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贫困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其干预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4
论文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防御干预社会支持
论文摘要:作为高中校园弱势群体的贫困生,面对社会压力,往往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从而出现了自卑、焦虑、敏感和偏执等心理问题。通过建立主、客观两个维度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对贫困生的心理形成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1贫困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其后果
1.1自卑心理严重贫困生最大最显著的特点是自卑。大部分的贫困生是来自于偏远山区的,家庭条件差。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不一致,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城乡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差异,使贫困生心里产生巨大的反差。由于在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生活用具等各方面的明显差距,让他们产生对自己产生怀疑,他们开始低估自己,甚至开始否定自己。他们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逐渐陷入自卑的泥潭。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开支难以承受,对集体活动消极退缩,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害怕别人瞧不起他,而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着这无形的压力。
1.2焦虑心理明显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经济状况,使他们总是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他们焦虑着他们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甚至他们每天吃多少饭好得精打细算,还要考虑以后的生活费,因为他们的家庭根本拿不出如此繁重的费用。因为这些他们没有办法安安稳稳的去学习;有的为自己的家庭状况焦虑;有的为自己的未来焦虑。因此他们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重的压力。在农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状况相对落后,在一些像计算机、英语听力、口语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上,他们根本无法去和城里孩子相比。而这种实践性强的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形成的,必须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否则反而会加剧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感。
1.3人际关系敏感因为长期以来的压抑,自卑造成他们的人际关系很敏感。他们不愿意和别人谈论经济状况的话题,他们害怕别人给予他的怜悯。他们还怕别人嘲笑自己,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事情多疑,他们和别的学生之间就像有道无形的枷锁。有些同学本来是善意的关心,他们总会把那当作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羞辱,从不接受别人对他们善意的帮助。这种敏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1.4偏执心理强烈城乡间经济水平和生活状况的巨大差距,让他们感觉这个社会的不公平。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什么都没有,而那些城里的孩子什么都有。他们在暗中的羡慕着别人,还常常对自己发问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好的家庭背景。而现在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还在进一步拉大,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些都容易使他们形成愤世、偏激的心理,他们总是只看到这个社会的黑暗一面,看问题欠全面分析,想问题、办事情思路不开阔。如果对自我不能形成客观的评价,总是对外界抱有敌视的目光,对周围人和事的看法发生偏执,贫困生身上总不同程度的带有这种心理。偏执心理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心胸狭窄、遇事不理智易冲动,当他们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甚至会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反社会行为。
2通过有效的社会支持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贫困生经常采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种状况反映出学校迫切需要教育和辅导贫困生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使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帮助其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寻找合理方式,帮助、教育贫困生建立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是培养贫困生健康心理的必要途径,而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形成需要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之相配合。
2.2构建客观社会支持体系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除了主观上的情感上支持外,贫困生个体在应激状态下还需要客观可见的实际的支持。政府应不断完善各种资助贫困生的制度,鼓励个体、企业、社会团体资助贫困生制度,扶助贫困生家庭脱贫制度等,借此解决贫困生的物质贫困,为贫困生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持。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给予贫困生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让贫困生敢于正视自己的客观情况,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消除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教育后,可组织心理学教师对所在学校的贫困生心理防御机制建设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评估和查找问题,弥补不足,促使广高中生建立起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校内外媒体应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逆境成才、以苦为乐等典型故事,引导学生去模仿、学习,并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的心理压力。政府和学校应注意引导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关注与贫困生的交往过程,教师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不歧视贫困生,改善贫困生的交往环境,使他们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交往,让更多的同学、朋友成为他们的社会支持源,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学校应积极开展并加强管理各种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并监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贫困生之间可以组成各种学生社团,让学生们在相互尊重、真诚接纳的氛围中自由交谈,分享经验,互相扶持而达到改变思维并尝试新的行为模式的目标,使贫困生生活得更充实并更能有所作为。
贫困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是多重社会因素综合建构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原因,只有调动多维度的社会支持,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促进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支持的资源,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认知习惯,掌握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降低压力感的消极影响,培养和增进自身的积极力量,为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更健康的生活提供支撑,才是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
论文摘要:作为高中校园弱势群体的贫困生,面对社会压力,往往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从而出现了自卑、焦虑、敏感和偏执等心理问题。通过建立主、客观两个维度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对贫困生的心理形成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1贫困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其后果
1.1自卑心理严重贫困生最大最显著的特点是自卑。大部分的贫困生是来自于偏远山区的,家庭条件差。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不一致,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城乡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差异,使贫困生心里产生巨大的反差。由于在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生活用具等各方面的明显差距,让他们产生对自己产生怀疑,他们开始低估自己,甚至开始否定自己。他们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逐渐陷入自卑的泥潭。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开支难以承受,对集体活动消极退缩,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害怕别人瞧不起他,而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着这无形的压力。
1.2焦虑心理明显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经济状况,使他们总是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他们焦虑着他们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甚至他们每天吃多少饭好得精打细算,还要考虑以后的生活费,因为他们的家庭根本拿不出如此繁重的费用。因为这些他们没有办法安安稳稳的去学习;有的为自己的家庭状况焦虑;有的为自己的未来焦虑。因此他们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重的压力。在农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状况相对落后,在一些像计算机、英语听力、口语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上,他们根本无法去和城里孩子相比。而这种实践性强的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形成的,必须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否则反而会加剧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感。
1.3人际关系敏感因为长期以来的压抑,自卑造成他们的人际关系很敏感。他们不愿意和别人谈论经济状况的话题,他们害怕别人给予他的怜悯。他们还怕别人嘲笑自己,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事情多疑,他们和别的学生之间就像有道无形的枷锁。有些同学本来是善意的关心,他们总会把那当作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羞辱,从不接受别人对他们善意的帮助。这种敏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1.4偏执心理强烈城乡间经济水平和生活状况的巨大差距,让他们感觉这个社会的不公平。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什么都没有,而那些城里的孩子什么都有。他们在暗中的羡慕着别人,还常常对自己发问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好的家庭背景。而现在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还在进一步拉大,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些都容易使他们形成愤世、偏激的心理,他们总是只看到这个社会的黑暗一面,看问题欠全面分析,想问题、办事情思路不开阔。如果对自我不能形成客观的评价,总是对外界抱有敌视的目光,对周围人和事的看法发生偏执,贫困生身上总不同程度的带有这种心理。偏执心理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心胸狭窄、遇事不理智易冲动,当他们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甚至会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反社会行为。
2通过有效的社会支持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贫困生经常采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种状况反映出学校迫切需要教育和辅导贫困生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使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帮助其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寻找合理方式,帮助、教育贫困生建立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是培养贫困生健康心理的必要途径,而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形成需要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之相配合。
2.1主观社会支持的有效性与贫困生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主要指外界对于贫困生的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物质支持。这种支持可以帮助贫困生减少压力,减少他们对这个社会的偏见。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的各种困难比一般同学更多,他们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在他们处在最困难最紧张的时期,他们需要外界给予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而社会资源对他们的支持是其中最重要的。社会、学校、教师、家庭以及朋友等成员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感情支持及相应的物质支持,有助于高中生对压力环境做出积极的评价和应对,这种积极的反应反过来也可能更有助于个体从环境中获取后续的社会支持,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高中生有意识地体验并从现存生活中挖掘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是构筑高中生心理健康系统的重要环节。在高中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给予别人支持和怎么样获取别人的支持,通过训练让高中生学会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能够增强自信,进而更好的增进健康。
2.2构建客观社会支持体系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除了主观上的情感上支持外,贫困生个体在应激状态下还需要客观可见的实际的支持。政府应不断完善各种资助贫困生的制度,鼓励个体、企业、社会团体资助贫困生制度,扶助贫困生家庭脱贫制度等,借此解决贫困生的物质贫困,为贫困生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持。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给予贫困生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让贫困生敢于正视自己的客观情况,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消除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教育后,可组织心理学教师对所在学校的贫困生心理防御机制建设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评估和查找问题,弥补不足,促使广高中生建立起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校内外媒体应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逆境成才、以苦为乐等典型故事,引导学生去模仿、学习,并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的心理压力。政府和学校应注意引导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关注与贫困生的交往过程,教师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不歧视贫困生,改善贫困生的交往环境,使他们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交往,让更多的同学、朋友成为他们的社会支持源,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学校应积极开展并加强管理各种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并监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贫困生之间可以组成各种学生社团,让学生们在相互尊重、真诚接纳的氛围中自由交谈,分享经验,互相扶持而达到改变思维并尝试新的行为模式的目标,使贫困生生活得更充实并更能有所作为。
贫困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是多重社会因素综合建构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原因,只有调动多维度的社会支持,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促进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支持的资源,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认知习惯,掌握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降低压力感的消极影响,培养和增进自身的积极力量,为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更健康的生活提供支撑,才是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