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理论本质与形态
中国学校体育在教育理论观念上传承了古老的健康、长寿等养身思想,射、御等礼仪教育、舞狮舞龙等节庆民俗,博击武艺等体育教育思想,也融合而接纳了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体育的竞技体育思想,特别是在德式体操和瑞典、丹麦体操的影响下、我们学校体育或隐或现的具有人文主义和竞技主义思想的体育教育观念.这种体育教育观念在当时的中国工业化初期却能推进劳动力的发展和政治需要.这种体育教育观念也能满足当时民族心理的情绪.因此,中国学校体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均以“强国强民”的体育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变迁,中国在学校体育理论思想观念上一路走过了,自然体育教育、三基体育教育、运动技能教育、竞技体育教育、快乐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等,不论是哪种教育理论,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近20年来学校体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指导下,学校健康课程、新课标理论指导学校体育改革创新,体育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推进学校体育的进程,然而,学校体育改革过程实践中也出现了课程教育的有用性选择,而忽视体育本质的价值.本文提出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理论本质与形态的研究与大家探讨,是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为研究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一个时代弘扬一种精神,一个社会锻造一个标杆,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声音”[2].这一论断为中国学校体育确立了以什么样的思想建设的标识.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实践发展和摆脱传统学校体育跌宕的纠缠,从新的高度、研究与解决当前学校体育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找到了可依靠的力量支点.其产生不仅带来一场思想革新,也带来一场方式革新.催进引发了以下一些革命性的变革:一是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革新;二是带来一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三是带来一场学校体育重大制度的革新.为此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学校体育”作为一个思想理念,就会发现对“中国特色学校体育”这一命题的解析与释放,尚未破茧为诸家忽略.
2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理论本质与辨识
我国60年发展历程证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这是一个己被历史证明的命题.一项正确的理论产生出来以后,检验有效实施的成败关键还在于能否为大众所接受、所认同、所践行成为共同的遵循与价值追求.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八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这个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的理解中得到合理地的解决,才可能真正地把握现实”[3.伟人告诫我们,只有把思想化作实践,化作感性的人的活动才可产生广泛的影响,才可能把思想价值品格穿越变成普及的观念,实现从文化发现走向发现文化的实践飞跃,开启“化大众行”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建设.因而,明析与具体化中国学校体育“特色”对象的理论性与价值性的法性之彰,方法性和形态性的竞进之明,约定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俗成理念.解读这“蔽于辞而不知实”的制约与形态散乱的模糊不清,不再为对象本质的逻辑问题纠缠不休就成为必须的表达.
历史证明,一定的植物生长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一定政治模式孕育于一定的民族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呢?它“格物致知”的真理流淌是什么?带着对这一命题追问的渴望,与专家咨询得出的开凿确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剪不断理还乱难以约定认同的窘境.这些见解都有一定的真理性,但似乎都不够准确、全面、尚可商榷.皆分别不同存在着,或缺,化对象为存在一即“化思想为理论”,或少,化对象为产物一即“化理论为方法”的阙如.也带来了对这摆满二十多年来耳熟能详的指导准绳一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理论思维的思考.
那么,“中国特色学校体育”这一命题到底“特”在哪里?有哪些本质品格与实践形态?我们认为这一“特色”的基本表现主要为:独特的学校体育国情和独特的学校体育历史文化环境,独特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和独特的学校体育发展进程.独特的学校体育国情是指,中国学校体育整体上处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个历史向度的交汇处,存有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如,盲目判断一切、衡量一切、照搬照用,出现脱离国情实际,就会偏离正确发展的可能.独特的学校体育历史文化环境是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社会转型具有特殊性:一是转型任务的叠加性,二是转型环境的复杂性,三是转型速率的加速性;这种特殊性给学校体育领域带来不同的目标、功能、属性和可操做性等之间难以统一形成相对稳定的实践认同.因此,在理论指导上应有“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长青视野.独特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是指,这种变化对学校体育“三个面向”现代化纲领目标的发展取向存有不同的进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强行齐步走,分层次、分阶段促行才是可取的路向.独特的学校体育发展进程是指,由于当今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形态不同于中国传统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逻辑也有别于西方理论视野勾画出来的现代教育形态,致使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建设正经历着一场“非古非西”的变革.这种特色构成一般与特殊、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关联,只有作出合乎中国实际、中国需要的发展才能实践好这一思想的实至名归.恰如伽达默尔的隽语“这种不可完成性不是由于缺乏反思,而在于我们自身作为历史存在的本质”.
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理论本质就是“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从实践、国情和历史进程的客观实际来确立学校体育发展的疆界.即中国学校体育的具体策略与实践行为都不能离开“国情化”的这个特色基础,并且都为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维新.一是方向上,一切从国情出发把国外学校体育的先进成果和经验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现代化学校体育.二是方法上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地制宜、创新机制的发展路向;从一般、特殊、个别三个层次有机的统一上来理解和坚持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践行.三是理论上,以时代性与民族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独立性与世界性统一等为认识原则,应对国情实践,提出具有中国学校体育特色的发展蓝图.
3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形态与架构
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命题,都不是空穴来风,其背后都蕴含着深邃的学理性支持和价值观内涵的关怀,存有‘价值系统一表述系统一行为系统’的形态逻辑架构.科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说,都存有这三个递进的特征:其一,它以历史的逻辑体系为人们提供发展的图景,规范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概念框架体系为人们提供时代水平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改造.其三,它以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性和理想性为人们提供历史发展着的实践观念,从而规范人们如何去把握、解释和改造世界.这一命题揭示,中国特色学校体育也同样存在着这一形态范畴体系的架构,其价值性可使我们应对“成长的陷阱正如马克思认为,对一切事物进行最高抽象,之后获得就是纯粹思想范畴,对具体的所有运动形式进行最高抽象就是纯粹的逻辑运动15.基于这一理解,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价值系统可以概括为目标性和方法性两种形态,即理论与实践的两个维度.从表述系统来看,一个是理论之维概括学校体育时代精神的普遍性,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表述以求得真理性;另一个是实践之维反映学校体育客观经验的普遍性,主要从实践论角度表述以求得方法性.从行为系统生成进路上来看,有两个层面:一是以理论性寻绎目标性;二是以实践性寻找方法性.目的以双手开弓的功夫,破解中国学校体育在“历史之维”和“现实之维”中形成的难题,提升和发展中国学校体育走上现代化.即实现中国传统学校体育走向现代学校体育,赶超世界先进学校体育的这一目标.正如,马克思特别指出,他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不同之处在于,唯物主义辩证法不是从观念出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从理论架构的层面看,是指在理论研究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世界学校体育的先进成果和经验与上述中国学校体育“特色”相适应,防止“成长陷阱”,创造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实现现代化.这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审视和反思中国传统学校体育,不断从新的方面、新的高度推进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发展.二是,运用世界学校体育的先进成果和经验破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从中提升出对中国学校体育具有针对性的解答手段与方法,从中国经验走向中国理论,具有中国模式、中国方法的学校体育.从实践架构的层面看,是指中国学校体育的具体任务与策略都不能离开“中国化”的这个基础,并且都为“现代化”这个实践层面服务.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一切策略和行为都必须和中国学校体育的具体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方法和手段都必须以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实现现代化为目的.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的“一穷二白”,没有能力使用自己的理解力,我们不得不囫囵吞枣地接受他国的语言和模式发展自己.从而形成了不成熟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十大关系》里谈到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的办法,“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7.受此影响,若以此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考察,就不难发现也存有相似之处.如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校体育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观念变化.鼎新领悟了新教育思想的启发,极大地唤醒了人们课程改革的意识,前移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概念与取向.形成了教育实践的新视阈,构筑起教育实践的新行为.但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澄清一些是肖非但也产生一些新的是爿非仍存有偏离正确发展的可能.如在指导思想上存有教条化,把传统学校体育与现代学校体育机械分开,不考虑国情,以至把现代化等同唯一化;出现一些盲目照搬照用国外学校体育标准统领学校体育工作的现象.在实践上简单化,引进课程标准时缺乏考虑本土立场支持,以致出现课程标准实施与学校教育环境未能很好衔接.在教学上,由于对竞技体育的价值缺乏设定和准确把握,预设性的片面和假设性的证伪尘封了其在学校体育的主体作用,干扰了其功能在新课程中的正常发挥.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学校体育并存成功的经验与曲折的教训.恰如列宁指出,“任何真理,如果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所能应用的范围以外去,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一学校体育的建设性称谓.是把世界学校体育先进优秀成果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把握当前学校体育实践运行的思想,是引领学校体育发展的纲领.它以“特色”观来表现学校体育与国情、时代的关系.它以“特色”观学习借鉴外来文化[9],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化之为中国学校体育的特性和方法.它以“特色”反映中国学校体育三十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形态与嬗变,为中国学校体育的现代化提供充实与支撑.
4结语
回顾学校体育60年进程,毫无疑问,我们的学校体育己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们在思想视野、学术积累、实践范畴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的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来之不易.如果没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这一鲜活思想的涌入,并与头脑中沉滞定型观念的碰撞与鼎新领悟,我们将还在某些过时的镜象中徘徊.当前学校体育学术思想存在着各种不同乃至对立的观点、理论和学说,其中有真理也有谬误,它们常常彼此交错、相互纠缠、竟长争高,一时难以分清.显然学会运用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态度屬、观点、方法,有助于摒誦测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破除教条式和僵化式的理解自觉地用中国特色的态度推进学校体育“中国化”的发展.因而,对‘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的摆正显得十分必要与非常重要.
下一篇: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