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心理教育渗透浅探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中学语文课堂中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还有一片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广阔空间。语文老师除了要肩负教书的任务外,还必须承担起育人的重担。本文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试论如何创设阳光语文课,从而实现中学语文课堂中心理教育的渗透。
一、领情于“听”——打开心窗,接受阳光
(一)对老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体。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语文老师教学语言的艺术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在形式上,语言要简洁凝练,干净利落,使学生一听了然。其次在风格上,语言要抑扬顿挫,妙趣横生。再者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循循善诱,这样的语言能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保持长久的热情。
(二)对学生的益处
学生在“听”中思考,在“听”中受到启发,在“听”中关注社会生活,探寻生命真谛,领悟人生哲理。在老师富有艺术感的教学语言的引领下,学生会慢慢打开心窗,接受阳光的照耀。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塑造开朗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释情于“说”——交流心声,感知阳光
(一)对老师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老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首先,应努力借助文本内容,抓住文本中闪光的积极的思想,营造适宜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精神环境。其次,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在分析课文时要紧扣文本,但不要拘泥于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应还学生一个融洽民主的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里,老师应该是学生的一个朋友,在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时事的评论方面与学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解读,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对学生的益处
中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氛围较好的语文课堂内,他们很愿意亮出自己的思想。互动的语文课堂往往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越是互动性强的课堂,学生就越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辩。多元解读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融洽民主的语文课堂为多元解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发表真知灼见和抒发真情实感的舞台,使得学生愿意释情于“说”,和老师、和同学交流心声,品味生活,诠释人生,感知阳光。这样的课堂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在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能拥有平和的心理,更加热爱生活。
三、悟情于“读”——促进心智,品味阳光
(一)对老师的要求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和心理教育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中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为中学生的阅读做些什么呢?首先,老师要探索、总结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明确、规范阅读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老师要先读透文本,然后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由文本中的思想出发来审视自我的心理。再次,老师应借助图书馆、网络等进行广泛的阅读,挑选出与教学有关的、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通过文字的感染力、文学的魅力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对学生的益处
中学生对文字已有很强的感悟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从文字中读到更多的信息,体味到更深层的意蕴。阅读方法的学习和阅读训练,能使学生准确地读懂文章,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深入解读文本,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广泛的阅读能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使学生悟情于“读”,品味阳光,体验多样的命运、多样的人生,体悟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情感。阅读能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生活和人生,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帮助学生构建坚实丰富的精神家园,从而使学生合理地应对生活中的悲喜,让学生拥有处变不惊的处世心态。
四、寄情于“写”——放飞心灵,抒写阳光
(一)对老师的要求
心理学家认为,心事如果堆压得太久、太多,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写作是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的最好方式,也是一条宣泄情绪的通道。因此,写作是维系师生情感交流的很好的纽带,也是心理教育不可多得的良机。所以阳光语文课堂要求老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抒写心情、发表思想的平台——大作文,规范写作;小作文,随笔;班级贴吧,尽情倾诉。其次,老师对学生抒写的文字要及时作出回应,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理解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忧伤。再次,老师要定期挑选出一些出色的文字,或推荐给同学共同阅读鉴赏,或推荐给报刊予以发表,以此来激励学生写作,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对学生的益处
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对事物能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他们内心中都有一个小小世界。老师为他们提供抒写心情、发表思想的平台,可以使他们寄情于“写”,放飞心灵,抒写阳光,使他们的内心不再寂寞和孤单,而变得开阔和明朗。比如在随笔的写作中,通过文字和文字的交流,老师和学生有了心灵的碰撞,学生愿意让老师走进心房,接受老师的点拨和指引,这样能使学生从容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坎坷和困惑,形成不骄不躁、从容淡定的心理素养。当学生的文字得到老师的推荐,拥有更多读者的时候,学生会获得高扬的成就感和激奋的喜悦,这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兴趣倍增,也能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路途上的一切困难。
心理教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利用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抓住语文课堂中适宜开展心理教育的契机,将心理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中来,在提高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从容淡定的心理素养,促使他们形成开朗大方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处世心态。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理,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糜慧芝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
上一篇:用心教育,用爱浇灌,走进孩子心里
下一篇:幼儿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