力使读者与图书馆员的认知语境相一致,才能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尽力使读者了解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现实缘由。定期举办讲座,使读者熟悉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如何熟练使用电子资源等。,要切实抓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不能只走过场。要使新读者熟悉图书馆的地理环境、借阅技巧和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


  3.尽力使图书馆了解读者


  作为一个服务性机构,图书馆应尽力了解自己的用户——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做到服务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学生的学习。除提供师生所需要的资料与信息外,还应为学校与学科的发展提供建议与战略规划。公共图书馆应切实做到服务社区的责任,了解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信息需求,及时与其他图书馆建立连接,获取资料。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4.学科馆员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教学与科研,因此图书馆应主动走到各个学院,学科馆员服务便应需而生。学科馆员服务首先由美国发起,现已发展得较成熟的。在我国由清华大学率先实行,之后各高校纷纷效仿。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做法,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即图书馆挑选具备外语,信息科学,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嵌入到各个院系中,为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科研服务。比如教师查找上课所需各种背景资料,制作精美课件。这需要图书馆领导的支持和院系的大力配合,只有加强图书馆和院系之间的协商与沟通才能使嵌入式学科服务顺利地开展。


  5.对图书馆员实行分级聘任制


  为最大程度调动馆员积极性,实现更好的服务读者的目的,对馆员的管理打破终身制与工资与职称和工作年限挂钩的僵硬的管理制度,可以效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做法,根据馆员的能力与工作态度,业绩等实行不同的岗位划分与分级工资制,最高级工资可以是最低级工资的2-3倍。擅长外语,计算机,图书信息的馆员可以从事学科馆员,数据库研发等工作。基础馆员可以从事书刊的排架,装订,借换等工作。馆员等级的晋升与降级可行实行定期考试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四、结论


  要建设高质量的图书馆,必须运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解决了传统主体论的尴尬状况。认知语境虽最初是为英语语言交际提出的,同样适用于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认为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应尽力使读者与图书馆员的认知语境相一致,才能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为此,图书馆应建构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建构有效的对话环境,继续推进学科馆员服务,完备服务功能。

上一篇:图书馆防火问题研究论文(共2篇)

下一篇:有关图书馆建筑分析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