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人格健全是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3
摘要: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不仅仅使有各种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尽快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危机,更重要的是使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正确体现。
  关键词:人格健全;心理咨询目标
  
  人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格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着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特征。人格这个词在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含义。从心理学上来讲,人格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三方面的内容,人格最重要的特征可从气质和性格两方面表现出来。所谓人格,指一个人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生理遗传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过程形成的心理、行动风格。它不但揭示了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也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以何种态度和方式去对待自己、他人及社会,以及一贯的思想、行动风格。
  所谓人格健全,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络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完美的人性”其内涵是让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他认为,自我实现者的成就与童年情感等因素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童年情感的正常发展如果遇到障碍,例如失去爱、安全感和尊重孩子长大的就很难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健康的人格意味着既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
  所谓人格障碍是一种异常,是妨碍其与大多数人的人际关系,甚至造成社会危害,或给本人造成痛苦。那么容易激起多数人反感、蔑视的人格,容易破坏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人格就存在一定的人格障碍。
  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不仅仅使有各种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尽快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危机,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心理和行为能正常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并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正确体现。作为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应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善。明确咨询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实中,相当多的咨询师不重视或者意识不到长远目标、终极目标的重要性,往往局限于求助者明显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只作表面处理。他们没有探讨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的,为什么会如此,背后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等。这种以问题为取向的咨询方向,往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虽然解决了当时的困惑,但对整个人的改善和自我成长却收益甚微。发过来,咨询师若能把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作为咨询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个求助者的特殊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目标。这时所确定的具体目标已经不是单一、孤立的目标了,而是里连接着终极目标的具体目标,它的指向是明确的。实施一个在长期目标、终极目标指导下的具体目标,会比仅仅只有具体目标有更深远的意义。也就是说,它的着眼点、落脚点不是仅仅消除眼前的痛苦、烦恼,而是致力于通过促进求助者观念的转变、人格成熟的形式,致使少发生或不发生类似的问题,乃至举一反三,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而不是就事论事。咨询的最高境界是授之以“渔”,并非授之以“鱼”。比如,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不仅仅让求助者能交往,更重要的是要他通过人际交往障碍的剖析,发现自己在认识、情感、个性、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学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这些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的其它方面,从而促进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咨询师具有这种强烈的意识,善于把长远的、终极的目标融化于具体的目标之中。这一观念和方法的最大意义还在于通过咨询,有可能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一个促进成长、有长远影响的方向。

  如何通过心理咨询的行为训练或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呢?1、要培养训练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当学生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克服,并给予帮助。现在有不少家长包办太多,致孩子锻炼机会少,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从小懒懒散散、怕苦怕累的孩子长大后是很难承受挫折的,极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2、要鼓励学生积极与伙伴交往,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老师正确的教育或训练会使学生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权益,谅解别人短处和失误。这样的人格特征,就会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出事,总把孩子关在家里,不与其他孩子接触,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对孩子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3、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即不骄傲、不自卑,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老师对学生的优点应恰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但不能夸张地抬高学生。同样,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4、培养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逐渐形成的。在宽容和谐的集体氛围中成长的学生,性格一般都比较开朗。另外,责骂学生、苛求责备等压抑个性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学生对人敌视、自卑、忧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尊重学生的权益,从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5、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们常说,“适者生存”,适应性强的人能迅速调整自己与新环境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发展。要增强适应性。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应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加强培养和锻炼,以增强其独立能力和适应性。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的人格。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我,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完善知识结构上,还要求大学生要拥有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大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现在很多大学生有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所以我们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讲求合作团结,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上一篇:高校流行语的社会心理透视

下一篇: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