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高校体育课的教改

发布时间:2015-08-20 13:46

摘 要: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中德、智、体三教之一,是为我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环节。一方面体育课程需要满足学生增强体质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内在文化价值。对此,进行体育课教学改革成为了我国体育工作战略的重点,怎样才能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时下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以下我将就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推动
  在我国,但凡高等院校的课程改革其根本目的必然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这集中体现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上。根据国家相关调查表明,影响我国人才培养效果和质量的因素很多,这其中就包括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对于这一问题来说,它是以技术教学为导向,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成绩,在教学方式和考核制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教师对所教的内容理解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积极性不高。
  更有甚者是学校对该课程在体育场馆器材、仪器设备等方面投资不足。学校所引进的教材体系缺乏创新性、结构缺乏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方法落后,对学生来说缺乏实用性。注重体育技巧,轻视应用能力,单一的重复式培养学生,最终难以把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这都是摆在当下我国体育教育失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体育课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指导方针,应试教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应该着眼于社会长期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并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以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及增进健康
  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加速血液的循环和对氧的吸收能力,促进身体各个部分平衡发展,使机体形态端正、体格健壮;有利于促进塑造学生机体生理机能功能;有利于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提高顽强生存和生活能力.现在学校的学生近视、驼背、体格瘦小的举目可见.没有健壮的身体,要做好现在和以后的工作只能是有心而无力。
  (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拥有勇于克服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性格。同时,还可以借助团体性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传授体育文化知识
  学校通过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体育锻炼理论和方法,并促进学生对体育本质和体育优势的体会及理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课时数有严格的规定
  我国高校有着严格的年限,一般分为两种,即三年制或两年制的专科学校,另一种是四年制或四年以上的大学本科学校。在三年制的专科生学校,体育学时根据相关情况设置不同,一般有上一年和一年半、二年之分。本科四年制,体育课上两年。每周上两学时的体育课,体育课是必修课。有条件的院校还规定,三年级及三年级以上的年级必须选修体育课,还要为病残学生开设保健课。
  (二)开设的体育课类型多样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课一年级为必修课,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德智体。 二年级为专项课,用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并养成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三年级以上为选修课,其目的是为了维持和发展一、二年级时已经养成的锻炼习惯。
  (三)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方向
  1.体育教育理论课的趋向性加强:我国体育理论课程的开设,最基础的就是要对学生讲授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及要完成的任务,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价值观念,以及一些最基础的科学锻炼方法等。当下,我国许多地区和多数院校还增加了养生术,体育心理学、社会保健学等教学内容。这就说明了,体育理论课程已经完全突破了竟技体育的教学训练理论模式,而更加注重传统健身理论的发展。
  2.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增多:目前大多数学校在体育课程开设时,都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了学习和锻炼的关系,一般每学期都设置二十课时左右,少数院校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不同。
  3.体育教材的内容更趋向于实效性:普遍的高尚体育杯大量引进高校体育课堂,如网球运动、体育舞蹈等,且日益受到学生的热捧。对于勇于尝试的学生来说,武术散打、防身术、捕俘拳等更具有吸引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更加疯狂,于是高校又开设了登山、游泳等,技能体现较为专业的科目。
  三、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研究
  (一)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及目的
  作为教学改革主导的教师团体,他们的改革成果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师没有主动积极的接受改革,也就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就必须强化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让广大教师团体能够不安于现状,多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能自觉将所思所想付诸实践。一般来说,要进行体育教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适合于当前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寻求帮助学生迅速获得运动技能的方法,研究如何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教育方法,只有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才能使体育教改进入正常轨道。
  (二)教师应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推进我国高校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来说,都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进行的。产生的效果及手段比较单一,更重要的是把体育教学当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学校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讲授为主导,教与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所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组织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步骤。 教学方法的选择、创造和运用的将直接影响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要按照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教材特点和场地器材等实际,将体育的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紧密围绕“以人为本、健康 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并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以加强大学生锻炼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体是要实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优异的意志品行,顽强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运动能力,实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总目标。
  2.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同时,加强对体育运动技能的实践应用;同时还要注重教学的课内外有机结合,努力在课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外锻炼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热爱体育、参与运动的热情。
  (四)从实际出发,做到有据可依
  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要充分立足本校实际,依托本校现有的物质条件,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而且要考虑在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接受能力,着重培养他们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一切以实际为依靠,不能脱离现实,强制进行教学改革,或不加分析地照搬他人经验,这样将违背教改目的。所以,教学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教学改革的目的,展开教改活动,当确定教改课题并准备实施时,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现实依据是什么。教学改革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要有充分的理论证明。改革后要达到教学方法更科学、教学过程更合理的效果。
  四、结语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新时代要求下的必然趋势。是广大学生为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代大学生奠定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广大体育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新型体育教学必将在大学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高峰.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5-57.
[2]陈俊钦.论终身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3(1):62-64.
[3]于洪光.高校体育改革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5(3):36-38.
[4]刘洪.新世纪大学体育改革[J].教育评论,2002(2):88-89.
[5]张大江.大学体育: 怎样迎接明天[J].体育报,2002(6):4-5.

上一篇:新时期高职院校传统武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