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学校心理教育中的教师心理素质

发布时间:2016-03-29 11:09

  .教师心理素质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者。教师扮演着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家长的代言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角色。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正面揭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在师生的思想情感交流中,教师的观念、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在学生眼里,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往往会全方位地模仿教师的方方面面。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一个完善的自我,并用这个完善的自我去感悟、影响和塑造学生。教师的心理素质若存在明显的缺陷,就会诱发学生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2教师心理素质影响教育效能的发挥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与教学质量得分高低对应的心理素质分别为:自尊、自信、自爱、自强,顽强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自我控制力,民主平等合作,热情开朗诚恳,自我教育力,期望等。

 

  不难理解,如果一个教师脾气暴躁,学生一有错误就横加指责,极易使学生心生反感,因害怕教师而疏离学习,教育的目的只会渐行渐远;如果一个教师热情开朗,积极上进,他就能够建立起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组织、控制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现状及成因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断教师心理是否健康,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定:(1)职业道德标准。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作风,具有职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2)良好的教育人文环境.教师要创造一种良好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文背景,它影响到教师的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3)教育独创性。教师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基础。(4)对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教师对各种教育环境要能自我调整和适应。(5)情绪指标。比如,教师要有忍受一定强度的焦虑的心理情绪。

 

  2.教师心理素质现状

 

  总体上说,教师的心理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中常见有心理焦虑过重、信心不足、情绪欠稳定、人际关系不和谐、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2000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168所城乡学校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5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己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此外,教师中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现象。这说明在整个教育体系内,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

 

  3.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1)竞争压力的影响。教师平时除上课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个别辅导、从事教育教学研宄等,同时,又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评聘等问题,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教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发现,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教师经常与人交往的只有6.99%,在校外和他人经常交往的只有11.49%.交往过少,会引起孤独和闭锁心理。同时,有的教师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不能和谐,往往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引发自卑、怯懦等不良心理。

 

  (3)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只注重硬件建设,缺少对教师的情感关怀,也缺乏教师的心理保健经验,从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社会环境的冲击。社会转型时期,尽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来说,其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与社会上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利益回报率并不很高。这种对比与差异极易使教师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感。

 

  (5)教师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期望过高,对他人期望过高,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等,容易使教师无法解决现实和理想的矛盾,难于应对挫折,以致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紧张焦虑。

 

QQ截图20160314173205.png


  三、教师心理素质的维护和提高

 

  1.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

 

  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在认识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首先澄清认识,达成共识。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人们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误区之二:只有成长中的青少年才会产生心理问题,教师不会有也不应该有。误区之三:心理问题等于神经病,人们包括教师往往不愿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

 

  2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主要有:1)错误的职业观。认为教师是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低,工作辛苦费力的角色,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2)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是难管的,故意与教师作对,把学生看成是可以任由教师摆布的附属品,而没有把他们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主体。()不正确的人才观和评价观.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是不会有出息的,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

 

  3.消除消极的情感,建立积极的情感大量事实和经验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教师的不良情绪的任意发泄有关。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1)要学会自我调适。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生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应本着脚踏实地的精神去尽力而为,要知足常乐。鼓励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营造积极心态。(2)要变换角度看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共性错误,经教师的正确启发和引导,是可以改变的。(3)与人相处时宜心理换位,这样就会发现你与对方都有各自的道理,不应该相互敌视。

 

  4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往,了解并理解他们,以亲人加朋友的方式对待他们。其次,教师要通过提高业务能力来提高威信。研宄发现,学生对于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都能产生敬佩之情。

 

  5.改善社会环境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工作纳入管理范围。在教师资格认定、继续教育等方面,应有心理素质的要求。新教师岗前培训也应有心理学的辅导。

 

  6.改善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好导向作用。注意工作方式,提高领导艺术。校长要换位思考,多理解、尊重教师,多和教师沟通,为他们多办实事。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使教师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工作生活。学校要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和成功的机会,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开展专家辅导与心理咨询,建立教师心理档案.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更是关系未来社会发展的问题,全社会都应关心重视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上一篇: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下一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