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创新、因材施教”与中学体育课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中学的体育课改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发展上的脱轨客观上要求其进行大力改革。创新、因材施教作为两个重要思想被贯穿在中学体育课改的过程中,新的形势下,这种改革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创新;因材施教;中学;体育课改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成为我们中学教育教学的中心内容。1”加上素质教育大力改革这一大背景,中学的体育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学的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基本手段,同时还是推动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如何实践中学体育教学,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问题,既涉及到学校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同时也涉及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等方面,因此改革创新刻不容缓。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形势下,面对中学体育课改,创新是根本的立足点。与此同时,以学生为本,注重创新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推动中学体育课改的助燃剂。
一、“创新”与中学体育课改
(一)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与时代脱轨
中学体育教学从上世纪50年代始至今,已历经50多个春秋。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从设置、发展到提高的各个阶段,都有过辉煌的历史和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知识的更新、科技的飞跃,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近年来,中学体育教学仍沿袭旧的模式,在教材方面,呈现呆板、枯燥局面,多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小修小改;体育竞技逐渐占据课程的大部,导致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没有得到切实提高,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新的教学要求和旧的教学模式,显得格格不入。如今,世界各国的体育教学体制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方兴未艾,而我国中学体育的教学仍停留在较传统的模式上,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担忧。为了摆脱这种宭局,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创新思想贯穿于中学体育教学中2”,此外还须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习性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同时,创新教学理念,并力图找到一条崭新的中学体育教学方法。
(二) 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
创新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恰如其分地将创新应用到中学体育课改中,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1.与时俱进,对体育教材进行创新
中学传统体育教材的内容较为古板,在实际教学中,学起来味同嚼蜡。一些体育教材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导致学生对这种传统体育教材缺乏新鲜感,逐渐失去原有的积极态度,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进程。
因此,对体育教学教材的创新,是中学体育课改的关键所在。政府应当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调研,根据不同地区中学的实际情况,强化“运动健身、体育育人”的理念,出台全新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的体育教材。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教材创新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体育保健教学,增强其体育文化的素养;第二,在体育教学的编写过程中,引入创新性思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来细化要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学体育教材就是中学体育课改的“粮草”,只有对传统的体育教材进行改革创新,使其适应学生的需求,才能有效完成中学体育课改,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2.发挥教师作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职能的高度概括。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教材知识一五一十地转授给学生。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讲与听的关系。随着中学体育课改力度的不断推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讲与听,教师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的体育教学,唯一的途径是重新审视教学角色,引进并实践创新的教学理论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什么是“教学模式”?国外学者乔依斯·穴B.joyce·雪等认为“教学模式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模型3”。而这种模型的创新,不论是对于学校还是教师来说都是一大考验。
首先,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理论的培训。理论的培训可以使中学体育教师在理论素养方面更加成熟,迅速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做到随时有所创新;中学体育教师通过培训还能充分理解体育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
其次,中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制定富于特色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在教学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学不仅向学生教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身心的愉悦。
二、“因材施教”与中学体育课改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他的教学中实践了“因材施教”思想,现如今的中学体育教学也应充分传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在具体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充沛且兴趣广泛,教师应投其所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会等契机,通过有效的设计、合理的安排,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团队意识,增强他们对体育理性的认知。4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教学观念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成功的进行中学体育课改,就必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新颖的现代化体育教学中,为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生理健康,也有利于心理健康,还有益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学习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体育学习的目的和生活目标联系起来,在
体育学习中发展和完善自我。
其次,要使学生善于自我调动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如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总结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才能不断的发现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中学体育课改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南,做好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可持续发展。中学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地位绝不容忽视。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各尽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推陈出新,为完成中学体育课改的目标添砖加瓦。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新方法,我们的中学体育课改事业才能得到源源不绝的动力,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中学体育课改前途虽然一片光明,但是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不断推进中学体育课改事业的发展。郑壮涛说:“当前改革的根本是转变思想观念,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找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应当成为现时的主要任务。”这样的任务要求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对老师要虚心接受,两者共同配合并实践出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样中学体育课改事业必将取得成功,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必定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光辉,贡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J].科技探索,2011年10月,379期.
[2]赵中喜.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体育教学[J].艺术教学,2011年第11期.
[3]郑壮涛.“创新”是中学体育课改革之本[J].体育师友,2006.
[4]屈俊英.执行新课程标准后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
[5]堵佳平.新课改下体育课的几点新感受[J].新西部.教学改革,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