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自我调试和教育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26 09:05

摘 要:女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其自卑心理会严重影响她们身心健康发展,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了女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调适自卑心理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自卑心理 成因 自我暗示
  自卑是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自我认知的偏差往往会导致个体消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即消极的自我概念。自卑在女大学生中现象特别突出。因此,本文就剖析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探索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自我调试方法和教育策略。
  一、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客观成因
  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由一些客观原因所决定。如很多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往往跟她们成长环境、自身的形象等密切有关。如在专断型父母家庭中,对孩子严厉,对孩子要求高,并习惯于批评教育的方式而极少赞扬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产生一种自己不如他人的感觉,这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基础。此外,有身体缺陷或者甚至身体稍胖的女孩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不善言谈和交往、学习成绩不如他人、遇到某些困难不能解决等,女大学生就会把这些归结为自己太笨,太无能,丧失了努力和实现自我的信心。所以,导致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客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二 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观原因
  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的产生也与个体主观心理发展有关。女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她们自我意识强烈,对自我的关注较多,也特别容易在意他人的评价。她们会经常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就会自卑。除此之外,女大学生个体特殊的个性心理特点是导致她们自卑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一些女大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而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自己的内在原因。这些主观原因都让大学生陷入自卑心理中。
  三、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调适和教育
  (一) 运用自我暗示调节自卑心理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在幼年时期体验的无助感和渺小感容易产生"自卑情结",这情节延续在成长过程中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由此,自卑的产生来自于人内心深处消极的潜意识。为了消除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改变潜意识中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调节自卑心理的目的。如可以引导女大学生们意识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己与自己比就是进步",这些暗示可以让她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消除自卑感。此外,还可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比较,如可用平行比较--列举她的优点;下行比较--她比以前进步之处;上行比较--她胜于其他人的过人之处。通过这些比较,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她们原有的不合理认知和信念,使她们对自己的评价更为乐观。
  (二)开展科学人生观教育调节自卑心理
  自卑也是一种消极的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因此,要消除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学校也可以进行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如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开展女性教育,让广大的女大学生认识到性别在社会扮演角色的多样化,消除她们对社会性别歧视的偏见,开拓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要教育女大学生学会接纳、容纳自己,学会自尊、自信、自强,积极实现女性的追求和人生价值。
  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积极发挥班级、组织和社团的作用,对女大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如举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启女大学生的心扉,给她们积极良好的指导,为她们提供关爱和温暖。这都有助于培养女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消除自卑的心理,塑造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的新女性。
  (三)投身社交活动调节自卑心理
  卡耐基曾说过:人的成功有85%是来自于处事和社交。女大学生要健康发展,消除自卑心理,也需要鼓励她们多参加社交活动。
  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鼓励学生融入社交圈中。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尤其是体育集体竞赛类的活动,能营造一个奋勇向上、激扬的集体氛围,也让参加体育活动的自卑者融入集体,获得他人支持。在这情境中,每个人会也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信,并且张扬了自己个性,被自卑压抑的情绪也可以得到合理的发泄。通过体育活动,女大学生还可以增加交流,认识更多朋友,从而摆脱自卑的孤独和寂寞感,有助于自信心理的培养。
   总之,要消除自卑心理,女大学生应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作为学校也应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教育活动鼓励她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为她们创造更多社交机会,鼓励她们参加各种活动,从而促进她们建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大学生自卑心理及防治刍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58-66.
   [2]施红娟.大学生的自卑心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 (6): 14-16.

上一篇:试论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下一篇: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