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互补理论在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

发布时间:2016-05-07 19:12

  ―、互补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互补理论也称“多维价值观”其本来意义是:_些经典概念的任何确定应用,将排除另一些经典概念的同时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是阐明现象所同样不可缺少的。后来,随着学科的交叉性增强,,互补原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补原理是作为一个更加宽广的思维框架,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哲学原理,用于解决各类学科问题。譬如,心理学的“情感”和“逻辑”生物学的“生命特征”和“理化性质”等。互补理论可以概述为同一事物中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的一种和谐关系,在此关系下诸多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推动事物呈现螺旋上升式的科学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成长和成熟,无外乎就是通过教育形成固定的,符合现实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表现出来的是特定的道德素质。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必须把曰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必须把诱导式教育和强制式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启发受教育者的内力觉醒。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动力并存,刚柔形式的相济为互补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提供了现实上的可能。


  二、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


  高校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科学理论和崇高品德传递给广大学生,促其内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重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职工统称为高校教师,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学校育人目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高校教职工本身也是在育人中实现自育。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往往是侧重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原理、方法、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很大程度的忽视了教职工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工作相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是滞后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纵观横看,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加快发展,长足进步,取得了突破,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表现出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让党和人民放心。但是随着社会进步,文明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以及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表现出了很多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特点。


  1.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佳


  目前,在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机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程度加强,大多数统一安排了相对固定的政治学习内容和时间,但往往采取读报纸、听报告等常规固定的形式,采取单方面传达到灌输,缺少教职工的相互交流;为了保证教职工的参与率,在形式上多采取较为强硬的行政化手段,如坚持考勤,直接和奖金、评优挂钩;内容上多是经典原著,如党中央1级的文件和无法体验和把握的精神层面,没有针对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来解读,只是要求高唱主旋律,展示新气象等口号式的东西,缺少对教职工实现自我和个人发展层面的关怀,不能引起共鸣,缺少教职工的互动。在面对关心的话题,即使教职工有时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往往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而怡怡因为学校住房、职称评定、福利等方面给广大教职工带来的现实生活压力,影响其发展方面的问题长期不能切实解决,导致了教职工的抵触情绪。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学历较高且有较强独立的思想意识的高校教职工而言,“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教育者的理想预期,也经常会使受教育者反感”。


  2.对象参差不齐,差别较大


  高校教职工群体按照从事的岗位划分,可以分为教学科研、教学辅助、管理服务;按照学历层次划分,可以分为高学历层次和一般学历层次;按照专业技术岗位划分,可以分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在按岗位划分中,教学科研群体作为高校教职工的主体,有很强的优越感,但是根据本身专业之间的差异和教学的任务安排其又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工作,所有其表现出更多的是“唯专业性”和“唯教学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专任教师和专职队伍的事情,表现得松散和独立,归属感和参与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精神缺乏;在高职称、高学历群体中因为其努力奋斗,成果显著,受人尊重带来了自身很强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其更在乎专业拔尖和社会价值,由此这类人员个性鲜明,很难统一在一个标准里;管理群体普遍参与学校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即是教练又是裁判,有_定的权力,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在图书情报、后勤保障等服务群体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岗位不尽相同,非主流的地位造成其心态矛盾,更有甚者产生了自卑,得过且过的心理更加强化其对政治不闻不问的思维习惯。由于岗位和层次的差异,其群体成员心理特点各不相同,使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差异性较大,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和内容确实不能将这么多类别的教职工整齐划一的统一起来。


  3.评价方法单一,影响力弱


  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落后,直接体现在效果的评价的单主要是“重业绩,轻思想”。在业绩和思想之间,众多高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业务能力的量化评估,主要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社会兼职等,这类评价看得见,摸得着,很实际;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和构建,当然其科学的量化的内容和指标不能成立,导致了很少涉及对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准确考察,即便有,也倾向于程序化,评价基本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堆套话,适用于任何人,塑造的榜样受认可程度低,影响力差。如此“实际”的评价方式,引导广大教职工更“实际”只关心业绩,只关心职称,只关心收入,而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关心,忘记了回报。由于“唯业绩”的评价方式,产生了唯利是图,相互诋毁等现象,如晋职晋级时互相打压、科学研究时抄袭剽窃、工作时拈轻怕重等不良风气时有发生。


  三、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互补


  1.统一领导与分类引导互朴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这是确保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是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障。统_领导不仅仅是方向上的、标准的统一,还有工作形式的固化,工作内容的明确,让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形式、有评价,从而更细致、更具体、更真实。由于高校教职工的结构和类别不同,统_的标准和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各种类别人员的需要,如要求后勤岗位学习马列原著,思想政治专任教师如何做好饭菜等统一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不仅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而且还容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让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被教职工真心接受。要推动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纵深发展,只有在坚持党委领导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教职工对象分类别、分序列、分层次,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和标准,采取不同内容和形式,才能让教职工身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动起来、可爱起来,真正做到思想政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补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比较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方面的要求过多,而且着重强调集体主义等公共利益,意识形态的形成不经意就脱离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现实,单方面的要求往往会忽略该项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科学地讲,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联系非常紧密,思想问题很多时候包含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处理好心理问题有助于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但是,人的成才教育不能仅仅只针对心理,只强调健康,这只是对人的一个基础层面要求,人才的评判标准是其能否自觉自愿地为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和体力的奉献,人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信仰、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方能实现这一要求。人的心理和思想都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两者的目标可以互补,都是要培养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两者内容互补,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人生观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健康成长问题,但是两者内容有许多共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H加强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可以主动地建立和完善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千预机制,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和自我调节方法,建立遇到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职工幸福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互补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就是教职工的健康生活和自我实现,具体体现为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切身利益。教职工的思想问题往往是由于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没有得到及时怡当的解决情况下不良情绪放大的表现,所以解决思想问题必须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事实上,每个人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有大有小,特别是当遇到小的实际问题时,只要教职工思想认识到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说明解决思想问题可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作为工作切入点,坚持教育和服务并重,从教职工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出发,发动工会、团委、妇联、协会等组织,建立教研室、学科组等载体,引入新媒体等形式,准确的收集、把握把教职工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及时介入解决,不断增强高校教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可度和接纳度。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解决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面临的实际问题,该项工作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消除“口头重要、遇着绕道”的局面,进一步重心下移,建立二级学院为主的格局,解决政策、经费、队伍、场地等必要的软硬条件的实际问题。


  4.服务大局与个人发展互补


  高校的职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这就注定了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角色。高校受认可和肯定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学科优势,专业发展,人员结构等显性指标。高校教职工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传承者,实现这一目标的执行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施者,这两者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实施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一味的强调政治坚定性,思想纯洁性,业务精湛性,奉献无偿性等为人类,为社会,为党,为国家发展单方面付出的形式,表面上是可行的,实际上去行不通。因为在学校除了学生是首要主体以外,教职工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主体,学校事业得以实现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教职工身上,教职工成长发展了,学校才会进步发展,教职工爱党爱国,道德高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学校才能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教职工的个人发展体现在专业研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进步和提升,此类工作事实上又与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中心工作高度契合,个人发展的同时推进了学校事业发展,实现了高校职能。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服务大局是目标,个人发展是落脚点,只有加强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通过面向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现,为教职工提供成长平台和足够的养分,才能真正地把教职工凝聚起来共谋学校的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张科

                             (乐山师范学院,乐山614000)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探析

下一篇:关于《湘灵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