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身市场人才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最基础、最宝贵的资源,健身行业也一样。而作为高校,其社会服务职能要体现在人才对社会的作用上。因此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健身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现状的吻合性,发现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使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合理更能适应健身行业的需求。这无论对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还是对于健身行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健身市场人才的需求状况
1.1 中国健身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健身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到如今已初见规模,全国各地各类健身机构对健身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由当初的被动治疗型逐步转向主动预防保健型,再到如今的注重目的性的实现。要在健身市场的竞争中胜出,作为经营者,必须拥有技术开发、应用、管理及客户服务综合能力,建立帮助客户成功是最好的服务专业化服务理念架构。要善于以客户的需求作为经营中心设计相关服务项目,同时使服务更加专业化,使客户的消费更有效果。从质的方面看,人们对健身娱乐市场服务能力和效果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得到多样性、专业性、全面的健身服务,服务内容的比重日益增加。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存在使中国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健身消费需求日益增强。在解决温饱后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铺开为中国健身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由此从量的方面来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与渴求将刺激相关消费的急剧增长,供不应求将有力推动健身产业市场的壮大和发展。
从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健身网站——健身114的会员不断增长可以看出,中国的健身市场充满发展空间。下图显示从2010年起,会员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据统计,健身114的会员2011年比2010年增长27%,2012年又比2011年增长了35%。国内学者周君华、蔡皿就我国当前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认为目前我国基层社会体育组织服务人才、休闲体育经营开发人才、商业体育运作管理人员、专业康复指导与咨询人才和社会体育科学研究及教学人才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再综合全国各地的健身市场发展情况,以目前的势态来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健身业将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健身市场的发展将需要充裕的人力资源储备。
1.2 健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1.2.1 专业人才对健身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过:“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但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无论在哪一个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最终都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健身企业的发展根本,特别是技术型人才永远都是企业人力架构的核心,并已成为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以健身教练为例,在健身场馆里,教练的职责是为来健身的顾客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帮助他们获得健康与健美的形体。因此,作为健身教练就应该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医学、营养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为如果没掌握好这些基本专业知识,就很容易在训练动作上出现错误,饮食上无法得到更好的营养搭配,或无从判断一个动作的正确性。为了确保健身运动能达到最好效果,健身教练应该熟悉顾客的生活习惯,根据他们的作息、饮食、工作性质、体形特点和性格特点等因素量身制定不同的健身方案,从而做到合理地安排会员的运动训练、饮食营养和恢复休息。健身教练不但要根据会员的当前现状做好长期训练计划,还会根据训练的进度及阶段性的测试结果来调整训练计划,让健身运动更有效果。此外,健身教练还要懂营销,懂顾客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与顾客沟通,以准确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健身教练,特别是私人教练,其价值最终体现在个性化方案和贴身指导以及长期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在上课的一个小时在为顾客服务。会员如果在健身教练那里学有所得,在身体上显现出健身后的良好效果自然会续卡,并向周围的亲戚朋友推荐,这自然就扩大了健身服务的受众,为俱乐部带来生意。因此,对于俱乐部来说,作为健身教练,不但要有好身材,还要有好口才;不但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健身教练甚至可以决定俱乐部的会员数量。
1.2.2 会员对健身俱乐部教练的要求
纵观现今的健身市场,俱乐部中的健身教练大多是因为本身兴趣而加入,他们多数未曾接受完整的教育训练,大部分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都不是很高。中国健身行业正在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这就需要健身教练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进行自我增值。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很多会员对健身及私教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器械方面枯燥而死板的训练方案,而是希望追求更个性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比如一些小器械,徒手训练,这样训练场地不会受太多的限制,再加上现在不少健身爱好者更喜欢追求脱衣显肉穿衣显瘦的视觉感,所以单纯的器械是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除了在器械使用方面会员希望得到健身教练的指导外,在体育保健知识、运动营养知识、健身常识、运动技术等方面也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引。在广州抽取力健美、青鸟健身、亚瑞斯体能训练工作室、尊力国际健身会所、原动生命健美健身俱乐部等20家健身场馆的2000名会员进行了有效率为96%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会员最需要健身教练对他们进行健身常识方面的指导,然后是运动技术、体育保健知识、运动营养知识、器械使用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科学指引。
在调查中还发现,会员希望健身教练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能理解顾客所需,并能长期关注顾客的健康状况和生理机能的变化,随时调整运动方案,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负责督促、鼓励和保护客户。随着健身行业消费者专业认知的增强和行业的深入发展,会员希望自己的健身教练不再单纯是健身顾问,更是一个健康顾问。
1.2.3 健身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招聘要求
在如今的健身行业了,“健康顾问Health Consultant”这个词语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它特指健身俱乐部的咨询、指导、实践专家,以销售技能和健身指
导技能为核心基础,兼具健身企业其他一线岗位基础操作技能的高技能素养人员。这样的人才除了具有健身教练应该具备的娴熟的运动技术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好的外形和服务意识和销售能力。首先,作为健身教练,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基本功。在一些健身项目中,对技能的要求也是较高的,例如跆拳道专业要求教练必须具备黑带的段位证及裁判证方可上岗,如果具有通用的有中、高级高尔夫教练证则具有更多的就职机会和发展空间。其次,在健身行业里,具有良好的外形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健身教练毕竟从事的是健身职业,和别的职业不同,需要具备和教练岗位相匹配的最起码的职业体形。健身教练直观可见的形体是给会员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分很低的话,是难以获得认可的。在顾客的眼里,教练的职业形象就是个生招牌,就是个鲜活的榜样和范例。再有就是服务意识和销售能力,没有这两项能力,就不可能把会员培养成忠诚度高的会员。一个有能力的教练会通过使用销售技巧让顾客认可自己的专业能力,会通过良好服务留住顾客。因为,健身教练都是根据会员的续课来做业绩的,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好的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一个健身教练是否有能力的标准,不是看他有多少新会员,而是有多少老会员续课和转介绍的会员。只有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会员认可的教练,健身企业才会把他们作为后续培养的管理型人才。而那些专业知识滞后和服务意识及沟通能力差的教练,因为没能满足会员的需要,只能频繁跳槽。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这类人是最不受欢迎的。那健身企业在招聘人才中关注的是哪些方面?在对广州力健美、青鸟健身、亚瑞斯体能训练工作室、尊力国际健身会所、原动生命健美健身俱乐部等健身场馆的80名责任人进行调查后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在10个所调查的相关因素中,健身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最关注4项因素依次是健身知识、运动技能、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这4项因素分别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5%、53.7%、45%、40%。这说明,在健身行业里,健身常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有沟通能力的强弱都是用人企业所重视的,这些能力都能反应在综合素质里。
除了重视应聘者的素质,健身企业用人单位还会根据行业的发展和自身的需要来选择专业人才。下图是健身114在网上发布的关于健身行业人才供求分析的调查结果。
从图上可以看到相比于2011年,2012年健身行业求职人员比例也是呈现增长状态。职业经理人提升了41%,会籍顾问提升65%,健身教练提升38%,全能教练提升23%。从上图还可知,健身教练和全能教练的供求差距比较大,健身企业目前缺乏的主要是经营管理类、销售类人才,特别是全方位经营管理型人才缺口较大,他们会把招聘的眼光投向相关行业的毕业
2 健身市场人才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吻
合性分析
2.1 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看健身市场人才供需的吻合性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它是一个多层面的、多元化、十分复杂的综合活动,要依靠体育市场、各种体育组织以及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来组织开展,如“全民健身计划”等。我国学者高彩云、吴忠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急切地呼唤着体育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康复保健人员、体质测量评价人员以及对各类人群进行科学健身活动指导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由此,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大体育学院、部分师范大学体育院系和具有办学条件的普通综合性大学相继开办了旨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社会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进行第四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颁布并施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的5个体育专业之一。1998年颁布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具备体育舞蹈、健美操、大众健身舞蹈表演、教学、训练和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与管理并具有教学能力等方面工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不少高校把它直接搬进教学计划里,没能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对健身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去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导致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与宽泛,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也不十分明确。从上面健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的表1可知,健身常识、健身运动技术、运动保健是排在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前三位的,但由于不少高校教学目标过于宽泛就使学科的课程设置缺少依据,使社会体育专业没能在质与量方面向健身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健身人才。目前中国商业健身业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前景广阔,但这个行业的人才类型单一,技术型岗位(教练)人力发展与培养领先其他岗位,经营管理型人才类型极度缺乏,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脱不了关系。健身行业人才的培训链与教育链不完整,吻合度不高,因此,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对健身人才的培养亟需丰富与完善。
2.2 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看健身市场人才供需的吻合性
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围绕教育部规定的“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其中的主要课程有:体育概论、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测量方法、体育科研方法导论、社会体育心理学、社会调查理论方法等专业基础课;健身概论、中华养生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市场营销学、社区体育指导、学校体育学等专业方向主干课;社会体育场馆与管理、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运动处方、社会体育竞赛与编排、体育法规、健美运动、运动保健按摩、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太极拳、网球、门球、羽毛球、棋牌知识、体育广告等专业必修课。这些课程设置和培养过程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有很多相似之处,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模式,这与当初设置专业的初衷相违背。如2011年据有关调查发现:“在上海的社会体育毕业生,有12%进入到健身中心、体育俱乐部工作,从事社会指导员工
作的仅占5.3%”。与其他体育专业不同的是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规定至少要安排20周以上的时间进行实践性教学,包括社会调查、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实习等,这一时间规定是体育类专业中最长的。但很多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较少,实习效果不够理想。对于健身行业人才来讲,经验与人脉是很重要的,由图2可知,健身企业是很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的,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实际的工作能力也很重要,因此,为了与健身市场人才需求更好衔接,高校社会体育在实践教学方面还要有所改善。
在调查中还发现,会员希望健身教练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能理解顾客所需,并能长期关注顾客的健康状况和生理机能的变化,随时调整运动方案,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负责督促、鼓励和保护客户。随着健身行业消费者专业认知的增强和行业的深入发展,会员希望自己的健身教练不再单纯是健身顾问,更是一个健康顾问。
1.2.3 健身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招聘要求
在如今的健身行业了,“健康顾问Health Consultant”这个词语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它特指健身俱乐部的咨询、指导、实践专家,以销售技能和健身指导技能为核心基础,兼具健身企业其他一线岗位基础操作技能的高技能素养人员。这样的人才除了具有健身教练应该具备的娴熟的运动技术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好的外形和服务意识和销售能力。首先,作为健身教练,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基本功。在一些健身项目中,对技能的要求也是较高的,例如跆拳道专业要求教练必须具备黑带的段位证及裁判证方可上岗,如果具有通用的有中、高级高尔夫教练证则具有更多的就职机会和发展空间。其次,在健身行业里,具有良好的外形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健身教练毕竟从事的是健身职业,和别的职业不同,需要具备和教练岗位相匹配的最起码的职业体形。健身教练直观可见的形体是给会员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分很低的话,是难以获得认可的。在顾客的眼里,教练的职业形象就是个生招牌,就是个鲜活的榜样和范例。再有就是服务意识和销售能力,没有这两项能力,就不可能把会员培养成忠诚度高的会员。一个有能力的教练会通过使用销售技巧让顾客认可自己的专业能力,会通过良好服务留住顾客。因为,健身教练都是根据会员的续课来做业绩的,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好的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一个健身教练是否有能力的标准,不是看他有多少新会员,而是有多少老会员续课和转介绍的会员。只有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会员认可的教练,健身企业才会把他们作为后续培养的管理型人才。而那些专业知识滞后和服务意识及沟通能力差的教练,因为没能满足会员的需要,只能频繁跳槽。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这类人是最不受欢迎的。那健身企业在招聘人才中关注的是哪些方面?在对广州力健美、青鸟健身、亚瑞斯体能训练工作室、尊力国际健身会所、原动生命健美健身俱乐部等健身场馆的80名责任人进行调查后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在10个所调查的相关因素中,健身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最关注4项因素依次是健身知识、运动技能、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这4项因素分别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5%、53.7%、45%、40%。这说明,在健身行业里,健身常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有沟通能力的强弱都是用人企业所重视的,这些能力都能反应在综合素质里。
除了重视应聘者的素质,健身企业用人单位还会根据行业的发展和自身的需要来选择专业人才。下图是健身114在网上发布的关于健身行业人才供求分析的调查结果。
从图上可以看到相比于2011年,2012年健身行业求职人员比例也是呈现增长状态。职业经理人提升了41%,会籍顾问提升65%,健身教练提升38%,全能教练提升23%。从上图还可知,健身教练和全能教练的供求差距比较大,健身企业目前缺乏的主要是经营管理类、销售类人才,特别是全方位经营管理型人才缺口较大,他们会把招聘的眼光投向相关行业的毕业
2 健身市场人才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吻
合性分析
2.1 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看健身市场人才供需的吻合性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它是一个多层面的、多元化、十分复杂的综合活动,要依靠体育市场、各种体育组织以及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来组织开展,如“全民健身计划”等。我国学者高彩云、吴忠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急切地呼唤着体育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康复保健人员、体质测量评价人员以及对各类人群进行科学健身活动指导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由此,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大体育学院、部分师范大学体育院系和具有办学条件的普通综合性大学相继开办了旨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社会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进行第四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颁布并施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的5个体育专业之一。1998年颁布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具备体育舞蹈、健美操、大众健身舞蹈表演、教学、训练和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与管理并具有教学能力等方面工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不少高校把它直接搬进教学计划里,没能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对健身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去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导致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与宽泛,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也不十分明确。从上面健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的表1可知,健身常识、健身运动技术、运动保健是排在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前三位的,但由于不少高校教学目标过于宽泛就使学科的课程设置缺少依据,使社会体育专业没能在质与量方面向健身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健身人才。目前中国商业健身业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前景广阔,但这个行业的人才类型单一,技术型岗位(教练)人力发展与培养领先其他岗位,经营管理型人才类型极度缺乏,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脱不了关系。健身行业人才的培训链与教育链不完整,吻合度不高
,因此,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对健身人才的培养亟需丰富与完善。
2.2 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看健身市场人才供需的吻合性
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围绕教育部规定的“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其中的主要课程有:体育概论、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测量方法、体育科研方法导论、社会体育心理学、社会调查理论方法等专业基础课;健身概论、中华养生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市场营销学、社区体育指导、学校体育学等专业方向主干课;社会体育场馆与管理、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运动处方、社会体育竞赛与编排、体育法规、健美运动、运动保健按摩、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太极拳、网球、门球、羽毛球、棋牌知识、体育广告等专业必修课。这些课程设置和培养过程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有很多相似之处,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模式,这与当初设置专业的初衷相违背。如2011年据有关调查发现:“在上海的社会体育毕业生,有12%进入到健身中心、体育俱乐部工作,从事社会指导员工作的仅占5.3%”。与其他体育专业不同的是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规定至少要安排20周以上的时间进行实践性教学,包括社会调查、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实习等,这一时间规定是体育类专业中最长的。但很多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较少,实习效果不够理想。对于健身行业人才来讲,经验与人脉是很重要的,由图2可知,健身企业是很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的,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实际的工作能力也很重要,因此,为了与健身市场人才需求更好衔接,高校社会体育在实践教学方面还要有所改善。如今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立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难免与现在的商业化社会有不协调的地方,所以,在发展中要注意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与社会适销对路的健身人才。在健身行业,会籍顾问是个耳熟能详的词。由上面的图2中可知,2012年比2011年会籍顾问的招聘人员增长率是67%,求职人员的增长率为65%,还算基本持平,在健身教练这块,招聘人员增长率为55%,求职人员的增长率为38%,供求之间的差距较大。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要之间的不匹配,供给不足,需求不足,在一批毕业生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健身企业也难以招到员工,就会产生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局面。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有效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与地区经济发展周期都有着较大的关联。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如果只是注意门类的数量,忽略社会的具体需要,缺乏新兴体育健身项目教育等课程,专业特色不突出的话,就难以跟健身市场人才需求相吻合。特别是在选修课的设置方面,更是要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适应市场的人才需要,这样才不会造成供给与需求错位,教育与市场脱钩;既能使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满足健身市场对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会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学生踏入大学校门时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学生毕业时所学的有可能已变成了滞销专业。健身行业里,会籍顾问的需求虽然还是很多,但现今顾客对自己健身教练的需求已有所改变,他们更希望当初介绍自己当会员的教练更是自己的健身顾问,最好成为自己私人的健康顾问。这样看来,高校社会体育课程的设置就要具有前瞻性,具有明确的主导方向,能适应社会的未来发展。
2.3 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看健身市场人才供需的
吻合性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至今只有十多年了,在这期间,由于群众对健康的追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等因素的影响,各大高校争相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是不用为就业问题烦恼的,但现实并非如此。人力资源市场“失业与职场岗位空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造成问题的原因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有关调查显示,社会体育专业点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中及东北,这4个区域社会体育专业占了全国70%;从专业分布密度看,华中、东北、华东及华南社会体育专业点的平均数都超过全国平均数(3.61个),分别为5.33、5.00、4.67、4.33;从各省社会体育专业数量看,以广东10个,江西、吉林、湖北各7个成为社会体育专业点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出现了专业扎堆现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由此产生。与此相反的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没有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这是因为健身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地区间有很大差距。这些差距可以从社会体育专业在各个城市的就业岗位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广州[321个],其它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杭州[218个]、北京[169个]、上海[164个]、武汉[93个]、深圳[93个]、苏州[56个]、佛山[47个]、朝阳[42个]、沈阳[40个]等。以上数据显示,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岗位集中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招聘到优秀的健身专业人才。此外,即使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健身的消费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但与此紧密联系的专业人才数量却没能随之递增。国内的健身教练一部分是体育院系的学生或教师,一部分是舞蹈演员和退役运动员,还有一部分是不具备系统的健身专业知识的业余爱好者,这种状况的存在,是无法满足社会对健身专业人才的质的需求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健身市场人才需求的吻合性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课程设置调整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社会体育专业跟其他专业一样,不能是一个永久的固定存在模式,应该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但现状显示有些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仍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节奏,尤其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调整、增强微观专业的适应能力上有待提升。(2)专业布局规划与区域市场需求状况不够吻合。有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区域布局规划仅仅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教育内部现有专业、资源的优势与缺陷,没有很好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对
人才的需求,因此,未能使现有专业布局的优化,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专业发展的步骤也缺乏前瞻性的科学可行的规划。(3)人才培养与需求状况的不吻合。有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由于办学条件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的需求,从而使学生达不到专业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有些则是趋热避冷,注重短期效益,结果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矛盾的现象,还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3.2 建议
3.2.1 社会体育专业设置应以健身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整
首先,各高校应该有专职的社会体育市场需求的调查人员,在进行专业设置和招生之前就应该考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避免社会体育专业多年培养目标不变,课程设置不变,教学内容不变,造成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扎堆”现象突出,无法满足健身行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其次,高校在进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增加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而减少需求量较小的专业。随着某些新兴体育项目在民间的兴起及户外运动市场的升温,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应有所调整。如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高尔夫球管理方向、运动训练专业的网球运动方向在2006年有了首届毕业生,他们的就业情况比预期还要好。学高尔夫的36个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瓜分’一空,一半去了北京,另一半去了深圳。只有理清社会体育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结构,根据健身行业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健身行业对不同层次体育人才的需求。 3.2.2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与健身职业岗位能力保持一致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社会体育对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为主要依据。从表2可知,除了健身知识和运动技能,沟通能力对于教练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社会体育应将“健身指导、与人交际沟通能力和运动技能指导”作为健身行业人才所必需的三大基本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健身市场对此类人才能力的需求。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层次类型多种多样,有的高校将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层次。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要认清形式,多参与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那样在毕业应聘时才能具有竞争力。而作为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高校,要遵循市场需求规律,根据对社会需求调查情况,对专业方向进行合理的设置,为健身行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健身人才。如学生可以把器械健身作为为第一专选,将网球作为第二专选。让学生在选定一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选择第二专选,把学生锻炼成一专多能的人才,以适应综合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的器械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又如,在健美操方向的《现代舞》课程内容中增加民族舞和广场舞等特色操课的内容,以迎合目前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现阶段实用性较强的项目或者专业要增加投入,在教学内容上,在专项设置上要以健身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此外,为了提高与健身市场人才需求的吻合性,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可与健身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按照企业的要求量身打造人才,为健身企业实施订单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各类型健身人才。
3.2.3 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搭建实训平台满足健身行业对人
才的需要
由于健身行业对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或提供各种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并与健身行业的需求接轨。搭建实训平台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大学生刚入学,还未选定专业方向的前提下,此时让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健身会所、健身俱乐部等跟专业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去进行职业岗位认知实习,并对日后的就业环境作相应的了解,以确定自己对专业方向的选择。而在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后的第二学期的实习目的则是熟悉健身指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在最后的一学年,除了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外,高校还应与健身行业合作,让健身企业走进校园进行招聘以及就业指导,为招聘者和求职者搭建了一个良好地面对面的沟通平台。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来自健身、运动、健康业用人机构在行业发展、前景规划、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内容,清晰确立并与自己能力对接的就业目标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同时也为健身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提升健身业整体健康发展的人力结构,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与健身人才需求的吻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