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实施积极心理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发布时间:2016-02-22 14:49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十八大报告中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之中,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价值取向趋向多元,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走出传统心理学的窠巢,实施积极型的心理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更好地适应时代与形势发展需要。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心理学就其社会意义来说,承担着三类使命:第一是治疗心理疾病;第二是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快乐、更有创造力;第三是在少年儿童中鉴别和培养天才。长期以来,传统的病理心理学即消极心理学占据着心理学的主流地位。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另两项使命受到了重视。积极心理学是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Csikszentmihalyi的首倡下,在心理学领域掀起的_场新的革命。它以力图唤起人类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对心理学重新进行了诠释,为心理学的发展与繁荣增添了新的生长点。

 

  如果说,传统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主要注重于人们如何消极地适应面临的困难环境,释放和缓解忧郁、焦虑、压抑、恐怖、悲观等负面心理情绪;那么,积极心理学则注重发掘人的积极人格,研究人类心理的意志、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快乐、更有创造力。它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着相似的倡导,主张培养人的自由意志,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当今,积极心理学正以一种全新的态势显现于学术界,改变了人们在传统意义上把心理学仅仅认为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指引人们尝试以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与品质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心理学是最早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着潜在而普遍的指导意义。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看来,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心理活动影响着人的思想活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实施积极心理学,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有利于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心理学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侧重对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质问题的关注,对学生思想需求的满足和心理需求的关注还不够;侧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消除思想道德问题或缓解心理障碍,从人文角度对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还有所缺乏;习惯于对学生耳提面命的教育,具有亲和力的思想引导与心理沟通在实践中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就不仅要从思想角度、政治角度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而且要从人性的角度、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心理需求,培育学生健康心态,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优势,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有利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关系。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模式比较起来,由于二者千预的关注点不同,或者说教育关注点发生了转移,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转变。在传统的心理学观念下,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自己放在思想道德、心理问题救治者的位置上,而将学生放在毛病者的焦点上;戴着显微镜,挥舞手术刀,生硬说教,强行灌输。在这种教育关系下,学生容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出过低的评价,与教育者之间难以产生必要的信任感,难以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千预关注点,由消极面转为积极面,由问题取向转为发展取向。教师不再老是抠着学生的伤疤说事,而是积极发掘学生的内蕴亮点,肯定学生的美德与优势,给予相应的赏识与夸奖。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并以积极的心理接受配合教师的指导培育。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根本改善,教育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及内容。积极心理学倡导发掘人的内在潜力与积极动力,激发人的自信心、创造力、幸福感;引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和热情关注身边的感人事件与一切美好的事物,增强希望、乐观、快乐等社会共性,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追求的心理状态。而且,这些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内涵极为鲜活丰富。只要我们真心去关注和挖掘,身边不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的生活教科书。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人文关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积极心理学的精华,侧重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与需求;心理疏导,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常用术语,侧重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要求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把用正确方法改进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些提法,渗透着积极心理学的深刻内涵,吹送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新风。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强调关心人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理论和相关知识,还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的观念注入到个人心理素养中,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心里装着,抱持人文精神,才能给予学生以真正的人文关怀,才能对学生的生活、思想、情绪,乃至家庭状况、社会环境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从人性角度予以真诚关怀、高度关注,对那些急需得到思想抚慰和心理帮助的学生,及时送去人文关怀的温暖。

 

实施积极心理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尊重学生主体,加强心理疏导。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心理沟通和心理疏导的基础。尊重学生,不仅是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人文关怀之要义所在,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实现心理沟通、加强心理疏导的必由之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哪怕学生一时做错了什么,也要予以真诚关怀、具体分析、积极引导,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悉心分析产生问题的相关因素,正确认识与对待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迷茫,相信他们具有成长的愿望与潜力。尊重学生,还应善于接受学生,包括接纳学生的优点,学习学生的优点。教师乐于、善于发现自身的美德和优势,并用以善待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乐于、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美德和优势,并反转过来,虚怀若谷地用以激励自己、促进自己、完善自己。这样,学生也会在被接受中体验被尊重的快乐与幸福,并转而更加信任与敬重老师。尊重赢得信任,关爱换取敬重,至此,心理渠道豁然畅通,心理疏导水到渠成。这时,就可以针对一些具体的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关注学生优势,培育自尊自强。积极心理学主张引导人们关注和挖掘个体和群体中最积极的品质和潜能,努力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个体和群体最大化地发挥积极的品质,认为心态决定一切。自卑自贱、自暴自弃,或许会毁了人的一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却能改变一切,创造奇迹。因此,要针对大学生中的一些相对弱势学生、弱势群体,积极关注他们的潜在优势和内心美德,培养他们自尊自强的健康心态。帮助他们重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重新建构起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这些丑小鸭们从压抑、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以自尊自强的社会心态,坚定乐观地面对生活,成功地展翅飞向未来。

 

  开阔学生视野,倡导理性平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健康的标志。学校是社会的一个有机成份。面对社会变化的急剧转型,实施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尤为重要。我们都生活在各自所理解的世界中,心态问题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主要缘于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理解问题。要引导学生以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更为聪颖的智慧,重新认识与整合自己所理解的这个世界。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开阔生活视野。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重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要素,发挥整体教育功能;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各项社会活动,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现状,亲身体验各种实际生活,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千,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德。

 

  鼓励学生发展,引导积极向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乐观的人多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光明面,从而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悲观的人多看到事物的消极面、阴暗面,因此萎靡不振,一事无成。能否培育起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关乎他们学习、工作、乃至人生的成败。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具有成长的潜力和向上的心理趋向。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发掘启动个体内部的积极能量,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鼓励他们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协调起来、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思想基调与社会改革、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时代基调协调起来、统一起来,激发学习动机与工作热情,使自己努力成为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全球化视野中的我国学校心理教育

下一篇: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