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心理保健工作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3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危机和生活压力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隐患也就如影像随。而在教育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普遍注重智力开发,强调卫生保健,而很少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儿童心理保健是指根据儿童生长发育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训练,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努力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关键词】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新《纲要》的贯彻实施,一些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经对幼儿群体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约占5%~10%。其中约5%左右的幼儿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6岁以前是发现心里问题与矫正的最佳时机。3~6岁的儿童一旦出现行为偏异,如:与大多数同年龄的小朋友相比活动过多、恐惧、过分害羞、抽动症、口吃、注意力不集中、爱咬指甲、吸吮手指、梦游、抱怨、行为冲动等,应找出原因,尽早矫正。下面介绍几种3~6岁幼儿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正方法。
1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因素
1.1抗拒入园: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甚至有些幼儿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
1.2孤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不合群或拒绝接受其他孩子的亲近。
1.3咬指甲: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咬指甲造成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各类疾病。
1.4任性: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有些幼儿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采取极端任性的态度和动作。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1.5 进食问题: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不良的进食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幼儿缺钙、贫血等,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各种疾病。
1.6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2针对以上的儿童心理问题采取对策
2.1在新生入园前,保教人员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如果在新生入园前,保教老师就和每个幼儿建立了最初的情感,那么幼儿初进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心里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和恐惧,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在新生入园前,保教老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2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保教老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理状态,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幼儿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同时也是正常现象。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2.3保教老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长相如何、聪明与否、听话与否、缺点多少,我们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接纳的态度,会使得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与其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尽量不要用命令、警告、威胁、讽刺、指责、贬低、心不在焉等武断的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姿态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幼儿谈话。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肢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幼儿任何一种心理品质的形成或改变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所以不要指望只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活动,就能改变幼儿的不良心理,或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或改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长远的教育计划。应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融合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游戏活动等都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时机。担任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教师,在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2.6要有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关于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师和保健医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要进行跟踪观察,建立个案分析。要及时地采取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尽早让幼儿心理的发展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3讨论
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地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幼儿在每一步都能领会,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上再激发其进行新的学习,这样,每个幼儿都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意味着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幼儿园做好心理保健工作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新《纲要》的贯彻实施,一些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经对幼儿群体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约占5%~10%。其中约5%左右的幼儿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6岁以前是发现心里问题与矫正的最佳时机。3~6岁的儿童一旦出现行为偏异,如:与大多数同年龄的小朋友相比活动过多、恐惧、过分害羞、抽动症、口吃、注意力不集中、爱咬指甲、吸吮手指、梦游、抱怨、行为冲动等,应找出原因,尽早矫正。下面介绍几种3~6岁幼儿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正方法。
1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因素
1.1抗拒入园: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甚至有些幼儿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
1.2孤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不合群或拒绝接受其他孩子的亲近。
1.3咬指甲: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咬指甲造成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各类疾病。
1.4任性: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有些幼儿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采取极端任性的态度和动作。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1.5 进食问题: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不良的进食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幼儿缺钙、贫血等,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各种疾病。
1.6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2针对以上的儿童心理问题采取对策
2.1在新生入园前,保教人员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如果在新生入园前,保教老师就和每个幼儿建立了最初的情感,那么幼儿初进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心里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和恐惧,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在新生入园前,保教老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2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保教老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理状态,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幼儿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同时也是正常现象。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2.3保教老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长相如何、聪明与否、听话与否、缺点多少,我们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接纳的态度,会使得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与其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尽量不要用命令、警告、威胁、讽刺、指责、贬低、心不在焉等武断的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姿态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幼儿谈话。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肢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幼儿任何一种心理品质的形成或改变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所以不要指望只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活动,就能改变幼儿的不良心理,或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或改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长远的教育计划。应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融合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游戏活动等都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时机。担任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教师,在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2.5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单向灌输而“教”出来的,而是在有关活动的感染、熏陶下,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发生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然后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关键不在于她对幼儿说些什么,而在于她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心理活动的空间。坚持发展优先和防重于治的策略。发展优先,防重于治是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的幼儿的矫正与治疗上。因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来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怎样使幼儿心理正常健康地发展,因此,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效果上看,如果到了幼儿出现了心理问题才来做补救工作,进行矫正和治疗,难度则很大,就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区做后期工作,效果还不一定显著。而如果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就能防患于未然,幼儿的心理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因此,抓预防工作是关键。而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备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他们就不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最根本的预防。只有坚持这项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2.6要有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关于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师和保健医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要进行跟踪观察,建立个案分析。要及时地采取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尽早让幼儿心理的发展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3讨论
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地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幼儿在每一步都能领会,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上再激发其进行新的学习,这样,每个幼儿都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意味着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幼儿园做好心理保健工作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下一篇: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