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课外活动体育教学

发布时间:2016-06-08 15:13

在多元思潮与多维视角共同作用下的当下,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健康、全面协同发展。

 

基于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持续性,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独立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来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全面型人才,最终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本文将以体育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就其二者关系及实践应用展开探讨。

 

  一、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就国内教学现状而言,相较于文化学科,体育教学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甚至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常被其他学科占用课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也问题频出,常见问题如下:一是部分体育老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把教室讲授当作体育课的主战场”;

 

二是部分体育老师过于注重并曲解体育的实践性,以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打球、做动作,活动活动即可,把理论知识抛在一边不管不问。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体育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的根本原因。而随着新教学理念的推广,上述两种情况已有所改观,更符合体育教育的规律。但要注意,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是极具实践性的一门课程,有其特殊性,很多技能、技巧必须通过较多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掌握和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的结合,缺一不可。

 

  二、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形式

 

体育课外活动不仅是体育课堂的自然延伸,是体育理论的具体实践,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是学生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方式。现实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计划、有目标的集体课外活动,如在课间组织的早操、广播操以及大型校运会等,这种方式涉及面较广,参与度高,一般设定的计划不会轻易改变;

 

而另外一种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的小规模的活动,其从人员组成到活动的时间、内容等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但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加放松,活动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状态而及时更改。据调查,学生通常更热衷于这种小范围的体育课外活动。

 

  三、体育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的相互作用

 

  ()体育课外活动能够强化学生意志品质塑成

 课外活动体育教学

坚强的意志是人成长所必备的重要品质。学生处于人生各种品质养成的重要阶段,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发展较快,可塑性极强,这时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对其今后发展意义重大。

 

体育课外活动是个吃苦的项目,很多时候当别人在睡觉休息时,坚持课外活动的同学却在操场上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如此恰好可以培养其吃苦耐力的品质。同时,通过长跑、慢跑等体育活动来锻炼耐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坚持、坚强。可见,体育课外活动凭借其自身特点,十分有益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课外活动能够巩固学生体育运动技能

 

为了在课外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己,通常学生都会主动学习各种体育技能,主动回想课上老师所教授的内容。

 

这样在课堂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把这种需要实践而课上又没足够时间训练的内容搬到课外活动中来,通过课外活动提高了自身体育运动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负担,也让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了更好地发展,使得课外活动成为了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为了让体育课外活动得到更好地开展,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基础的规范动作,这样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体育课外活动才能更加规范科学。

 

  ()体育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组织纪律

 

凡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组织性和纪律性,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至关重要。体育课外活动中的很多项目都能强化这一锻炼。

 

比如,在篮球、足球等团体运动项目中,成员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进攻和防守,必须服从教练安排,各司其职,合作助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团队合力,否则,球队就如一盘散沙,一击即溃。同时,体育课外活动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则,这些规则也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因此在体育课外活动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会逐渐适应和遵守规则,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组织纪律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要求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做教学指导,又要求教学内容兼具实践性,而体育课外活动的合理开展,既符合素质教育减负和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素质教育要求,也符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所以,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合理搭配、有机融合,使二者共同作用于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体育教师应予重视,且在日后教学中反复摸索、不断研究的课题之一。

 

  作者:何青山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5

上一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

下一篇:全面发展下的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