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专题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课程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大学生更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肩负着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是每一个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教育部共同制定并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当前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难以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现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出台之后,各高校按照《意见》“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的要求,积极在包括“原理”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探索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不断多样、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平台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提高了实效性和吸引力,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但在“原理”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较好的部门,存在着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界限不明的情况,实践教学开展形式千篇一律,“原理”课实践教学的课程特色不明显,针对性不强。一是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设计与理论体系结合不够。“原理”课理论体系的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得到体现,与教学目标契合程度不高,方案的设计不能突出“原理”课独特的教学目标,不能有效突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分析问题,不能达到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强理论认知的效果。二是实践教学的开展形式创新性不够。把“原理”课实践教学环节等同于一般课程的实践活动,或者混同为学校团学部门开展的一般性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甚至混同为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活动,从而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功能,更与“原理”课理想信念和信仰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有出入。三是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相承性不够。“原理”课实践教学活动没有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安排部署,不能突出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承接强化功能。
二、改进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但实际教学中自觉不自觉的采取了灌输的方式,强调了内容、知识、原理、体系的把握,而忽视了方法的运用。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原理课在突出思想教育的前提下,教学理念要彰显“一种能力,两种精神”的培养。“一种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归纳和推理能力、鉴别和判断能力等。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的基本的、首要的方面,也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基本标志之一。“兩种精神”即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大学生积极向上,面对社会的种种挑战,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导航灯,是完善自身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动力。批判和反思为基础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动态地、发展地看问题,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眼界,突破原有知识与观念的限制和束缚,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稳定体制
近十五年来思政理论课体机构体制各校经历了马列室、人文系、社科部、政治学院、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变更和形式。实践表明,什么时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属于其他部门则变成“副业”,什么时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立运行则成“主业”。只有在稳定的体制下,才会有人把思政理论教学看作终生的事业去干去投入;才会涌现出更多的思政教学高手大家。若有更多的大师级专家涌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便不在话下。
(三)教学过硬
思政课最大的难处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只能靠渊博的知识、缜密的逻辑、风趣的语言、创新的设计等提高教学魅力。有人诙谐地说,思政课教师是“裸教”,再不练就自身的“肌肉”我們靠什么拼打教学。教思政课难,做思政课教师更难。一辈子是教学新手,一辈子靠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取悦学生。因此,必须完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交流机制,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特色突出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只有体现本土化、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引起学生共鸣,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与兄弟院校相比没有优势,但我们有特点,即青藏高原和民族院校,我们必须打好这副特色牌,向特色要实效。为此,要做到: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尊重民族感情宗教感情相结合,彰显民族团结教育。第二,坚持以农牧区改革发展的巨变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科学性相结合。第三,坚持挖掘藏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朴素唯物论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融性相结合。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与培养、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增强实践能力相结合。
作者:丁颖
参考文献:
[1]王勇.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102-104.
[2]宋清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72-74.
[3]刘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及反思[J].成功(教育版),2012(1):12-14.
上一篇:历史文化散文的另一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