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2
[论文摘要]近年来,从各方面的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个体的心理健康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因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知识甚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1949名中职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了解他们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谈谈自己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些看法。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湖北电大鄂州校区从2006级一20o9级计算机、机电、电子信息、数控机床、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共1949人,其中男生:1109人,女生:840人,以男生占多数。材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题,它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与“否”,然后计算出1o个量表(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惊恐、偏执、精神病性)分;
  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然后评分。
  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从感觉、思维、情感、行为直至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它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自觉症状及严重程度。
  量表内容scl.90的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出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1)躯体化(2)强迫症状(3)人际关系敏感(4)抑郁(5)焦虑(6)敌对(7)恐怖(8)偏执(9)精神病性(10)其他
  1.3评定注意事项
  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教师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检者交待清楚。然后,让他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2.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学生心理障碍突出,仅患神经症比率就有lo%,且一年比一年比率高。其中以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为主。
  3.思考
  3.1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
  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心理疾病比率较大,究其根源可能是:
  ①客观原因:中职学生受社会、家庭、学校影响很大。当今社会,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许多人未上岗已下岗,看见已毕业几年的师兄和师姐都找不到工作,引起情绪波动大、压力大,感觉前途渺茫,出现消沉、失落。来到中职学校学习生活,许多同学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学校住宿,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加上中职上课不同中学的保姆式的教学,学生很易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情感方面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在家庭中,许多父母期望值过高,给子女造成压力很大,加上许多中职学生来这里读书并非是自愿,而是按父母的愿望被迫无奈来到这儿,理想的天空并不在中职,所以,心不甘,情不愿。加上中职学生不如高中生吃香,不如他们有前途,这些心事、家事、校事等搅得他们心神不安,苦恼不堪,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②主观原因:中职学生正是人生中的过渡期,过渡期是一个心理学的操作性概念,孩子在心理成熟的过程中,要走过的一段艰难困苦的历程。这个时期的孩子要经受许多心理震荡,出现许多适应性障碍,内心缠绕着羞愧、紧张、社交恐怖、伦理焦虑、负罪感,以及攻击倾向。这是个从孩子心态慢慢转变为成人心态的时段,在行为上常常同时存在两个极端:自尊与自卑、盲目崇拜与藐视权威、过分道德感、独立上进与懒惰依赖,他们统统夹杂在一起,形似“癫狂”。过渡期的孩子有这些特点:他们突然变得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好像老子天下第一。他们敢反抗权威,对父母不尊、不敬、不服,却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极端敏感。事实上,与父母冲突越厉害的孩子,也越依赖父母,冲突是为了挣脱依赖。
  他们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为问题:如缄默、关门独处、答非所问、凝神静思。尤其多见的是强迫性倾向: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类无解的问题穷根穷底。要么为求准确耗费大量时间,要么做事毛焦火躁,丢三落四。
  他们突然对家庭问题敏感,甘愿扮演家庭的替罪羊或者小大人。孩子热心做父母之间的调节人,在父母之间玩跷跷板,耍平衡。当“阴谋”难以得逞时,他们变得容易激动,愤世嫉俗,仿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样子。有的孩子会把对父母的愤怒转向自己,头疼、发烧、拉肚子,严重时逃学出走,无所不用其极。面对这些“行为非法”的孩子,原本活得不轻松的父母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苦不堪言。
  许多家长早把孩子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不能容忍孩子的“异化”,潜意识里把孩子的癫狂视为反叛,引发自身的分离焦虑。遗憾的是有些家长不能识别自身的焦虑,调整心态接受孩子的成长,反以为要对孩子加强教育,使他回到正轨。如果家长找医生治疗这些“行为障碍”,会是成长的“自然过程”变成孩子的“病态过程,为了矫治孩子而使孩子发展为病态,形成治疗学的悖论情景。用系统眼光看,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建构”了孩子的“病”,好心帮了倒忙。

  3.2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3.2,1师资队伍多数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是兼任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师是自己边学边教。这些教师虽有医学知识,但心理基础知识和心理学基本技能知识相对薄弱,期待参加系统培训。另外,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部分心理教师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任务,因为其它教师的态度方式、个性情绪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如有些教师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学生,忽视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学生心理需要。
  3.2.2教研室建设由于心理学教学在中职中职起步较晚,故很少学校建立独立教研室,对于“兼职教师”来讲,由于“名不正”心理学教学也只能算是“副产品”。更突出的问题是实验课开出率偏低,主要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有的连最基本的注意分配测试仪、记忆广度测试仪都没有,这直接影响到心理教学的效果。
  3.2.3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人格发展进程,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限制在神经症,更多的是学生自我概念欠佳、人际关系不良、性偏差行为、性格与行为习惯不良,学习障碍(一般性学业不良、学业不能)等心理问题,甚至有的严重到变态人格、心身疾病,极个别出现自杀行为与精神疾病。面对这些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帮助十分必要。首先,这对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其次也是心理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再次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3.3建议
  3.3.1各级领导,尤其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并真正落实到实处。尽可能配置心理实验仪器,提供各种机会使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使其他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提高,让他们正确、科学的掌握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方案,其中以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专门渠道,以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各科教学为非专门渠道,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效的进行团体与个体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3.3.2本专业教师争取参加各类学习,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基本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首先,教师应根据中职中职学生的具体心理发展状况和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精选精讲,确定教育的主题方向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课程的组织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尊重性、启发自觉性、积极适应性、艺术性为原则。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研活动和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设立咨询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并积极与兄弟院校进行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经验交流,彼此受益,互相提高。
  3.3.3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正确爱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可使他们形成自尊心。孩子健全的个性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条件下建立的。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应在别人面前议论或羞辱自己的孩子,伤害孩子。同时,尊重又是双向的,大人一方面尊重孩子,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和培养孩子尊重家长、老师和同学。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学就成,它应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花费百倍心思,万般功夫,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实在是特别有效的教子良方。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中的问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