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中国运河名城――临清

发布时间:2023-12-08 06:55

  美丽的古运河蜿蜒穿城而过,京九铁路运载着繁荣昌盛自北向南由此进入山东――这便是“运河名城”临清。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全市版图面积960平方公里,为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总人口72万,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辖9镇3乡4个街道办事处,600个村居。


  临清市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悠久的工商重镇,更是富裕秀美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明清时期,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500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近年来,临清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市)、山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县(市)、山东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山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山东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县(市)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轴承加工业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临清被命名为“中国轴承之乡”“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同时,临清也是著名的京剧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酱菜之乡。


  近年来,临清市委、市政府按照“励精图治打造运河名城,团结实干构建和谐临清”的总体要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运河名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06年,临清市生产总值实现116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总额达到7.56亿元,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1亿元,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亿元,增长30.2%。2007年1~9月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1.6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6亿元,同比增长23.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35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工业投资55.93亿元,同比增长29.14%。


  提高运行质量着力建设工业强市


  临清市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正日益构筑起既有龙头又有群体的新优势,工业经济呈又好又快发展之势。进入2007年以来,临清市组织新上了36个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投资52.8亿元,其中过5000万元的17个。其中奥博特公司10万吨高精度铜合金板带、银河纸业20万吨高档双胶文化用纸、三和纺织集团扩建、德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淀粉深加工、综合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亚世纺织公司20万锭精梳纺纱、鸿基集团60万吨冷轧薄板7个项目投资都超过亿元。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临清市严格实行市级干部和部门分包责任制,集中精力靠上抓,着力帮助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到年底,这些重点项目大都能建成投产,将成为临清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主导产业的龙头。同时,紧抓节能减排和品牌建设工作,突出抓了以30户企业为重点的节能管理,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大力发展高新科技,目前,临清市已有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山东省名牌15个。


  此外,临清市委、市政府针对本市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现状,集中培植了造纸及纸制品、铜加工、棉纺织、汽车及工程机械、轴承、农机制造、特种钢及钢铁加工、食品医药八大特色产业,并形成了机制纸、改装车、铜管、电磁吸盘、高档油漆、农用车、柴油机、棉纱、棉布、白酒、针织品、地毯、精铸件、机床、中成药等一大批名牌和拳头产品。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8家,比去年年底增加了46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八大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33家重点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8亿元、利税16.6亿元、利润10.1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79.6%、86.9%、86.3%。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三和纺织集团、迅力机械集团均跨入了全国同行业前列,“以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为重要特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在形成。


  在临清市委、市政府主导下的国有经济不断上升的同时,民营经济的价值也正在不断体现。围绕轴承、棉纺织和农机件三大亮点,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大上项目,并加快推进机制、管理、科技创新,通过实施“百强民营企业”工程,促使更多的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聚集靠拢。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临清市的特色和亮点,税收占到全市税收总额的60%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农村增收难题


  目前在内地,城市的发展易于掌控,而农村经济长期处于自发状态,不易于从全局统筹。临清市为了保障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收入,多次派专人深入村镇进行调研,按照各村情况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他们紧紧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1至9月份,农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在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着力培植畜牧、蔬菜、林果、水产四大特色产业。蔬菜生产由分散种植向专业化种植发展,面积扩大到28万亩,并已形成了60个蔬菜种植专业村;其中康庄、戴湾、魏湾等乡镇大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基本形成了大蒜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取得突破,百头以上的养牛大户由4户发展到30户,新增26户。新建规模养殖小区40个,全市规模养殖小区已达到280个。各类经合组织发展到85个。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植一批规模大、加工能力强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农业链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3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其中中级龙头企业2家,聊城市级龙头企业11家。


  随着临清市农村现代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出现,为了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临清市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市工商业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鼓励现有民营企业和农村个体经营大户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多途径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设施,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小城镇务工经商。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目前,“阳光工程”稳步推进,每年可培训农民2500人。同时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务输出井然有序,目前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已达8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4.8%。


  临清市还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现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日益完善,全市参保人数达到38.2万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支付小麦受灾赔款210多万元,受到农民群众欢迎。农村特困群众救助面不断扩大,救助人数达到了5290人;对2210名农村“五保”对象实现了财政供养;新建高标准乡镇中心敬老院2处。农村“水路电医学”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改建省道、县乡和乡村公路120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9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客车。


  打造文化品牌发展现代服务业


  临清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迹众多。唐代哲学家吕才、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等,都出自临清。市内现存文物古迹60余处,如鳌头矶、清真寺、舍利塔、运河钞关等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有原貌保存完好的元代古运河,在市区及周围分布着龙山、大宁寺、歇马亭、五样松等古迹。临清是武训兴学所在地、山东快书诞生地、《金瓶梅》故事背景地。近年来建成的张自忠纪念馆、季羡林资料馆、温泉水上乐园、古黄河公园、葡香园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2001年,临清便成功注册了“运河名城”“运河古城”商标。


  一个城市不能只顾发展,不重视自己的品牌,临清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围绕建设“以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为主导功能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以运河文化、农业观光、温泉度假为显著特点的现代文化旅游名城”,树立“运河名城”品牌,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地理优势,使第三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使临清市的文化品牌彰显了其价值所在。针对运河文化资源比较丰厚的实际,临清市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新兴服务业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大了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和宣传推介的力度。该市聘请专家制定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晰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开发重点,抢抓京杭大运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遇,成立了运河文化研究会,进一步加大了保护开发和宣传推介的力度。目前,全市已有2组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砖生产工艺、架鼓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市还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07年“五一”期间,临清市成功组织了中国运河名城临清美食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临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人为本,编织和谐家园”,临清市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离这个目标也越来越近,城市文化品牌与社会效益的双重赢利,让临清人更加自信,临清必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本文来自《中国名城》杂志

上一篇:中国工业地产发展观察

下一篇:中国周刊市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