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渗透育人功能的途径的创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大量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离素质教育和21 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育人功能,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育人的重要意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真抓实干,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贡献。
一、体育课程育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过:“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一个人的体魄,它同心理学的关系和其他生理学一样,能够影响人的悟性、性格和良心。因而,它是服务社会的道德改良剂。”他认为:“要培养坚强个性,要通过运动磨练身体,以致来发展和增强思想的能力并塑造出完善的独特个性①。”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共同健康发展,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贯彻与实施。
(一)体育课程教学是对高职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体育教学只需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就行,无须注意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应由德育老师们来负责。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高职德育教育看似和体育教育关联不大,但是事实上却与体育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台湾教育家高展东指出:“如果没有德育作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德育和体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科学整体[2]。”精辟诠释了体育作为德育载体和途径的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头脑和身体同时运动状况下,体育课特有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会使其在思想和行为上会产生多种有效、真实的表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更加容易暴露,借以进行分析,达到精确把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因材施教”的对其进行“处方式”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高职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首要地位,通过体育柔化、内化、感化、美化、升华的作用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追求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3],所以,我们在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定时,应着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意志品质的锻炼,兴趣爱好的培养,性格的优化融于体育教学之中,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
(三)高职体育课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被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崇拜,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动力,是无形的理论,直接影响到教育效能。体育教育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决定了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广,时间长,因而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往往使学生更加深刻。因此,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将德育贯彻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使符合社会规范与法律要求的思想与道德因素,通过教学途径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它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学校整体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
二、高职体育课教学中实施育人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必然要求其具有渗透性,德育渗透点和路径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可是如何保持德育渗透点的有效性、科学严谨性和可持续性也是热议的话题之一。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充分考虑了体育的育人功能,坚持走体育与德育共同发展的路线,不断优化教学中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一)体育教学大纲中关于高职生的德育目标与要求
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她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使学生磨练意志品质等德育任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院体育教学大纲以此为宗旨,依托我院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的优势,发挥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在特有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努力构建体育育人的教学管理体系。
我院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欢迎进入第一论文网明确指出:要以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为德育教育对象,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力争使课程要具备磨砺学生意志、发展学生个性、凝练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变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适应现实社会与自然的需要,实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目的。
(二)高职体育课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体育课教学中有研究表明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群体,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受教育的差异性等,他们的道德观念大多不尽相同,道德行为也千差万别。不能忽略他们的道德呈多样化的现状,而树立单一的道德教育目标,否则道德教育将因为脱离实际而流于形式。如何使体育的育人功能具备实效性,达到满足高职学生不同需求的目标,体育课程的设计和项目的选择尤为重要。以我院户外拓展项目为例,来实证我院在体育育人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点经验。
1.将户外拓展项目作为德育渗透点的可行性分析
(1)户外拓展项目本身就具有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激发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等的功能,这与德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契合。
(2)户外拓展项目的学习,是在完全开放式的环境,在教师的知道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4];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其实质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3)户外拓展项目的流程由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5步构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验是学生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的过程是实践后分享感受并与他人探讨交流的过程;整合及运用开发的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据其流程可以看出,户外拓展项目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路径,是具有先决条件和可行性的。
2.德育育人功能在户外拓展项目中的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此项目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优质体育资源的作用,达到既定的体育与德育并重的教学目标,使德育教学不流于身体活动的表面,是最初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深入研究体育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在户外拓展项目中,我们运用了德育教育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案例:(部分)
体育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体育教学内容:风火轮、翻山越岭、穿越隧道、信任救援。
德育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团队合作、自信勇敢、探究决策等品德。
课程程序:(1)将上课班级的学生分为2队,每队选出一名队长(整个团队的决策),一名医生(负责伤者的救治),一名随队记者(用手机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一名待救援伤员,并要求他们自己为队伍取名。德育渗透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对即将进行的拓展项目有代入感,更好发挥“主角效应”。(2)场景模拟表述:今天早晨接到消息,XX县发生了7.8级的地震,震区受灾严重,多人被掩埋,情况危急!我院领导在接到消息后,在校内组织了XXX和XXX学生救援队前往灾区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即刻出发,争分夺秒,早到一秒就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由于路程遥远,我们首先要乘坐大巴前往(体育教学内容:风火轮);当进入地震带的时候,一次余震将道路封死,我们只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翻越山脊继续赶路(体育教学内容:翻山欢迎进入第一论文网越岭);一个处于半坍塌状态的隧道挡在了我们救援生命的路上,这个隧道还有随时再次坍塌的危险,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是冒险进入还是原路撤回(体育教学内容:穿越隧道);前方露出了一丝光亮,我们终于拖着疲倦的身体穿过了这段隧道,到达了受灾严重的目的地,满目的苍夷让我们不能休息,多少生命在废墟下等待我们的救援(体育教学内容:信任救援)。(3)分享与交流:灾区的救援工作已经结束,我们返回了校园,整洁、美丽、平静的校园与灾区的残垣断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同学们对这次救援工作做一个分享总结。(4)教师提炼其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对本次课进行总结。
整个课程的设计在理论上覆盖了心理、道德、医学等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点[5]。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特点,将体育课程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目标,为我院进一步完善“‘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体育与德育并重的课程建设理念”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示范。
三、结论
(一)开设户外拓展项目课程的符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其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代入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如何将德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体育教学中做了一次成功的示范。
(二)户外拓展项目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涉及涵盖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多个内容,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我国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最高旨归。
(三)在体育教学德育过程中,注重教育对象的道德涵养与道德实践,是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①周宗亨.论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人生活的影响[J].河西学院学报.2002(6):31-33.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3):2.
[2]冯艳丽.论高校体育中的德育渗透[J].体育世界·学术.2008(8):45-46.
[3]吴文博.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的流变及其得失[J].体育学刊.2011(7):107-109.
[4]张浩.巧设情境,渗透德育[J].科学教育.2012(1):73-74.
[5]人才培养目标下体育课程的创新性研究——以户外拓展训练课程体育建设为例[J].体育教育.2011(7):70-71.
下一篇:登山文化源流的相关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