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7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明显,并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困扰、学习压力等5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旨在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的力度。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严重的心理疾患。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给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的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而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紧张。
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长辈溺爱,常常任性自私,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周围人的立场和感受。而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使得一些学生上大学后仍然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一些大学生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当他人的看法、想法等与自己不一致时,他们甚至采取“以牙还牙”、自我封闭等方式予以解决。www.lw881.com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则因没有倾述对象而使得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二)情感困扰。
大量案例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学阶段,老师和家长在学生生活中所占份量越来越低,许多学生在心灵上感到迷茫,找不到真正的归宿,因此有些学生为摆脱孤独寂寞或是出于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谈恋爱,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其陷入自卑、焦虑的消极情绪状态。
(三)学习压力大。
很多大学生对个人的成功和自身表现要求过高,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完美,都比别人略胜一筹,却往往忽略自我真实的内心感受和需求,无法从外在的成功中享受到快乐和喜悦。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便不能接受,继而感到压抑和自卑,诸多压力无从排解。
(四)就业和前途危机。
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后,没有明确的生活和奋斗目标,不知道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不愿尝试创造性的思维,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择业前表现得盲目乐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际水平,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又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旦就业失败就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理状况,最终导致心理疾患的形成。
(五)心理期望与家庭不符。
部分大学生读大学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为了“光耀门楣”,满足父母的期望,这种现象在强势父母与弱势子女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择业时,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当自己的期望同父母的意愿相违背时,往往会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因此势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对策
大学生群体虽不是一个问题群体,但其所面临的特殊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值得关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不应仅限于对有问题和困扰的个体,更应关注整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对不同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而各个高校也应做出相应的干预政策,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二)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三)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四)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五)学校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1、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将其作为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机构。此外,学校应将其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同时各高校应经常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大学生数量庞大,而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有限,致使心理咨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专兼结合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加大对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的力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者应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并创造条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芝凤.主体性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6).
[2]陈莹,孙新建,李妙怡,薛江波.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对自杀态度的调查,广州化工,2007.2.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明显,并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困扰、学习压力等5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旨在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的力度。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严重的心理疾患。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给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的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而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紧张。
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长辈溺爱,常常任性自私,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周围人的立场和感受。而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使得一些学生上大学后仍然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一些大学生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当他人的看法、想法等与自己不一致时,他们甚至采取“以牙还牙”、自我封闭等方式予以解决。www.lw881.com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则因没有倾述对象而使得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二)情感困扰。
大量案例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学阶段,老师和家长在学生生活中所占份量越来越低,许多学生在心灵上感到迷茫,找不到真正的归宿,因此有些学生为摆脱孤独寂寞或是出于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谈恋爱,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其陷入自卑、焦虑的消极情绪状态。
(三)学习压力大。
很多大学生对个人的成功和自身表现要求过高,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完美,都比别人略胜一筹,却往往忽略自我真实的内心感受和需求,无法从外在的成功中享受到快乐和喜悦。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便不能接受,继而感到压抑和自卑,诸多压力无从排解。
(四)就业和前途危机。
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后,没有明确的生活和奋斗目标,不知道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不愿尝试创造性的思维,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择业前表现得盲目乐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际水平,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又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旦就业失败就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理状况,最终导致心理疾患的形成。
(五)心理期望与家庭不符。
部分大学生读大学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为了“光耀门楣”,满足父母的期望,这种现象在强势父母与弱势子女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择业时,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当自己的期望同父母的意愿相违背时,往往会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因此势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对策
大学生群体虽不是一个问题群体,但其所面临的特殊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值得关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不应仅限于对有问题和困扰的个体,更应关注整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对不同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而各个高校也应做出相应的干预政策,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二)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三)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四)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五)学校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1、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将其作为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机构。此外,学校应将其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同时各高校应经常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大学生数量庞大,而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有限,致使心理咨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专兼结合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加大对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的力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者应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并创造条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芝凤.主体性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6).
[2]陈莹,孙新建,李妙怡,薛江波.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对自杀态度的调查,广州化工,2007.2.
上一篇:浅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浅论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