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学体育教育要激发体育兴趣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12-07 02:35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灵活多样、单项分散、学生为主、勤俭节约、提高学生对学校体育兴趣的原则,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秋季运动会,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生动活泼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中兴趣最重要,但与课的类型无关,那么我认为需求是体育兴趣产生的先决条件,分直接和间接的需要。那么直接的体育需求是学生被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从而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的过程。而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让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好感是间接的体育需求。


  1.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型,教学结构的创新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四段教学模式”来自苏联,其流程: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是一种教学目标单一、死板没有变化的课的形式,套用现有的流程的现象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候所采用的形式。如果根据每堂课的不同需求进行引导,够因材施教,效果会更加突出。现阶段我们的体育课不管上什么内容,准备活动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学生慢跑→徒手操动作。学生在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下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感到枯燥乏味,准备活动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学生体会不到课的新鲜感,不利于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全面实施新课改,改进套用式的教学模式使课的形式有了实质上的提高。教师把原来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改用新颖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我在初中一年级《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一课教学中,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个阶段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自身出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课的开始,我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带着学生做一些让学生能够感兴趣的游戏,由游戏引致本堂可的学习内容。篮球接龙由游戏引入(引导→激发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带着兴趣:沙包怎样才能丢的又快又远(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概念后,引导学生进入正课,比一比谁掷得远(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最后,结合音乐结束活动(放松与恢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产生兴趣的条件下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投掷动作,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每一名同学都能大胆表现,成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单调的投掷练习中掌握动作的办法。


  2.课堂教学与体育竞赛等活动相结合。

  体育竞赛能够激发学生斗志,培养不怕困难、勇敢拼搏的品质,体育竞赛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的一种活动,所以体育竞赛能够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中小型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场地器材、人员调换,受限制面小,举办容易。我们在学校要经常开展多样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等这样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考核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提高体育技能。学生体育锻炼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是全民健身,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实施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为此我们要认识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课堂教学,做出全年体育活动计划与安排。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为民族的振兴培养本钱。


  3.学校体育运动与体育考核相结合

  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升学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没能用比赛促進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需要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编制一些自创游戏或竞赛项目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积极竞争、努力拼搏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4.学校群体体育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体育的魅力在于竞争,学校体育竞赛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引起学生兴趣。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学校与老师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开创一些简便有效科、科学有趣的集体性竞赛项目,让学生置身于快乐的气氛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信念。


  5.提高认识,把握改革的正确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制定具体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让学校体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融入社会,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楚继军汤起宇《普通高校群体运动竞赛内容的改革》《体育函授》[M]1996(4)

  [2]鲍源林,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体育函授通讯》[M]1997(1)

  [3]李居昭《体育协会把课外活动搞活了》《中国学校体育》1999(2)

  [4]田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


  来源: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作者:刘峰


上一篇:怀化学院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终身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