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非法传销,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学生陷入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断受到挑战,出现了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及花样翻新的诈骗等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非法传销便是其中一种。当代大学生涉世未深,判断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常常成为被非法传销侵害的对象。近年来,大学生上当受骗参与传销事件层出不穷,影响恶劣,参与大学生既荒废了自身的学业,又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某陷入传销组织学生为例,以期探讨引起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原因,探寻抵制大学生上当的思政工作方法,防止更多的大学生受骗。
关键词:大学生;非法传销;原因;对策
一、案例简介
我院2009级某专业学生,高考后暑期在家接到友人电话,声称为其介绍工作,该生只身前往广西进行面试打工,不料对方扣留了该生的行动电话,每天安排其听课,时间长达半个月这久,该生在一次上课途中见机与其父母联系,方才得以解救,据了解,该生陷入了非法传销机构,被非法拘禁长达半个月之久。
事后,学院对该同学进行了专门再教育,并紧急召开了学院主要学生干部会议,布置对各班级类似事件的排查摸底工作,要求各班级负责人认真摸查,及时反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务必提醒同学们认清非法传销本质,提高防范意识,如再遇到此类情况,切勿擅做主张,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对于该同学,辅导员高度关注,与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并安排班长、舍长做好近期的跟踪排查工作,防止引申出问题的出现。经过教育沟通,该同学表示此次事件对他们的触动很大,已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和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努力提高防范意识,同时会加强法制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并配合好学院做现身说法,防止同学中再次发生此类事件。
二、案例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为何屡陷传销陷阱?
(二)高校应如何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与实效性防止类似事件?
三、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社会和谐与稳定不断受到挑战,出现了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及花样翻新的诈骗等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以期不劳而获,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常常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近年来,大学生上当受骗参与传销事件层出不穷,影响恶劣,参与大学生既荒废了自身的学业,又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在传销组织日复一日的“洗脑”之下,有些学生回到学校后也无心学业,最终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不得不中途辍学。还有的学生即使在知道传销组织的危害之后,也还继续深陷其中,甚至不惜走上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探讨引起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心理动因及对策,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防止更多的大学生受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屡陷传销陷阱的原因分析
传销活动之所以在大学生中蔓延, 有其深刻的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背景,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那么,当代大学生为何屡陷非法传销的“陷阱”,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升学、分数的重压之下,我国的家庭教育长期片面追求智育与应试,孩子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与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高分低能者不在少数,孩子的知识储备失衡,风险意识单薄,侥幸心理强,容易轻信他人,缺乏必要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容易轻信他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交流,无法有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助。
2.监管困难
对非法传销案件的侦破具有相当的难度,原因如下,其一传销组织手段科技化和渠道多样化,作案成本低,游击性、迷惑性强,而且情节多样,取证困难,侦破成本高。其二,不少传销组织靠出售“信任资源”,以明显背离道德标准的“杀熟”方式赚取利润,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其 三,我国法律对非法传销尚无明文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传销活动定性定量,因此,传销组织往往利用法律的漏洞逍遥法外,进而,非法传销屡禁不止。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在校大学生更受到传销的蒙骗利诱,陷入非法传销的泥潭。
3.学校教育与管理缺失
高校的“三观”教育未落到实处,使得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崇尚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存在迅速暴富的投机心理,对传销的神话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容易上当受骗。同时,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办学模式多样化,一些高校对学生的考勤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不少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独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自立性、自由度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沟通、联系相对减少,学校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减弱。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很难顾及每一名同学,对学生身陷传销组织,难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代大学生深陷传销泥潭,除了自身社会阅历不足,防范和维权意识薄弱,法律知识缺乏,甄别诈骗的能力较差,面对突如其来的阴谋,比较容易上当受骗外,不少受骗大学生还存在深层的心理动因。
(1) 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
许多加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为在校贫困生,家庭经济的压力使他们急切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贫困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传销组织则以“高回报、低风险、短时间”为幌子,以“真实”的实战案例为讲义,通过发展下线实现财富“几何倍增”获得高额报酬的神话,大肆鼓吹“轻易能够赚大钱”、“一夜暴富不是神话”,而这些恰恰迎合和满足了一些贫困大学生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使他们心存侥幸,上当受骗。
(2) 就业困难与自我实现矛盾下的无知心理
高校的持续扩招,使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成倍增长,大学生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现实屡屡碰壁的就业压力与渴望大有作为自我高期望值,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传销组织提供的就业机会正投其所好,宣称这是“一种新生事物”,是“低成本的辉煌事业”, 再通过强大的心理攻势和严密的组织控制,逐步将其俘虏。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传销的认识不够深入,很容易被传销组织蛊惑利用,误入歧途。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传销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十分巨大,高校要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增强自身防范意识,防控大学生参与传销,保证其健康成长。
1.加强“传销”的专项宣传教育
高校应加强对“传销” 的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各宣传栏、电台、网络媒体、辩论等形式普及禁止传销宣传教育,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权威人士,或以受害者的现身说法等方式,揭露非法传销实质,揭露传销组织的性质、目的、欺诈手段及危害性,增强学生的辩别能力,自觉抵制传销。
2.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高校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教育,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觉抵制“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投机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依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切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处理好复杂的升学、就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3.加强法治教育与就业指导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大学生屡陷传销的教训提示我们,不少大学生因缺乏辩别“传销非法”的知识而误入非法传销。因此,加强法律知识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势在必行。同时,高校应重视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就业理念和正确的就业观;及时提供有关就业政策,让大家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动态;积极提供和搭建就业平台,举办人才交流会,供需见面会,规范就业途径;开展求职就业指导讲座,向毕业生传授求职技巧,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教育和引导学生慎重对待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上的就业信息,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 案例总结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部分大学生身陷传销事件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思政工作者应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体制、新方法,使社会主义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新形势下得继承和发扬,确保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金健,段鑫星.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心理动因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2OO8,26(4): 77-78.
[2]贾文武,欧俊伟.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 黑河学刊,2011(4): 106-108.
[3]王贤友.高校诈骗案的类型及其防范[J]. 群文天地,2010(24): 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