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庆市中学体育课程中武术的开展作了相应的调查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学校对传统武术项目的重视,以促进武术项目在大庆市各中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武术;中学课程;教学现状
1前 言
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华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提炼出来的,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长期影响和渗透下,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拥有丰富的内容,在民间代代相传,历久不衰。近年来,随着武术运动的飞速发展,武术国际化步伐的逐步加快,使武术运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从而带动了武术教学的发展,对于武术教学在中学进一步扩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国外还尚未开设武术这门课程,国内武术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甚少。本文通过武术在大庆市中学体育课程中的教学现状,提出武术在中学办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中学武术课程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献计献策,使武术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大庆市六所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40份“中学课程中武术教学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回收212份,回收率88.3%。有效问卷为203份,占回收问卷95.8%。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庆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生、教师、武术教学在中学体育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
3.1.1 中学生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203名学生中,男生占调查人数的55.2%,女生占44.8%,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没有太明显的性别偏向,男生喜欢武术占78.8%,而女生仅占37%,明显低于男生,调查表明,女生对武术这项传统运动项目的喜欢程度与男生比较远远低于男生。
3.1.2 大庆市中学体育课程中武术师资状况
调查表明,在学生心目中,体育教师武术技能掌握优秀仅占15%,有11.6%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武术技能掌握较差,从上面数字可以看出,中学体育教师所具有的武术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于当代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学生的崇拜程度和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武术修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1.3 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与态度
从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对学校武术教学的理解方式不同,导致最终意见不同。即使中学生对武术这传统项目在学校开展与否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武术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对身体的肌肉、骨骼、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等都有明显的增益作用。
3.1.4 中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3.1.4.1 武术教学开展不全面
调查的六所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较好,基础条件都比较优越。但是,学生对学校举办过武术比赛的印象不深。因此,表明武术在中学体育课程中举办规模小,开设学时少。
3.1.4.2武术普及程度不高及设备缺乏
在办学方面,倾向智力开发,轻视体育,将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放在文化课教育上,致使体育投入严重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奇缺(特别是武术器材),导致武术教学的开展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显得暗淡无光。
3.1.4.3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目前大庆市学校体育是以班级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行。在一个班中,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单一的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体质状况、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不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2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对策
3.2.1 加强管理,完善现有武术教学
要提高武术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地位和作用,首先,校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使其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得充分开展。其次,把握机会,利用一切机遇,发展武术教学。
3.2.2 提高武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首先,热爱本职工作,要努力钻研业务,掌握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完成学校体育任务。二是要进一步深化职业信念,激发武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做一名突出专项特长的武术教师。武术教师自身也应注意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可行的研究方法,科研选题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止选题时贪大求全,力不能及,从而中途而废。
3.2.3 加强武术教学的物质保障
学校在教学场地,教师武术技能的培训、武术服装和器械等方面的投入应考虑到长期效益,要为武术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4.结论
4.1调查表明学生渴望学习武术知识,掌握武术技能。
4.2武术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所占学时较少,师资力量薄弱,武术教师在体育教师中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少,武术开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较差。
4.3目前武术在中学不断的得到发展,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研究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刘 扬.试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68-69.
[2] 申怀松.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25-126.
[3] 刘远航,任作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89-91.
上一篇:高师公共体育课\"徒手体操\"教学模式新探
下一篇: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竞技能力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