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近几年来,高校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素质教育、学分制等教学管理改革正在全面推广。然而,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之处,突出表现在许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困境。高等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学生管理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担负起教育管理一代人的历史重任,对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突破。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大学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需要,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调节处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不断地得到完善,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一)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校管理总体水平层次还不够高,往往只是停留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上。在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的干部队伍中管理学专业知识了解不深,工作中以经验管理、继承式模式管理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次的提高。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空白点,以至于无章可循,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临时性、应急性的措施与规章制度并存,朝令夕改难以避免,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现实情况的发展远远超过制度的改进,导致目前的管理制度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
(三)管理方式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工作方法滞后、手段滞后的问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典型的行政型管理模式,高校学生工作的通常做法就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各项计划和管理不能赶上变化,容易脱离学生实际。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有所创新,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一)管理理念
时代变化激发理念变化,没有先进的理念,工作就会缺乏正确的导向。因此,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是管理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冲破传统束缚和障碍,解决好工作中的问题。
1、以生为本,人本管理
传统的管理理念强调“科学管理”,现在我们更提倡“人本管理”。从本质上讲,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但科学管理强调目标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计划、明确的职责-358-和任务,而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以生为本,是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化,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坚持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逐步实现平等沟通、互相理解。
2、反客为主,自主管理
所谓“自主管理”是指在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指导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学生只是管理的客体,现在我们转变这种观念,既要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当作管理服务的主体,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理解为“管理学生”,变“管理”为“引导”,在严格管理规范的同时重视教育引导,一些管理工作可以由学生参与,在管理中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与学生相关的规章制度、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项要让学生知晓,要使学生明白,自己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明确,就会积极地参与管理,消除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对抗情绪。
要充分发挥学生班团组织、社团组织和学生党支部的作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自觉地加人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成为重大问题的参与者、决策者,在参与管理的实践中尝试管理,学会管理,懂得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突出学生的教育管理主体意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
3、整合资源,系统管理
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校教职员工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始终坚持依靠广大教职工、学生政工干部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全员管理;必须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个体的不同特征,将学生管理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坚持管理即服务的观念,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做实事、办好事。
(二)管理制度
制度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有了这样规范、完整的制度,学生就会以此为依据约束自己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只有改革和创新高校管理制度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应有保障。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考虑到现代新形势的需要,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和引导。例如建立完善的行为考评制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学校教务部门及任课教师也有责任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完善考试题库制度,实行考教分离;建立完备的考勤机制,任课教师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严格按学生手册规定处理,不能姑息。
(三)管理体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管理体制是否顺畅密切相关。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部门多,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当前,各高校学分制、选课制的普遍实行,打破了原先的班级体制,学生管理工作正在失去传统的工作载体,急需管理者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因此,既要赋予二级学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强化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但强化并不否认班级管理,因为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学生班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单元组合,应纳人学生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以年级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体制,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
(四)管理方法
手段和方法是制度的操作层面,好的制度还要靠良好的手段和方法执行,方能发挥出好的效果。学生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创造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切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工作方法,使学生工作更富感染力和实效性;要经常深人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重点关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使学生工作更富说服力和艺术性;要深人挖掘和树立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信、可学的道德榜样,使学生工作更富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定期进行学生状况的调查分析,为政策制定和方法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资料,及时总结新做法,推广新经验,使学生工作更富影响力和创新性。
学生管理手段有教育手段、激励手段和处分手段,教育手段和激励手段是高校学生管理主要的手段,而处分手段则是前面两者的补充。激励就是调动积极性,人的积极性产生于自身的需要,研究激励的起点应该从研究学生的需要开始,以各种方式力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例如学生奖学金的评选除了每学期的综合测评外,还可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可以设立文学奖、发明奖、科技奖、辩论奖等作为奖励。此外,大学生管理是人与人之间的管理和交流,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是法律、制度来约束规范,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对犯错误的学生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达到管理的目的。
佘敏,陈晓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工处)
上一篇: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