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基础性研究
摘 要:加强体育教学的基础性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传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通过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体育全面开发人的体力,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要实现体育的基础性,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学校体育;基础性;路径
1. 基础教育之“基础”意蕴
“基”是建筑物的根脚, “础”是础石,即垫在房屋柱子底下的石头,合在一起,“基础”指建筑物的根脚和柱石,比喻事物的根基,事物的根本或起点。基础教育常常被认为是培养人才打基础的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在于它的准备性,哪些东西才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最基础的能体现教学的基础性呢?
怎样理解教学的基础性,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教学的基础性问题,如何确立它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位置,这些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既是哲学的,也是普通文化的。反映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它不仅仅体现了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文化取向和文化态度。尽管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人公开否定教学的基础性,但事实上在种种教育理念的冲突面前,“加强教学的基础性”正在从一些人的教育观念中淡出。笔者认为,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是我国的传统,我们今天的改革该不该丢掉这项传统?当然不能。这决不是闭着眼睛蒙昧于对传统的偏执,更不是借机取宠钓誉,而是通过对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仔细观察与冷静思考后形成的认识。
2.重新审视体育的基础性
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在今天的课改中已经被赋予新的涵义,加强教学的基础性并不是固守传统,而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持的高度责任感和理性关注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校体育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是学校体育特有的经验和传统。在教材中我们将体操、田径、游戏列为了基本教材,注重了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传授。(这种教学又称为“双基”教学)其特点是,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着较为固定的结构,教学的每个环节安排紧凑。教师应该完成什么样的知识技能的讲授,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学生应该得到哪些基本训练,实现哪些基本目标,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都有具体要求。
体育的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处处关怀人,为了人的发展着想。概括地讲,就是通过体育活动促使人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曾说过“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教学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现代公民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等方面的教育,使体育教学能够贴近实际,走进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应该说这种探索是有益的。胡小明教授也认为“体育不应该是一种把活人制造成某种产品的工具,而应该是以尊崇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身体运动教育的方式。”3各种属性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弱到强,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发展的。由此可见,从基础的层面来看,体育教学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性。2体育的基础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知识、品德、审美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和发展的可能性。强调基础性也就等于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个人的后续学习和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地基”。因此,加强基础性教学,是着眼于未来的一种实践索求,应该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
3.基础性教育的践行路径
班级授课制的学校体育课堂,并不是以这些单位来做参考标准,把学生等同于工厂的生产流水线,按批量,按单位,按规格来达到样品的标准,学校体育健康课程应更多的应该从基础出发,张扬学生的天性;应是学生生命的体验、生命能量的释放,从生命哲学角度看,体育的目的是一种积极性的生理释放,而不是生理功能的累积和运动极限的无限追求。顺其学生的天性,注重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体会到生命能量的释放和快乐。当然,我们并不是“舍本求末”忽略传统的“纯生物”体育观,忽视其最本质的功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单纯强调学校体育生命的体验、生命能量的释放,回归学生的主体性,也并不是“放羊式”教学,让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旁观者”、“器械收发员”,让学生玩耍生命,而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归自然的本性,在体育健康课堂中尽情的体验生命、释放生命能量,让学生自然秉性反璞归真,让学校体育健康课堂焕发更多的生命气息。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推进素质教育,这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学生还是体育施教的对象,离开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作用的发挥,学校体育将无从谈起。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体育习惯,有利于形成专注的品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它直接影响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形成,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爱好,并初步形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体育教学是准备性教学,因而要面向未来,《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基础教育本身不应被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础”。5
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人文体育精神如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拼搏进取的竞争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公平意识等等。有学者指出:“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关于体育运动和休闲的知识与本领、培养运动精神”。6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该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法规意识和团结友爱精神等等。这些既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体育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P:234~23
下一篇:健美操教与学的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