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教园区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研究
通过对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教园区各高校体育资源各自备用,资源在相对时间内不能充分地发挥功能作用。
如果各高校之间把各自的体育教育资源进行相互调配与共享,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就能解决大学生在体育选课和体育锻炼中因体育资源不足的困难与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体育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目前建有50多个大学园区,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如东南部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呈现小区域集聚趋势。
大学城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造成的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同时可以增加校际交流,实现共同合作,联合发展的目的。然而在资源有限情况下,高教园区各高校往往将校内体育资源各自备用,导致体育资源在相对时间内不能充分得到应用。
目前,温州高教园区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体育设施的配置相对完善。但是,随着社会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追求健康、休闲娱乐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校内体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校内体育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显得十分缺乏。并且随着学校每年学生招生数的不断扩大,学生总人数不断增加,以及现在高校体育大纲更有科学性和选择性,学生上课可自由地选择运动项目、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等趋势,明显各高校现在的教学现状难以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内容和环境的需求,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通过对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向有限资源要效益,已经成为高教园区体育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将对高教园区体育资源共享作一初步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在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以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的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为例)体育资源基本情况作了实地调查,同时对三所高校的专家进行详细访谈。调查内容主要有:①体育教师人数、学历、职称、专业;②在校学生数;③体育设施;
④课程设置与上课时间的安排。另外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结果分别是:温州大学教师人数5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讲师28人,助教1人,硕士学历50人,博士8人;温州医科大学教师人数3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23人,助教2人,硕士学历30人,博士6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人数16人,其中副教授12人,讲师4人,博士学历9人。体育课上课人数温州大学30000人,温州医科大学15700,温州职业技术学院9674人。体育设施方面温州大学篮球场52个,足球场1个,网球场14个,田径场2个,游泳池1个;温州医科大学篮球场12个,足球场2个,网球场8个,田径场2个,游泳池2个;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篮球场11个,足球场1个,网球场4个,田径场1个。
二、分析与考察
1.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根据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群体竞赛活动的需要,目前,每个教师都必须要经过体育专业四年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学习后,才能进入工作岗位。
因此,在培训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与体育技能,并且能娴熟地运用科学锻炼方法来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实践。根据高校体育师资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高校师资队伍在近几年中已经有所改观。从表1看,除了温州医科大学的体育从师资人数编制、学历、职称等结构较为均衡外,其他两所大学在以上方面较为不均衡。特别是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学生人数多,师资紧缺,教师承担工作量较大,影响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三所高校中,体育专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以田径及篮球教师偏多。虽然,近几年这种不均衡的现象通过调整专业来减轻,但还是难以适应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比如有的学校拥有优越的场馆,但无专业教师,只能让非专业的教师上岗,因教师水平低,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校即使专业教师,但缺乏场馆,造成人才浪费。因此,根据目前的情况,对教师资源作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是高教园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2.场地设施的现状。总所周知,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场地设施条件往往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的招生情况一年比一年好。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各高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适应新的体育理念的要求。
高教园区各院校体育体育场馆的规划和配制与学生人数的增加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若仅依靠一个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尚不能解决学生人数增加和体育场馆紧缺的矛盾。因此,设立体育设施的共享机制,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同时可缓解园区各院校体育设施不足的压力。
三、高教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对策
1.建立校际体育资源共享的协调政策。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途径,实现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并且列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所以,建议能够建立一个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协调部门,能够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规划,共同管理;通过共同制定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各高校需要明确认知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一套规范的教学及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使校际工作不仅实现开放的目的,并且能够规范化,保证资源共享,相惠互利。
2.整合且优化体育师资,实现学分互认。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现了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的新举措,这有利于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学生可以跨校学习学到在本校学不到又感兴趣的知识和科目。在高教园区中,往往存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其教学方式,特色教学皆大不相同,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在各高校中,体育教师表现出不同的优劣势。
因此,可以利用教师的这种特点,将各高校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并且优化,进行优势互补。现温州茶山高教园区各高校已在其他学科进行了教师和教学资源共享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那么,体育教师资源是否也能实现类似的资源共享模式,笔者认为:首先,对各高校的特色专业和特长教师进行认真分析,并合理分类,确定各学校的优势专业和特长教师。
其次,在各高校建立一套体育跨校选课网络系统。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网络选课,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增加学生选择的范围,增强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利用这种方式的体育教学来加强体育教师的危机感,激励每位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各高校之间制定学分互认的制度,这样有利于加大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教师、教学资源的互补,促进各学校的学科建设,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学分上相互承认,才能免除学生跨校选课的后顾之忧,促进体育资源共享。
3.加强场地设施管理,体育设施相互开放与融通。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良好的体育设计能够促进校内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需要自由地选择运动项目、运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只有通过这样,才能真正感兴趣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领会体育运动的价值和快乐,并且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学生则能达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但是,由于各高校体育设施有限,再加上排课时间的限制,因而不能满足学生选到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针对这样一个现象,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将体育设施及场地相互开放和融通,建立一套完整且合理的体育设施管理方案,这样各高校的体育资源不仅能被充分地利用和调配,体育场地设施也能够较为规范的得到使用。
4.开展校际体育竞技比赛,促进校际交流。适当的体育竞技能促进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可通过举办一定数量的高教园区内校际体育竞技比赛,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并且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挖掘学生体育特长及潜能,为参加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一个较好的人才选拔机会。
针对现阶段的高校体育场地设计及师资力量不均衡等问题,将高教园区的体育设施共享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共享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各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并且能够加强各高校的纽带,实现高教园区内各高校的共同发展。为了实现目的,我们首先需要一种能符合共享措施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开放化,建立校际网络,并且实行学分互认。与此同时,开展校际体育竞技比赛,通过多方面促进及加强各校之间相互协作,达到学生在繁忙的学业生活之余,快乐地享受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因此,将高教园区的体育资源共享,必定能对各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及提高身体素质产生巨大推进作用。
作者:王志朋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5期
上一篇:体育健身 “和谐”育人
下一篇:足球运动对精神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