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3-12-06 06:50

  摘要: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包括各地图书馆之间较大的差异性、经费的紧张、缺乏信息化的管理人才、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機制、管理老旧效率不高、规范化建设有待强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在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干预、拓展投入工作、安排定期培训、大力开展图书馆信息化教育和服务的相关宣传工作、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等内容。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20)23-0038-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并将之列入图书馆重点建设工程。图书馆的领导和管理人员纷纷表示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图书资源多元化、全面化及网络化,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图书馆信息化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1.图书馆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有关图书馆信息化的定义,学术界给出多种不同的阐述,所谓图书馆的信息化指的是将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多种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中,使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使其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互动性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搜索、传递与共享,进而在图书馆的管理中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有学者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解释。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的信息化指的就是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使图书馆的各工作环节逐渐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的信息化指的就是将传统的信息从获取到共享的过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完成。当然,在国际上对图书馆的信息化也有相对较为权威的解释,这种解释将图书馆信息化的定义描述为,信息化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引导的,通过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建设以及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实现对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


  2.图书馆信息化的基本特点


  首先,图书馆信息化具有自动化特征。通过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信息化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不仅能帮助图书馆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效率最大化,同时还能为图书馆服务管理各环节节约成本。而对于读者来说,通过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利用计算机终端对自己要阅读的书籍进行定位,使其在图书馆中的书籍借阅变得更加效率化。


  其次,图书馆信息化具有资源共享特征。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将图书馆的资源实现网络化的过程,只需将信息资料利用计算机传输到网络中,并选择对信息资料的公开,那么人们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便可利用计算机、智能化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对信息资料进行阅读,实现了信息共享的最大化。


  第三,图书馆信息化具有容量大的特征。传统的图书馆受空间的限制,在资源的储存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能有效帮助图书馆扩大信息资料储存的容量,除了原有图书馆的空间储存之外,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可以将资源转换为信息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中,一方面,能有效扩大图书馆资源的储存量,另一方面则能有效防止周围不确定因素对资源的损害。


  三、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如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对促进图书馆加快改革进程带来了积极作用。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改变了图书馆以往以手工为主的操作模式,使图书馆变得更加智能化。应用信息技术既可以为图书馆带来更有效的方式和渠道来获取更具实效性的信息,还可以对图书馆内信息资源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网络平台,图书馆可以更加快捷地保存资源。如今,图书馆主要是借助于网络平台来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服务理念发生很大改变,服务功能更加多样化,数字图书在图书馆内的发展为读者查找资源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查找的效率。与此同时,应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供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图书馆可以将预约和推荐图书的活动放在网站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1.使图书馆的全球化服务进程不断加快


  如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各国不仅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在文化方面加强了交流。图书馆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了管理工作当中,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的功能,推动图书馆实现对外开放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共享资源,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它不仅可以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加快服务全球化的进程。在交流文化的同时,各国也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了共享与整合,其中最典型的合作案例有,美国对数字图书馆所实施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我国所开展的将汉语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相关研究。


  2.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以往,图书馆所有的操作都是由手工完成,如今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图书馆走上了自动化管理的道路,步入了现代化进程,并且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图书馆馆员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工作、服务、管理以及价值等方面的观念都与以往产生了很大的不同,这种变化也会进一步促进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的目标。


  3.提高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以往图书馆中所使用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提高信息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一直以来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将该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努力提升自己,加强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并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当中,借助于计算机的优势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4.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传统的图书馆之间之所以很难开展有效的合作,主要是因为缺乏先进技术与物质条件的支持,如今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了积极运用,它本身有着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图书馆之间合作的成本,還能够为图书馆和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机会,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无限可能。


  5.使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及人员组织发生了巨大转变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图书馆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传统运营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于当今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发展步伐。因此,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有必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体制进行信息化变革。目前总的来说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转变图书馆馆藏重心,对业务部门进行整顿重组;二是加强对自动化系统中心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充分保障图书馆服务的高度信息化;三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信息化服务为最终目标。


  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包括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文环境等等,但其中有很多因素会彼此产生影响,对图书馆建设信息化的进程造成一定的阻碍。现如今,我国在建设图书馆的信息化进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各地图书馆之间较大的差异性


  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信息化进程发展迅速;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社会信息化进程则发展缓慢。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且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就使我国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整体上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一线大城市;第二是沿海地区省份;第三是内陆省份;第四是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


  2.经费紧张


  一直以来,图书馆作为国家公益性组织机构,其实质经营利润并不多,维持图书馆运营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补贴。然而,一方面在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对传统公益性机构的投资比例向来偏低;另一方面图书馆对有限资金的使用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缺乏统一规划,造成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现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面临着投资不足、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


  3.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除了需要建立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服务中心,还需要有一批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作为用户与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心之间的桥梁来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功能,因此,引进并培养优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才是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策略。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职业操作能力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时刻与图书馆的发展变化节奏保持一致,适应图书馆的业务发展需求。然而实际情况是,除了少部分一线大城市拥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大部分地区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才结构中很少有符合这一要求的。此外,由于历史遗留因素以及现实原因等,图书馆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及内部培训制度存在着一定缺陷,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各界在看待图书馆性质时一直有着这样的误区,认为图书馆只是单纯的教学辅助单位,在分配图书馆人才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阻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4.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绝大部分图书馆均受上级主管部门管辖,内部人事制度严重缺乏自主权,图书馆想引入新人才必须严格服从上级的分配安排,自身没有对人才的选择权。这也就使部分官员利用职位之便,照顾关系户,强行安排图书馆不需要的人才,形成“有用之才进不来,无用之才出不去”的错位现象,馆员整体素质偏低,且队伍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5.管理理念老旧效率不高


  部分图书馆过于注重互联网对图书馆管理的意义,而忽视了实质性的成效,且在创建过程中过多吸收外部图书馆资源,没有围绕图书馆本身特征进行创建,如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的缺失、馆内藏书无法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并无法切实服务公众。甚至部分图书馆根本不重视管理,生搬硬套传统管理模式,仅管理物资与制度方面,以管理图书的借还为管理目标,没有切实考虑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此状态下,一旦面对较大信息量时,图书馆便无法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整,以及完成工作。


  6.规范化建设有待强化


  图书馆信息化的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实现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馆藏数据库的支持,但事实上,当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化。究其缘由,一方面各个图书馆没有统一购买相应软件系统,即每个图书馆都是依据自身需求自行购买,所以标准不同,系统兼容性也不同;另一方面,各个图书馆在数据方面采取的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无法通用。由此可见,规范化建设是各个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五、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政府要加强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干预


  当前图书馆信息化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资金、政策与人才等方面。图书馆信息化的良好建设需要国家、个人、图书馆的共同努力,图书馆与个人的努力毕竟有限,只有国家积极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如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计划与详细规则,才能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拓展投入工作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一是要促进图书馆技术与资源信息化的实现,图书馆的网络化需要得到图书管理者与相关负责人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此基础上制订图书馆信息化的合理计划,多方面筹集资金,改进图书馆设备,为图书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发展奠定良好的条件,因此不断更新与完善图书馆陈旧的硬件设备尤为重要。二是要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创建,即图书馆既要有效处理与解决纸质文献又要有效整合多媒体资料,如磁带、光盘等。信息网络时代下,数字文献传递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且逐渐发展成为文献传递的主要方式,图书馆还需健全电子文献建设,即及时更新电子图书与期刊数据库,从而真正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3.安排定期培训


  图书馆服务人员的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所以图书馆需要定期安排服务人员进行素质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加强服务人员对网络知识的认识与了解、掌握图书编辑与检索等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此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支持,所以积极招揽部分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网络知识人才至关重要,这些高素质人才是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4.大力开展图书馆信息化教育和服务的相关宣传工作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程不仅依赖于全体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教育工作,更依靠广大读者的信息意识和素质。除此之外,图书馆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教學的宝贵资源,是学校课程教学实践的信息化中心,因而馆内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和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平台。除了为学校课程教学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外,图书馆还应适时发挥自身的网络化优势来实现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与此同时,依托当前的现代化网络信息背景,实行二十四小时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完善并革新图书馆内部服务功能,深化并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其教育辅导的功能。


  5.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


  在开展当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馆内各项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都需要正确而又科学管理方式的支持,构建一个以现代化管理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断增强图书馆的信息技术管理研究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创建和完善,需要完成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网络信息和数字信息工作。而在目前信息化发展环境下,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直接推动了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和发展历程。因此,图书馆应持续强化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积极完善图书馆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从而为提高图书馆信息化质量和工作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图书馆应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采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系统,努力实现图书馆各项活动的完成,从而促成图书资源、文献资源共享的局面。


  六、结语


  图书馆要想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途径和渠道,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功能,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上一篇:读者服务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下一篇: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建模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