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质疑
摘要:自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国家进一步高度重视中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并提出中国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然而,中国真的是体育大国吗?中国还离体育强国有多少距离?与真正的体育强国之间还有多少差距?这些都是当前需要质疑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质疑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30-02
作者:孟令香
一、对中国体育大国的质疑
1.对国民体质的质疑。据2010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来看,中国的国民体质并没有呈上升趋势,反而令人担忧。不可否认,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确实有所提高,这与老年人长年累月坚持锻炼有关。而青年人以及中年人的体质却有所下降,特别是在耐力与爆发力方面下降的更明显。而他们正是祖国未来的承载者与希望,这样令人担忧的体质又怎能看到祖国的明天!
2.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太小,按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各个省的体育人均占有量应达到的标准是1.8平方米,而发达国家的人均占有量却是中国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没有足够的场地,人们便没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对健身的热情就会越来越小,从而,人们的体质就一步步降低,说是体育大国,至少是体育人口比重比较大,而相对于一个参与人数越来越少的国家而言又如何能算得上是体育大国呢?
3.体育项目的普及。中国在奥运会上所取得的奖牌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项目上:举重、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这几个项目,只有乒乓球和羽毛球相对比较普及,因为它所需要的场地条件不高,其他项目很少有在群众中普及的。中国人有优势的都是没有身体接触的靠技巧获胜的项目,而群众性普及的项目、靠身体力量获胜的项目,在08奥运会上一块奖牌都没拿到。而反映一个国民最基本身体素质的,体育最基本的项目――田径,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优势[1]。
二、对中国体育强国的质疑
1.从三大球的情况看。足球,被认为是“技术、体力和团队精神”的完美统一,而中国男足,世界排名第九十四(国际足联2008年9月份国家队排名),在亚洲排行榜上依然被挡在十名之外[1]。篮球,虽然也出现了像姚明、易建联这样的世界明星,但中国在世界体育史上仅有几次进入世界前八的经历,还距像美国拥有NBA这样的球队还有很大的距离。排球,虽然也曾在世界上哄动一时,辉煌过,荣耀过,女排还摘得五连冠的桂冠,但那毕竟是逝去的历史。如今的男排、女排都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不再成为中国人注目的唯一焦点。
在颁奖台上,美国球类集体项目有54人戴上了金牌,53人戴上了银牌,24人戴上了铜牌,9支运动队把131枚三大球是集聚人群最多的项目[2],是最能表现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运动项目,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社会影响力极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说中国是体育强国,从这三大球当中,我们能说我们现在已经是体育强国了吗?
2.从田径和游泳项目上看。田径、游泳历来是奥运的基础大项,是人类跑、跳、投、游等基本运动技能的集中反映。田径方面,中国一直都处在竞技体育的边缘徘徊,也仅仅出现了一个刘翔为田径撑得一片天空。但田径在奥运比赛中,中国选手一金未得,仅以2铜列金牌榜第三十五位。而美国田径队在遇到牙买加短跑选手极其强大的挑战下仍然获得了7金9银7铜23枚奖牌,位居田径金牌榜第一位[3]。
游泳项目共有34项,中国也仅在蝶泳上有一定的突破,拿过1枚金牌,其他项目没有太大优势。而美国游泳却能获12金9银10铜共31枚奖牌,把另一游泳强国澳大利亚远远甩在后面,高居游泳金牌榜首。
3.从投入上看。中国实行的是举国体制,要举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某一项目取得好成绩。中国实行这一举措在建国之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国际中的地位一步步攀升并成为世界前列国家。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是否看到了我们的投入有多少?据统计,中国训练40名运动员才可能产生一枚金牌,且拿到金牌的运动员的奖金也越来越高,由2004年的20万元上升至35万元,而美国每个获得金牌者仅仅得到2.5万美金(相当于17.5万元人民币)[3]。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培育运动员的资金投入上下足了力气,而收获却甚微,形成一种投入大于产出的局面。
三、总结
综合以上所述,无论是从竞技体育上还是群众体育上看,中国都不能算是一个体育大国也算不上是体育强国。因为中国进行全民健身的人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例较小,所以距体育大国还有一定距离;竞技体育方面,又由于我们所获奖牌的项目大都集中在技术含量比较精细的项目上,而群众广泛喜爱普及的项目却不能成为我们的强项,也不能证明中国是一个体育强国。总之,要想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就需要改革我们的体制,让全社会都参与到体育健身的行列中,才能真正使体育迈出世界,走向成功。本文来自《中国体育》杂志
上一篇:学校体育卫生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