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

发布时间:2016-02-22 16:19

  学校心理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本身固有的基本理念之一。近年来,学校心理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势头迅猛无比,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由于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起步较晚,随着这项工作日渐深入的发展,理论与实践方面出现的问题、失误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困难、困惑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追问:我国学校心理教育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现实状况如何?我们有必要思量: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该往哪里去?又该如何去?我们更有责任理性分析学校心理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科学把握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道路,积极建构适应21世纪需要的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新体系。

 

  一、发展历程

 

  心理教育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心理教育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是逐渐被认识和受到重视的。从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演变来分析,其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学科建设的发展

 

  自1978年起,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教育界受到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影响,开始由片面强调知识转向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983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在出版的中学生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问题,同年,在重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上海师范大学的燕国材教授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1987年,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正式提出了心育问题,在德育原理》(胡守芬主编)一书中提出把德育和心育结合起来”‘以形成优良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并指导研宄生探索这一课题%1988年,林崇德教授在出版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一书中,主张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培养结合起来研宄;1988年,燕国材教授在重视非智力因素,改革学校教育工作》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品质的问题,并主张把心理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工作系统。这些思想和探索对于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学科建构意义上的理论贡献值得肯定。

 

  20世纪90年代,我国心理教育进入了较快发展、自觉建构的时期。1991年,班华教授在敎育研宄》1991年第5期发表心育刍议》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与心理教育有关的问题,对心育概念及其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心育任务和内容、心育途径和方法、更好地实施心育的建议等作了探讨,在心理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视作是心理教育的独立宣言书”1992年,班华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学教育学》一书中对心育目标和心育原则又作了进一步探讨;1993年,燕国材教授在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2期发表关于心理教育的几个问题》论文,对心理教育发展简史、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心理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作了探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心理教育的认识;1994年,班华教授又积极倡导心理教育相关的理论研宄,主编出版了心理教育专著——心育论》一书,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心理教育学科体系,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此后,国内许多大中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或其他名称相似的课程,有关学科制度建设的研宄生培养、编发学术交流资料、成立学术团体等工作都相继完成,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论著、教材都相继公开出版!尽管理论水平、编写取向、结构体系不一,但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本土化是大有助益的。值得一提的是,由开明出版社主办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17月正式公开出版发行,这标志着我国终于有了学校心理教育的专门学术刊物,必将有助于学校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和理性建构。

 

  ()教育政策的演变

 

  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法规中,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有关提法不断发展变化,其重要性日渐彰显,越来越受到重视。1988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対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要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这是现在可以发现的国家正式文件中较早的关于学校心理教育的一种提法和明确要求。1990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的祝词中阐述了培养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重大意义,他说: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213日印发)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是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正式文件中提到心理素质,并且把心理素质与其他各项素质相提并论。这标志着心理素质培养从过去基层学校的教育行为,逐渐转换成为一种政府行为。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调查呼吁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尝试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自觉建构阶段和90年代中后期的重视推进阶段。近二十年来,从整体上看,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从无到有,相对独立,迅速发展,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呈现出积极意义的发展态势,促进了我国心理教育事业的初步繁荣。可以预见,21世纪初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将会步入一个全面深化、整体提高的大发展阶段。

 

  二、发展现状

 

  学校心理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是一项开创性的新兴事业。当前,开展心理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大幅度增加,心理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学校心理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开始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关注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正日益突显为教育的主导理念,心理教育正在成为学校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许多大中小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心理教育工作和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运用多种媒介如广播、电视、板报、信箱、电话、网络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或咨询'中心等工作机构,进行心理测验、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组织,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或活动周(),组织开展学用心理知识征文或演讲比赛、校园心理剧或心理小品表演等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的心理教育活动。

 

  其二,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学术团体和组织网络。近十年来,全国性的学校心理教育学术组织纷纷成立,其中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等都有相关的分支组织或专业委员会。不少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湖南、河北都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学校心理教育的学术团体或组织。19944月,由全国23个单位发起,在湖南省岳阳市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术研讨会,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心理教育联络组织——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研宄会,首次实现了国内各地区心理教育组织的联合。这一组织己演变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宄会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至20017月己经召开五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大会。

 

  研究成果,经常组织心理教育的专题讨论。学术团体定期或经常性举办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基本上形成了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气氛。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热潮此起彼伏,持续不断。

 

  其三,关注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培训工作。学校心理教育要全面推进、提升水平,师资是关键。许多省市、地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举办心理教育专兼职骨干教师培训班或研究生课程班,编撰教师培训用书,制定中小学专兼职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和条例等。例如,上海市从1999年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上岗培训工作,经考核后由市教委颁发资格证书,并确定心理辅导教师专项职称评聘系列;天津市规定一般中学每校要有1-3名、小学1-2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凡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专职教师要持证上岗;河北省石家庄市则采取了三级培训责任制,即市教委培训心理教育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各区县培训班主任队伍,而各学校则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心理教育知识,从而大大改善了心理教育师资队伍的状况。3

  其四,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心理教育

 

  专家。在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涌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心理教育专家,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郑日昌教授,南京师大的班华教授、郭亨杰教授,上海师大的燕国材教授,华中师大的刘华山教授,湖南师大的郑和钧教授、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浙江大学的马建青教授,扬州大学的陈家麟教授,华南师大的莫雷教授、申荷永教授,安徽师大的张履样教授、姚本先教授,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国内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高水平,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


  当然,现阶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如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理论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力;操作缺乏规范,消极倾向显现。依笔者所思所见,最为突出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学校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待遇、职称等问题难以解决,心理教育的经费没有保障,心理教育的教材建设无序,心理教育的评价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研宄与实践探索相脱节,研宄资料短缺,理论体系建设苍白,诸如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等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比较统一的看法,分歧较大。

 

  发展显得不够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地区不平衡,类别不平衡,质量不平衡。从地区来看:南方好于北方,东部好于西部,城市好于乡村;从类别来看:大学好于中小学,普通学校好于职业学校,重点学校好于一般学校;从质量来看:各级各类学校心理教育的成效差异比较大,有的富有特色、成效显著,有的徒有虚名、流于形式。

 

  应该说,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己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冷静理智地思考,要使学校心理教育今后能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还有不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课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宄。比如在理论层面上,学校心理教育的定名问题(是心理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定位问题(是相对独立的教育还是从属于德育或广义的道德教育),定性问题(是以积极性、发展性为主还是以消极性、障碍性为主',定向问题(是教育学化取向还是心理学化取向或其他取向),等等;在实践层面,心理教育操作系统的构建问题,大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的分工和衔接问题,心理教育的法规化问题,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等,都要进一步探索解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会阻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可能把学校心理教育引入歧途。

 

  三、发展前瞻

 

  如上文所述,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相对独立地探索实践、正式开展只有20年的历程,发展快、成效大、势头好是有目共睹的,但也面临着底子薄、水平低、问题多的严峻挑战。21世纪是一个需要心理教育和呼唤心理教育的时代,也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全面复兴和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心理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心理发展的制高点21世纪全球教育的基础和灵魂。我们应当立足于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发展的视野来把握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未来走向,积极寻求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变革策略,努力建构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需求相适应的心理教育体系。就其实质和基本思路而言,就是要以我国源远流长的心理教育思想流变和现代转化为依托,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现实要求和20年来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现实为基础,以世界学校心理教育发展、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为参照,建构既具有现代民族精神,又反映世界文明发展要求,既融摄传统教育精华,又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学校心理教育的价值理念、实践范式和研宄取向。

 

  ()价值理念:人本服务与全人发展

 

  心理教育理念是学校心理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根本性问题,是心理教育实践和变革的思想先导。心理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其功能理所当然直指人的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服务,学校心理教育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就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自身心理发展与建设的主人,把人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目的而不是竽段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一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生命和生活,关怀人的价值和使命,关照人的精神和信仰,真正确立起人在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同时,我们应当承认,这个是有思想感情与个性、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不是局部的人或由局部凑成的人。以全人作为现代学校心理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切入点,审视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这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新的生长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只有定位在人本心育全人心育的基本点上,实践和建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心理教育价值理念,其长远教育效益和发展前景才会是非常美好、灿烂的,这样的学校心理教育才是最受欢迎、最富有生命力的。要革面先洗心或许,只有在心理教育观念现代化变革的前提下,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

 

  ()实践范式:自主建构与多元整合

 

  在现代教育视野中,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应当具有体现自身特质和规律的基本范式。借鉴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笔者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范式的基本内涵作这样的概括,即以人格现代化为最高目标,以心理健康为基础目标,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自主发展和积极性成长为中心,以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为主题5〕,以现实生活和现代教育为根基,以实践、活动和语言为中介,以互助、他助和自助为机制。这一范式既是现代心理教育基本理念和精神实质的体现,也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同时,伴随着当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出现的一股文化热针对我国心理教育领域存在忽视文化差异的文化迟钝文化色盲现象,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正在展现出对社会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呼吁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与行为方式、对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影响。这种社会文化转向被称之为一场范式的转变是平行于认知革命的一场文化革命^在这个意义上讲,重视文化转向的研究对于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的。我们应当理性分析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困境,积极引导心理教育研究的全方位变革,尤其要加强行动研究,重视基本问题研究,重建心理教育的研究范式,从而推动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真正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走向科学。

上一篇:我的心理教育理念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自信心培养中的作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