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华夏文史明珠

发布时间:2023-12-06 03:36

  “国有史,府有志,家有谱”。家谱,记载的是一姓、一族、一家之延续发展史;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泱泱大中华民族三大文献(国史、地方志、家谱)之一,属宝贵的人文资料;家谱,对于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家谱对于本家族的意义与作用,在于“立家之本”,乃个人与家族之永恒记录,对族门系统内外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和有效的沟通作用。


  在江苏省溧阳市,有一处文史研究与征集收藏单位,它就是中国族谱博物馆。近年来,这里吸引着海内外宾朋游客纷至沓来,这里,已经成为文史考究与文化旅游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成为华夏大地上一颗璀璨瑰丽的文史明珠。


  深厚的底蕴。中国族谱博物馆建在溧阳市埭头镇境内,是以江南大祠―――史侯祠为平台建设的。现一期工程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馆内各功能区全为仿明清古建筑群,流溢着历史文化传承链接的深厚渊源。


  中国族谱博物馆共设两个分馆:一个是面向全国收藏各地姓氏的族谱,“海纳”古今中外之“百家姓”传接的志书族谱根脉;另一个则专门收藏溧阳史氏300多支的谱牒,为所有史姓家族存谱之处所。


  经考证,溧阳市埭头镇是史氏姓族的重要发源地与集散地。史氏,“从西汉至魏晋,唐宋元明清历经两千载满朝文武状元榜;出京兆居溧阳,苏鲁闽浙赣跨越十万里普天下之史家郎。”这副大气磅礴的史侯寺楹联,高度概括了史氏家族的源流、演变。溧阳史姓始祖史崇,生于公元4年,西汉末年封为溧阳侯。殁后,按照汉武帝诏令,葬溧阳埭头,建有侯庙。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史家共出了九位宰相、三位状元和五百多名进士。如唐代名相史务滋,南宋“一门三宰相”的史浩、史弥远和史嵩之,元朝开国宰相史天泽,明代民族英雄、兵部尚书史可法,清代《康熙字典》的总编修史夔、文渊阁大学士史贻直等。目前,全国史氏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由溧阳分迁出来的。史崇后世子孙共三百多万人,分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现有史氏家族的古依存、古书籍集中于此藏馆区域内,中国族谱博物馆拥有极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2000年多来,史侯祠经历无数次的天灾战祸,祠庙屡遭破坏,但史氏后人都及时修缮,有记载的大修就有15次,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唐代起,就成为江南第一大祠。到清光绪30年,史侯祠占地60余亩,有着殿阁排云廊深翼张,丹青流光金碧溢彩的气势,史侯祠主要有石路、石坊、石桥、华表、石翁仲、石马、石羊、石围墙四百丈;有戟门、正殿、左右侯祠、后寝、左右廊、三节堂、萃英堂、萃奂堂、汲古书屋、海岳堂等共52间;还有象贤亭、洗心亭、万松亭,苹藻所等。


  丰富的馆藏。中华姓氏乃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中华姓氏文化是具有源远流长的厚重历史文化,各民族古今氏族谱则是记载本姓氏家族起源、生存、延续、迁徙、定居、发展或消亡的文化载体,是构成国家与民族历史主脉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中国族谱博物馆目前已经入藏的有90个姓氏的家谱、族谱,其中仅溧阳史氏入藏的就有约300多支计400多套族谱。


  族谱博物馆内的史侯祠,有着人文历史的深厚积淀。其中有著名的东汉中书令左雄所撰的《汉司空溧阳侯史公庙碑记》,以后碑石几番毁坏,史氏子孙不断仿旧碑刻题拓新,溧阳老县志所刊用的《司空庙碑记》,是唐朝贞观年间史崇的第十八世孙史仲谟所撰,碑记和碑上的颂词刊载于《建康志》,珍贵的史料得以完好传承;有《汉封溧阳侯史崇制命》、《宋封灵济公文告》、《宋敕赐显惠庙牒》、《元封灵济王宣命》等诸多皇帝的封赏文告,有史侯祠正殿宋代朱熹所书“海岳堂”匾额以及存留的大量楹联、长对、诗词。


  近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现代书画家的书画力作在此集聚一堂。


  同时,馆内还征集到众多实体文物,如伪“满洲国”时期的证书、徽章、契约文书、文件初稿等,诸多为独一无二的“孤本”“独尊”,堪称全国馆藏一绝。


  馆内族谱志书与祠堂举事分区设置,分域管理,以策安全。


  馆中文史资料品类繁多,内容浩瀚。族谱博物馆内对所有各类文本文献及文物实件全部分类建档,分门别类,分室存放,分馆调阅,俨然是荟萃古今社稷人文的史诗海洋!


  便捷的交通。中国族谱博物馆坐落在美丽富庶的江南福地―――江苏溧阳市埭头镇。从南京禄口机场、常州机场、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至此近在咫尺;常溧高速道口直达;江苏S239省道穿越镇区;自市区5公里东行,直通馆藏景区。市内交通便利,与风景如画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中华曙猿遗址保护区、常州恐龙园等观光带浑然一体,为游客增添了又一亮丽的文化旅游景点。作者:涂俊明,刘宇舟,史富波,宋伟,本文来自《中华文史论丛》杂志

上一篇:国际箸文化论坛散记

下一篇:中国传统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