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登陆温哥华
《上海采风》自2006年的11期起登陆加拿大,首先在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也是华裔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的温哥华与读者见面了。
温哥华是位于加拿大最西边省份BritishColumbia(简称BC)的最大城市,连通太平洋的著名的EnglishBay(英格兰海湾)就坐落在温哥华市区中心,为都市平添了无限旖旎。而在市中心大街上散步就可看到周边环绕的山峦,即使朗朗夏日,依然可见山顶白雪皑皑。温和的气候、发达的交通、美丽的景色令大部分外来移民都喜欢选择这里为居住地,因而这里成为世界文明的多元文化多族裔的移民城市。而华裔在本地的历史最为悠久,目前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而相对于BC省乃至加拿大的历史和发展,华裔的贡献是历史性的,对于未来更是方兴未艾。
BC省面积366,255平方里,是英国的四倍大,该省是较晚加入加拿大联邦的,直到1871年才成为联邦的第六个省份。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老一辈华裔的贡献。若不是当年华工在加拿大修筑铁路,致使加国东西部连接起来,恐怕就没有今日的BC省。该省无论在气候、景观、环境、交通等方面均为全加拿大最好之省份,BC省的车牌上就有BeautifulColumbia(美丽的BC省)。而坐拥BC山海之最的温哥华则连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由于华裔人口之众,温哥华的中文传媒也迅速发展,除以往以港台背景为主的报纸、电台、电视以外,近年来以大陆背景为主体的、以讲普通话为对象的中文传媒也迅速在本地崛起,或者直接从大陆进口。比如,现在的中文书店比起前些年,增加了许多来自大陆的简体字杂志,而之前可以见到的中文杂志都是港台的繁体字刊物。本刊上架的三联书店属于香港最大的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在加拿大东西部均有分店,而这一家是目前加国最大的中文书店,经营面积3000尺,销售各类图书过万册。大陆进口的简体字版本近年来在销售中迅速上升,占销售图书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期刊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多为时尚娱乐实用类的。《上海采风》的上架,成为继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和广州的《新周刊》之后又一本具有文化批判精神的城市杂志。而在此之前,本地书店和读者对上海期刊的印象,多是偏重于时尚流行一类,《上海采风》的登陆,令人耳目一新,从中看到海派文化的自省与批判意识。与北京、广州的上述两本杂志所不同的是,《上海采风》在注重文化精神的严肃性的同时也充满了都市生活的可读性,特别是本刊所展现的上海都市生活风情,为海外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上海的平台。书店经理黄先生认为,《上海采风》在现有的国内进口来的杂志中显然是比较高品位的,是具有文化含量的,同时也是比较好看的,并非完全曲高和寡的那种。如果能够多做点宣传推广,应该会受到本地读者的喜爱。
事实上,本刊若以温哥华为点,辐射北美,成为一本有影响的中文杂志,是确实具有市场潜力的。温哥华有众多的社区图书馆,各馆都有数量相当的中文读者;加拿大著名的大学UBC和SFU都在温哥华,汉学家和学习中文的学生都可能成为本刊的读者和作者。本刊在书店上架前后,笔者访问了本地一些文化单位和社团,以及知名的华裔文化人士,他们对于一本来自上海的具有幽默感和文化批判精神的海派杂志表示出积极的兴趣。温哥华市最大的中央图书馆多元文化部的负责人表示,可以考虑增加本刊进入该馆的多元文化期刊阅览区。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美国最大的华语文学社团文心社等积极欢迎在他们的网站上刊登本刊的相关信息。该社社长、女作家施雨表示,该社团拥有世界各地的华裔作家,其中有不少上海藉的海外作家,对于《上海采风》既保持海派风格,又更具国际化,应该有帮助。北美著名的时政评论员、加拿大多元文化电视台中文对话节目主持人丁果先生指出,《上海采风》可以考虑做一些上海人在海外的内容,有些话题可以不拘泥与上海和国内的专家、名人,可以邀请海外人士参与,《上海采风》可采八面之风。
《上海采风》在把海派文化的表现与思考展现给读者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将“海外的风”纳入视野?而在两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桥梁,使得刊物既具国际化的视野,又不脱离海派本土文化的支点,这是对上海有着兴趣的海外文化人所共同关注的。
总之,《上海采风》在温哥华上架,是本刊让北美和海外读者认识的第一步,而北美的空间是宽广的。就在本刊温哥华上架之际,BC省省长金宝尔出访中国,上海是他中国行程的重要站点。BC省近来把打通太平洋门户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以及上海便自然被纳入这战略之中。对经济的关注必然引起对文化的关注,这不能不说也是《上海采风》在温哥华和北美的机会。作者: 宇 秀,本文来自《上海采风》杂志
上一篇:中国轻工业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下一篇:集邮使我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