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云南农业
摘 要:文章总结回顾了云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重点讨论了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认为云南农业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可以为国内其它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云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云南农业大学是全国全民健身优秀单位,群体活动开展广泛,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极高。云南农业大学的体育教学在云南省具有极高声誉,曾荣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体育永远探索的课题。本文希望能在积累多年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回顾云南农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根据教育部发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精神和要求,与时俱进,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1 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方案的特点
多年来,我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与全国许多高校一样,存在着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作用不明显,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及管理方式的不适应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些问题,我们在广泛调研、充分讨论以及对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方案”。
本方案的宗旨: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本方案的思路:“健康体育”、“个性体育”、“快乐体育”、“绿色体育”、“终身体育”。
本方案的创新:“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体育活动为补充、群体竞赛活动和课外体育训练为延伸,按兴趣选项、分层次教学”;以“点” 带“面”,开展多功能、多形式体育教学。
本方案的主要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2 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和自主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和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重视体育的健身价值的同时,重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即在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践过程中去培养其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体育活动为补充、群体竞赛活动和课外体育训练为延伸,按兴趣选项、分层次教学”的新模式。采取分项教学与学生自选的体育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健康水平为根本宗旨,以体育课为推进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校园群体竞赛为热点,以体育教学健身俱乐部为支撑点,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运行模式。一、二年级体育基础课改为选项课;三年级以上选修课或校代表队训练课改为体育教学健身俱乐部。同学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2.3 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基本出发点
以育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既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既重视现阶段利益,更加重视长远利益。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与中学体育的衔接,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
2.4 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全方位的“健身育人”
2.4.1 体育实践课的教学
改变过去以技术为中心的单一练习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锻炼法、保护法和育人法有机结合起来的多种体育实践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终身自我体育练习、欣赏、锻炼、养护等综合体育能力服务。
2.4.2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教学法,采用CAI课件,形象生动,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并与研讨、发现等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体育欣赏的水平。
2.5 改革考核办法
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学生的进步幅度、考勤等纳入评价内容,并成为教学效果的组成部分。为了改变单一呆板的课堂讲授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克服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在体育教育推行“教考分离”,考试采用统考的形式来进行,改变了过去由任课教师一条龙组织教学和考试的教学模式,各教学班的考试由每个统考小组负责。“教考分离”的实行,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6 以“点” 带“面”,开展多功能、多形式体育教学
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有的素质,成立各种专项体育健身俱乐部,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特长、专长,如组织篮球、排球等健身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和环境,又活跃、繁荣了校园文化,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各健身俱乐部的活动,大力提倡体育精神,认真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积极开展群体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保持一支高水平的男篮队伍,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2.7 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培养聘任制度;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师、学生考核资料的归档立案;建立和完善教学监督保障体系、教学反馈信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课堂常规组织体育课教学、考试。
2.8 强化管理,确保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顺利进行
2.8.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学术活动、集体备课、集体锻炼、教案检查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能力和学历结构,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8.2 教材的选编
遵循思想性、实效性、适应性、灵活性的原则。加强了健康与健身教材的建设,20
02年作为副主编单位参加了全国农业高校“十五”规划教材《体育与健康教程》的编写,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并在西南地区农业高校中使用;1999年编写《现代健身》(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编写《体育与健康》(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在我校2000—2004级中使用,受到学生好评。
2.8.3 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
严格考勤,严格课堂纪律,严格考试制度。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各运动项目的要求,科学地选择运动专项上课。
2.8.4 加大力度改善和增加体育场馆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改善体育锻炼质的环境,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保护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安全。
3 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3.1建立和完善了我校的体育教学体系模式和管理体系
通过改革使学校体育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体育课成为校级一类课程。如:制定和完善了我校“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方案”,修订和完善我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及有关的体育教学管理文件等。
3.2 新的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过去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被动现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互动局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习惯,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使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工作乃至一生服务。另一方面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专项优势教其所长,使学生学有所学,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学生对体育课的改革,满意度达90%。
3.3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踊跃,体育专项技术、身体素质机能水平提高较快,达标率、课外锻炼出勤率、参加校运会人数比例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如:体育课学生出勤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优良率达80%;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人才,各项目体育健身俱乐部承担了全校90%以上的体育活动,近几年来,已有近300名学生获得了一、二、三级裁判员证书,他们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3.4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取得成效
各专项体育健身俱乐部(校代表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我校体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反映。如:篮球等专项体育健身俱乐部(校代表队),多次获得云南省高校冠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3.5 教材编写成绩斐然
编写出版6本教材。2003年《现代健身》教材获省优秀自编教材一等奖。
4结论
实践证明,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的指导思想。改革与实践成效显著,得到了有关单位、领导与同行的极大关注和肯定。
上一篇:浅谈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趋势
下一篇:体育教育与高校学生的意志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