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地质勘查技术工作应用问题方法探讨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9:52

  

第1篇: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探技术也得到了很好发展和创新,在信息技术的促进状况下,人们对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如何应用遥感技术受到了更加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其他地质勘探技术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这其中主要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利用影像对地面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清楚的反应。这样的技术当然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在需要通过实验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整个操作过程相对复杂。所以我们必须要优化这项技术,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真正的发挥出遥感技术的优势。


  1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


  1.1获取地质构造信息


  在应用遥感技术对地质情况进行勘查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空间信息对地理坐标进行有效的勘查,在对相关的空间信息进行提取的时候,需要通过把遥感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和现实的勘测数据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绘制出相关的线性图像,在采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时候,它还可以对酸性岩体、火山盆地等特殊的地质进行有效的勘查。在采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进行工作的时候,影响其勘查的因素非常多,所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图像的清晰和各项数据的完整。


  1.2通过获取植被光谱来确定矿产位置


  在矿区的感测区,其中若是存在有金属矿物,其就非常容易对其地下的地质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对土壤层的各种元素成分造成影响。而当地的植物生长在土壤中,所以在其进行吸收水分,其枝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叶绿素会有所不同。这样通过植物的反射光谱把其特点清晰的反应出来。而采用遥感技术对地质进行勘查的时候,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手段就是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对植物在光谱的显现特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每个地区的地质情况,或则是该地区是否存在矿产资源等。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其金属含量都是存在这差异的,所以要想对其进行深入的勘察,就需要收集大量的样本,从而通过相关的光谱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当地是否存在矿产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提取异常色调,然后遥感技术中可以直接观测出异常色调,这有效的提高了分析信息的效率。


  1.3利用岩矿光谱技术进行识别


  岩矿光谱作为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理论基础,其可以应用与多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技术,其主要的设备方式就是通过提取多光谱蚀变信息对岩性进行判断。这种多光谱技术的光谱分辨率非常的低,所以在对岩性表现上,其表现力不是非常的足,而采用高光谱技术则可以获取连续的光谱信息,这样可以帮助相关的工作者直观的识别地质信息,有效的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


  2加强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的措施


  2.1加强对遥感技术理论研究


  在学习遥感地质勘探技术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对其理论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因为在对这项技术引用的时候,离不开相关的理论指导。所以在发展中,我们首先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仔细的研究,比如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这些学习,可以为他们在实际的应用技术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的丰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能让知识滞后于实际,否则理论知识学到了也在现实中无法取到很好的作用。


  2.2加强技术支持


  在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勘查的时候,其中对技术的要求自然是最为重要的。这其中需要保证技术的先进性、设备的齐全和完整,同时还需要相关的管理人才,加强对这些人才的技术培养,从而提高他们可以科学合理的使用遥感设备进行地质勘查,确保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这些硬件设备可以得到很好的维护。


  2.3完善相关制度


  在采用遥感地质勘查技術的时候,还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规范他们之间的工作,对他们彼此之间的工作做到有效的分工,保证在具体工作中,他们运用先进的设备可以做出最佳的勘查效果,所以说制度的保障,可以有效的提高遥感地质勘查的质量。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各种矿场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时就需要有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多的时间内,发现更多的矿产资源,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提高了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通过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对各种矿产资源做出有效的分析和评价,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人员对发现的矿产资源的可采性做出有效的分析,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发现率。


  作者:钟谐

  第2篇:煤炭地质勘查预查阶段工作方法探讨


  1.地质概况


  黑山煤田位于塔里木—华北地块、祁连褶皱系、贺兰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交汇处,主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主体为一轴线北西西向向斜,东西长约50km,南北宽约20km。该向斜由轴部向两翼依次出露三叠、二叠和石炭系。区内覆盖第四系,局部冲沟或山坡有基岩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古生界、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四系。


  前人对该含煤向斜两翼出露石炭系及煤系埋藏较浅的区域做过详细的研究,并在露头区周边分布有开采矿井,但对于向斜轴部煤层埋深较深的区域还未做过详细的勘查工作,对于煤层埋藏深度、赋存形态和分布范围知之甚少。


  2.勘查方法


  根据对该区地质背景及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推测认为向斜区内有煤系的存在,结合预查找煤阶段工作方法和勘查程度的要求,确定使用二维地震勘探结合少量钻探的工作方法,对黑山煤田进行预查工作。


  3.数据采集


  3.1测网的布置


  地震主测线垂直构造及地层走向,以控制勘查区构造形态,布设联络测线与主测线垂直,按4km线距布设二维地震主测线,按9000m线距布设二维地震联络线,形成4km×9km测网以便于反射波的追踪对比。


  3.2采集施工因素


  根据试验确定采用激发孔深3m~15m,药量3km~5km,144或161道接收,偏移距10m,中间激发,法国產408UL数字地震仪。


  4.数据处理


  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工作的三大主要环节之一,其成果是资料解释工作的基础。根据勘查区实际地震地质条件,处理中始终以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为中心,以静校正为重点,分试处理、批处理、改善处理三步进行,处理流程见图1


  5.资料解释


  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中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其关键在于把处理得到的二维地震时间剖面中所蕴藏的地质信息更多、更准确地提取出来,正确地利用各种物性参数与二维地震时间剖面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地质解释。解释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依靠钻探、测井数据标定地震层位,层位标定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正确解释地质构造,而且关系到对地层的正确描述,从而实现精确的地震地质解释。本区二维地震时间剖面解释工作是在工作站上利用解释系统完成的,利用工作站交互地震地质资料解释系统,在处理后的二维地震时间剖面上进行人机交互解释,能更准确地识别地层、构造,使解释结果可以更符合实际地质规律。


  5.1地震地质层位的确定


  反射波地质层位的标定,采用常用的人工合成记录技术,其方法是利用钻孔所揭露的地下地质层位和测井资料(声波时差、自然伽玛或密度测井曲线)制作人工合成记录(见图2),再与过孔时间剖面进行对比,标定出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组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见图3)。


  经钻孔揭示,本区含煤层数较多,根据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特征,对新生界底界面、1-3煤和4-1煤底界面进行了标定。


  通过标定确定了反射波组对应的地质层位为:TQ+N波为新生界底界面所对应的反射波,T1-3波为1-3煤所对应的反射波,T4-1波为4-1煤所对应的反射波,如图3所示。


  5.2褶曲解释


  在数据处理时,时间剖面均已校正到统一基准面上,因此,同相轴的起伏形态基本上反映了煤系地层的起伏形态。在时间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的隆起即是背斜,凹陷即为向斜(如图4所示)。


  5.3断层解释


  落差较大的断层在时间剖面上一般表现为同相轴的错断、终止,反射波组间距发生突变,同相轴的形状和产状发生变化,反射层次丰富时表现为纵向上多个反射波的错断;落差较小的断层在时间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扭曲、分叉、产状突变、能量变弱。时间剖面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射波组(层位)同时错断时,可确定断层倾向(见图5)。本区时间剖面上由浅至深出现了较多的反射波组,识别这一系列反射波组上依次出现的断点,不仅提高了断点解释的可靠程度,而且给断层面产状以及落差变化的确定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6.速度分析


  利用邻区内已知钻孔揭露的地层层位深度及井旁地震道各层的t0时间,反算求出速度值,并结合区内的叠加速度,然后将离散的速度值由计算机拟合平滑而形成反射波平均速度,其平均速度范围3600m/s~4050m/s,作为时深转换的参数。


  7.成果


  通过预查阶段二维地震勘探工作,结合钻探揭露地质资料解释,得到如下成果:


  (1)初步查明了勘查区内基本的构造轮廓,勘查区地层总体构造格架为一近东西走向、两翼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构造,南翼较陡,北翼发育一平缓的次级背斜;(2)区内发育走向近南北及近东西的断层纵横交错,且落差多超过百米,对地形起伏形态及整体构造产生一定影响;(3)初步查明了区内可采煤层赋存形态和埋藏深度,南北部煤层出露或为第四系覆盖,向斜轴部煤层埋深大于2500m,受断层的切割影响煤层埋深在局部受到一定的影响;(4)对煤层隐伏露头位置、煤层赋存范围也有了初步的控制,可采煤层层位比较稳定,且全区发育,基本奠定了黑山煤田发现的基础。


  作者:赵玥等

  第3篇:GIS在地质勘查找矿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也被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或地学信息系统。GIS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空间信息采集、整理方面的重要应用,可以完成对一定空间内相关地理分布数据的采集、管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操作,将其应用于地质勘查找矿,可有效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对于优化地质勘察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GIS系统的应用而言,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关键性问题,限制了GIS系统效用的发挥。本文即从地质勘察找矿入手,就GIS系统的应用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地质勘察领域中GIS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土资源的重要地位越发突出,作为人们生活、生产重要的基础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加强GIS系统的实际应用,借助其空间信息数据采集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地质信息化发展的实际要求,提高地质勘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地质调查数据库对应的信息系统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和升级,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和科学性,同时实现集数据处理、绘图、解释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这样的综合性服务也体现出GIS系统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特征。就当前的地质勘察找矿工作而言,GIS系统应用较为广泛,对于我国矿产行业,甚至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地质勘察领域应用GIS系统的关键问题分析


  就地质勘察找矿工作而言,GIS系统是其信息化建設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地质信息采集、数据信息分析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通过对矿产资源与地质信息间关系的科学分析,可以帮助提高矿产生产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地质找矿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提高GIS系统应用的实效性,地质勘查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重点控制以下几点内容。


  2.1注意提高数据信息的综合质量


  就目前的地质勘察找矿工作而言,GIS系统在其中的实践应用效果,直接受其基础数据库建设效果影响。为提高数据库建设的科学性,保障数据库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在数据库建设实施过程中,必须遵照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并注重对于数据库信息精度、比例尺等条件的精准控制,进而为GIS系统的有效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地质信息采集工作过程中,涉及物理性质、地质矿产以及遥感地质等多方面的地学信息。不同种类的地质信息在表现形式方面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为提高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和数据信息质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要求工作人员依据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复杂的地质信息进行科学的划分和管理,从而降低数据信息采集难度,提高数据信息综合治理,实现GIS系统真实效用的有效发挥。


  针对地质信息元数据而言,在其整理利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从内容和基本特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实现基础应用范围上的优化处理,提高元数据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数据信息作为数据库的基础组成,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数据库的建设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在数据采集阶段,需重点把握上述几点控制内容,以满足数据库建设的实际需求,确保数据信息质量,为GIS系统的后续应用,创建良好条件。


  2.2注意保持信息标准的统一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GIS系统可以实现有效地信息共享功能,因此在地质勘察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资源部规定的行业信息标准进行操作。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已经具有了1:500000信息标准,同时正在建立1:200000的数字化空间数据库。应用统一化信息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信息数据的共享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基础劳动。另外,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超出规范范围内的特殊信息,即可实现对标准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2.3注重对空间数据库的不断完善


  就GIS系统在地质勘察领域的应用体系而言,空间数据库占据核心地位,是综合分析多源地学信息和各类信息查询检索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只有工作人员不断完善空间数据库,提高空间数据库的综合质量,才能为GIS系统的实践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发挥出GIS系统的实际效用,提高地质勘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数据采集阶段,应根据相应的标准对基础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根据数据信息基础特征完成对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以满足空间数据库的建设需求,提高空间数据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注意选择合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空间分析模型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GIS系统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效果,通常情况下,空间分析模型越合理,矿产资源预测的成功率越高。在GIS系统实践应用过程中,空间分析系统可实现多种基础数据操作功能,具体包括属性分析、空间分析、二位模型分析、数据检索、以及三维模型分析等,工作人员应在综合考虑应用需求差异、矿种差异以及矿床类型差异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空间分析方法,并相应完成空间预测模型的建立工作,以优化GIS系统应用效果。


  2.5注意相关专家的经验积累


  GIS系统的实践应用,为地质勘查专家提供了更加先进、高效的评价工具和信息处理手段。因此,相关专家应充分认识到GIS系统的工具性,应用其现代化技术优势实现对多源地学数据集成化管理,降低模型建立难度,提高空间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科学取舍、设计空间数据库、以及建立和优化空间模型等实践操作环节,不断积累自身专业经验,从而实现GIS系统的有效应用。


  3GIS系统应用注意事项分析


  GIS系统的实践应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具有基础性、持续性、多学科性特征,为进一步提高GIS系统的应用效用,相关工作人员在正式系统开发前,应对系统的目标用户、开发目的以及具体功能进行确认,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此外,地质勘察人员应优先在地学资料丰富、成矿地质良好的区带进行GIS系统试点应用,不断积累GIS系统的应用经验,以建立系统、完善的GIS系统应用标准,促进GIS系统更加广泛的应用发展。


  综上所述,GIS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地质勘察找矿工作,可有效提高数据信息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从而优化地质勘察找矿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相关单位应全面重视GIS系统的实践应用,从数据质量控制、空间数据库优化设计等方面入手,规范GIS系统应用行为,以提高GIS系统的应用效用,促进GIS系统的进一步应用发展。


  作者:路明亮

  第4篇:新时期地质勘查单位工会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新时期工会工作现状与问题


  1.职工思想复杂。在绿色经济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以及矿产行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语境下,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而这势必会带来资源勘查工作的萎缩,再加上地勘单位市场竞争机制的全面引入,其生存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另外,随着地勘单位向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转变,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的降低,职工薪资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导致许多职工对单位心生抱怨,思想开始变得复杂,进一步加大了地勘单位工会工作的难度。


  2.维权工作的结合点难以掌握。地勘单位改革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必须进行人事改革,或通過提前退休、退养等方式消化掉一部分人,而这必然会造成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冲突,而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组织的义务和职能,但面对市场化“加持”下相对复杂的劳动关系和权益体系,地勘单位工会怎样履行维权职责,其结合点很难掌握。


  3.职工创新不足。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地勘单位要想适应现实发展要求,拓展生存空间,职工就必须求新创变,不断学习新知识、勤于钻研新技能、勇于攻克新难题,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技术本领和创新能力,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而实际工作中,部分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缺乏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


  4.职工对工会需求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地勘行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员工对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岗位的不同,大家的工资待遇也不同,产生贫富差距,如何保障自身利益成为员工担心的问题。对此,工会部门要充分分析员工的心理,最大化维护好员工的实际经济利益,尽可能满足职工各项需求。


  二、新时期地质勘查单位工会工作优化的原则


  1.创新发展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工会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始终站在企业发展改革的第一线,与基层员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创新优化工作时,不能盲目、任性,而要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客观规律,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根本,找到劳动关系矛盾中的最佳平衡点。


  2.创新发展要落到实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工作不落到实处,不结合实际,都是没有价值的。讲求实际要求地勘单位工会立足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真正走进职工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工作需求,并及时帮扶解决,只有符合实际的发展要求,创新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3.创新发展要解决实际问题。创新优化主要表现在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作内容和新的工作资源等方面,任何工作只有真正提升效应、促进工会和单位高效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称之为创新,反之,再新颖的内容与方法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创新。因此,工会要积极探索拓展训练、业务自学、专家授课等新方式,加强工会干部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推进相关职能机制的转型与创新,以确保基层工会工作的高效生成与实施。


  4.创新发展要有章可循。有章可循要求工会注重工作的程序设置,即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工会设置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科学的运行程序做保障,就难以管理落实,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工会不但要重视工作方式、内容、方法、资源的创新优化,还应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将其转化为有章可循的、规范的制度和模式,用以指导和规范基层工会工作,为工会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新时期地质勘查单位工会工作优化的路径


  1.加强理论武装,全面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新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矛盾,工会职工必须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掌握最前沿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紧紧跟随党的路线方针,学习中央和各级部门的重要精神,增强对党的伟大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次,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学会辩证、客观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为职工办事的能力;再次,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前瞻性思维。工会人员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做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探索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工会工作的创新优化。


  2.发挥自身作用,维护职工权益。工会是“职工之家”,其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帮助职工解决问题,保障职工基本权益不受侵犯。在中国社会民主化程度不断强化的新背景下,地勘单位工会组织更要发挥好自身作用,做好权益维护职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新要求,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关注职工的内心需求,及时把握群众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变化,有目的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凝聚职工心气,使基层的广大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创造良好环境,拓展发展空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组织应高度关注基层员工的多样化需求,给基层员工提供成长成才的空间,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工会作为“职工之家”,有责任和义务为基层职工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有利条件,为优秀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鼓励,大力宣传倡导职工在生产中的技术革新活动,鼓励表彰职工在技术革新方面做出的业绩或创新。要形成“工会搭台、骨干献技”的良好氛围,通过业务展示、技能比武等方式,给业务技术骨干展示的平台,提供一般干部职工学习的机会。要在技术培训、科研领域等方面深挖内部潜力,广泛宣传新成绩和应用新成果,让广大职工在创新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争当模范。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深入,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创新求变,加强学习,做好基层员工工作生活服务工作,引领地勘单位不断向正确方向迈进。工会不仅要加强理论武装,全面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而且要发挥自身作用,维护职工权益,同时要创造良好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只有如此,才能充分释放地勘单位改革的思想效能,才能确保地勘单位改革在关键期的平稳推进,才能进一步拓展地勘单位的市场发展空间。


  作者:谢文兵

上一篇:电法勘探方法应用原理分析论文(共5篇)

下一篇:档案学教学发展现状思考意义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