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科学健身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8 11:12

       1 前言 
  在高校的课程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必修课程,它不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更是增强学生体育能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学更是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和情操的基础条件。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必须将一切课程设置的内容围绕学生为中心,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将学生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以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国家栋梁之才。 
  2 科学健身定义及原则 
  2.1 科学健身的定义 
  所谓科学健身就是经过一定的健康教育,在掌握一定的解剖生理知识、卫生知识、心理知识、体育运动知识、营养知识、保健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医学检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在合理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健身活动、增强体质的过程.科学健身,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科学健身的前提就是要对参与者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科学测量与评价,据此制定适宜的运动健身方案,也称“运动处方”。健身者据此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定期进行身体健康与运动能力进行评估,随时调整健身方案,以达到科学健身、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2.2 科学健身的基本原则 
  (1)对个体的认识,区别对待。个体的显著差异必然导致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包括兴趣爱好所致的阶段性锻炼目标不一致,运动量和强度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去寻求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身体条件的锻炼计划。 
  (2)锻炼要自觉积极、目标一致。对自我身体的完善,健康的保持,潜能的开发,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指导思想,否则像单纯追求消遣娱乐。锻炼的随意性和无目标性,体现出来锻炼的时间不规律,锻炼的效果必然不明显,这样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要树立目标,并分阶段性来检查目标完成的情况,通过对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对运动成绩的测量,对运动知识的积累,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方法、手段等。 
  (3)注重身体的全面发展。在锻炼方法和手段上要相互结合。了解各项运动的基本功能,然后互相搭配,统筹安排。锻炼要内外结合,内脏器官和肌肉力量、上肢与下肢,包括身体锻炼时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修炼,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4)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具有灵活操作性。对大学生而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场地器材,结合自己的学习条件,比如,在学习劳累的时候去跑跑步,有场地的情况下约朋友一起打打球调剂下生活,而时间紧张,或者阴雨天气没有场地的时候插空做一些原地而且动作简单的练习,简单的重复性动作一样可以达到运动的效果。 
  (5)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负荷过小,比如有很多学生认为散步、逛街就达到了锻炼的作用,而实践中证明,轻微的运动起不到锻炼的效果。但负荷过重,不但不能锻炼身体,还会对身体有害。同时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要学会监测身体技能变化的状态,用以调节,并注意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 
  3 大学生科学健身现状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建设人才,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高校体育是学生通向社会体育的最后一站,高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对高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进行科学健身培训势在必行,构建高校新生科学健身服务咨询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余小平的研究表明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焦点集中在教学中灌输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养成长期锻炼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却在系统的科学健身知识上有所匮乏。李学恒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科学健身的关键阻碍在于没有正确的健身指导,缺少科学健身咨询。 
  综上所述,科学健身是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是在国家层面进行大力发展和推广的活动,也是结合现代科技成果而提出的促進人们身心健康的又一新理念。科学健身关系到每一个人,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应积极响应和践行科学健身,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阻碍,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4.1 高校领导对体育教学改革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大部分的高校领导对于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不重视,由于体育课程往往都是设置在大一和大二阶段,教学课时甚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都偏低,在高校体育考核方面上时常出现低分现象。学生初入大学,既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又想着在空闲时间去进行娱乐活动,根本无心参与体育教学课程,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4.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缺失 
  教师们对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认识多种多样,有的认为是教给学生们技术与知识,有的认为促进学生健康,有的把体育课看作为娱乐课、游戏课等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度重视技能,过度娱乐化,出现运动不足的现象,这些认识的偏差导致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下降。一些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只关心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根本不主动引导、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师教育的失败,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失职。

        4.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僵化 
  传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僵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传统教育中,其教学模式非常僵化。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则只是处于被动地位,一切行动都会以老师的指挥为中心,长此以往的模式,会让学生对体育课堂提不起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对学生个性的发挥产生了巨大的障碍。第二,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和老师的关注焦点都是升学率,而非学生本身的发展。高校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4 学生严重缺乏锻炼时间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由于受到拘束较少,很少主动积极的去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场的人往往都是体育爱好者和体育专业学生。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生活中的大量时间通常都花费在专业课程和上网娱乐交际上,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高校设置的体育教学课程又少,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偏差,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4.5 体育场地、器材、师资之间矛盾重重 
  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不断增加与运动设施、体育器材的增长之间存在矛盾,场地器材的紧张很难保证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相矛盾,教师的业务素质、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运用先进代教学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很难适应现在大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前沿科学探究等方面的需求。 
  5 科学健身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策略研究 
  5.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和更新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多以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为中心展开,以足、篮、排为主,配以乒、羽、网,再加少量的武术、健美操等项目,此内容虽没有过时,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理念和条件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仅这些项目已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技能讲授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忽略健身理念和方法的灌输和解答,这使得学生虽然学会了运动技术,但离开学校后运动技术也随之离去,无法将终身体育理念传授给学生。 
  5.2 科学健身提倡运动项目要因地制宜 
  高校应该根据运动健身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可实际操作的锻炼形式,找到适合个人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要求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新兴起的项目如瑜伽、拉丁舞、跆拳道等也应该被纳入或推广,有些项目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体育健身需求,同时也能做到因人而异,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 
  5.3 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机制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使学科性课程为中心的教学,逐步向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性课程过渡。体育活动性课程包括课外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各项竞赛活动的开展,活动性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科性课程相互衔接,并使知识的广博性和体育能力的拓展相结合。在教学中要认真实践体育理论,把教授科学健身原理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认识自我,并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在体育开始选修课程的前提下,开设专门的科学健身的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除了在体育课堂上学到技术外,把学生自己日常接触到的体育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搭好体育学科知识的框架之后,学生在以后的知识积累才越来越显出优势,并学有所用。 
  5.4 高校体育教学的器材设备应及时更新丰富 
  科学健身是采用科学合理的健身方式和方法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健身本身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的辅助,同时科学的、合理的健身方式也需要一定的现代化设施给予测量标定。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许多高校存在着体育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设备不足的问题。部分高校因场地器材等严重缺乏,导致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如游泳、棒垒球、网球、毽球、羽毛球等常见项目无法实施教学。虽然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硬件条件较为充实,但因体育教学安排、学生人数、课外活动、对外开放等因素导致无法满足学生不断变化提高的体育锻炼需求。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的缺失严重影响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学不仅要积极筹建教学必需的运动场地和教学设备,同时还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的体育健身设备和器材,以适应现代大学生的体育健身需求。 
  5.5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础,只有学校体育健身搞好了,每位学生都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全民体育才能真正走上发展的跨车道.现在的群众运动项目,运动内容,基本上都是学校体育锻炼的内容,同时,有一项调查证明,在群众健身的人数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是学生时代体育的爱好者,这些充分说明,加强学校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对发展全民健身作用重大。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环节,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重视文化课学习,轻视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学校体育搞好了,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自己的锻炼技能,才能有效地传播体育锻炼知识,也只有学生在学校里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才能在进入社会后继续发展,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事业中来;只有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使每位学生都能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才能为我国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传播科学的健身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6 结语 
  科学健身是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符合现代人们健身的理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实现科学健身的重要途径,目的就是改革传统的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把大学体育教学培养的目标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兴趣、技能、特长、终身锻炼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把体育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达到促进其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促使他们把体育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有把科学健身理念与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及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大学生掌握科学健身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才能达到大学生体能素质不断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英俊.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层级衔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67—69. 
  [2] 郭华恬,金熙佳.高校体育的目标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24(l). 
  [3] 刘增学.全民健身路径配置科学性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 
  [4] 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4). 
  [5] 史睿智.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2015. 
  [6] 唐万宏.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策略[M].教育评论, 2007(6). 
  [7] 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94-99. 
  [8] 张瑞林.新时期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6. 
  作者简介:吕新建(1965-),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河南科技大学,讲师,方向:体育社会学。

上一篇:中学生足球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热点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