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心理透视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8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对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中职教师课堂心理健康状况已不容乐观,这直接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质量,并威胁着中职学校教师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动力。为此,笔者就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谈一点看法,期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师;课堂情境;课堂心理;养成途径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课前课后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课前,教师似乎得了“课堂恐惧症”,总是踏着艰难的脚步走进教室,去面对那一群无可奈何的学生;下课,教师闷闷不乐地独坐在某个角落一言不发;课间,教师用无可奈何的、批评的、甚至是愤怒的、发泄的口气在讨论、声讨着那些捣蛋学生。当然,也有部分教师(但似乎越来越少了)能平静地走进教室、轻松离开课堂。教师的这种课前课后的心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教师在如此心态下怎么能上好课?又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其实,这些现象反映了教师特有的课堂心理问题。它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中较为普遍存在、对教学质量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又被学校领导、教学组织管理人员、教育研究工作者们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对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分析、透视的基础上,就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谈一点看法,期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教师课堂心理的内涵及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心理是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具有的心智状态,从隐性的角度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过程和对课堂的心理感受,从显性的角度看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教学内容的态度以及教学表达方式和教学组织的情绪,甚至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之中。作为教师,大家都有同感: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的劳动付出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劳动付出的感受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一堂课(劳动付出)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师自身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直接反映在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中,因为三个过程是同时互动进行的。劳动付出过程是后两个过程存在的基础,感受过程是教师对劳动付出过程的自我评介、总结和体验,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是感受过程的具体反映。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劳动付出过程的心理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从三者的关系不难看出,教师课堂心理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下列因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1)课堂气氛;(2)讲授思路;(3)内容表达;(4)讲课激情;(5)对待学生的态度;(6)师生互动交流;(7)课堂语言艺术与幽默感;(8)临场发挥能力;(9)讲解的耐心程度等等。显然,教师课堂心理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而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影响,因而进一步剖析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养成途径与方法,对确保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般说来,教师课堂心理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1)情境性。教师课堂心理是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产生的,没有了课堂教学情境,就失去了它产生的环境条件。正如不置身于课堂之中,就很难有课堂的心理感受;(2)关联性。特定的课堂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后有详述),一个课堂事件就会诱发教师的相关多种课堂情绪;(3)个体差异性。对教师而言,虽然课堂心理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但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方式会有很大差异;(4)互动性。特定的课堂心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交流而产生的,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堂表现促使教师特定课堂心理的产生,教师课堂心理的表达又会对学生的课堂情绪和课堂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互动性十分明显;(5)时限性。正如有的教师在上节课大发脾气,心情不畅,但下次课却能以平静的心态笑对学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那种心理已经不复存在了;(6)对外辐射性。课堂心理除了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外,还会对教师的课外行为产生影响。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课堂上发了脾气而心情不好,下课了也怒气冲冲,甚至会对家人大发脾气。
教师课堂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学生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来自学生的因素主要有:(1)班级风气。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好、课堂纪律好、师生互动好,教师上课就会心情舒畅、动力十足、发挥充分,并且对学生爱护有加;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懒散、课堂纪律混乱、师生缺乏互动配合,甚至师生对立,教师则会失去信心,上课没有动力,甚至会产生“课堂恐惧症”,怕面对学生;(2)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应程度。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同时又能理解、掌握并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就会平静、轻松、愉快地组织教学,甚至会视上课为乐趣;反之,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或听不懂所讲内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就会产生疑惑、紧张、无可奈何的课堂心理;(3)课堂突发事件。如果少数“差生”无视纪律,扰乱课堂,听不进教师的批评、劝告,甚至与教师发生课堂冲突(今天的职教课堂里,这种情形已屡见不鲜,而且已成为影响教师课堂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试想,在此情形下,一个教师会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
当前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类型
及良好、健康课堂心理的养成途径与方法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差生”群体增多,校风、班风呈每况愈下之势,这对教师的课堂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已不容乐观。教师课堂心理大概呈现出以下特征类型:
平淡冷静、泰然处之型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具有多年教学经历和课堂经验、心态较为平和的中青年教师身上,可从他们课前、课后的言谈中表现出来,“不要与学生计较”、“要习惯学生”、“对捣乱的那几个学生要冷处理,不要动怒”。这部分教师总是笑听别的教师激烈、气愤地谈论,自己似乎觉得不值一提。
心中不满、无可奈何型这主要集中在一部分老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身上。课堂学生的表现让他们不满意,他们总是在叹气,“唉,没办法!”、“真是朽木不可雕”。有时还会建议那些气呼呼的、情绪过于激动的教师放弃、听之任之。
激动气愤、极端不满型这主要是那些责任感十分强烈、对课堂期望过高和要求太严的教师,或是那些没有课堂经验的新教师。这部分教师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不端表现,往往以严厉的口气、过激的语言批评,容易与“差生”发生激烈冲突,搞得课堂气氛紧张、自己情绪激动、心情极度不快。所谓的“课堂恐惧症”就是对他们而言的。显然,具有前两类课堂心理的教师占大多数。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时,他们讲究语言技巧,使用适当的口气,很少与学生发生冲突,即使学生的言行令人气愤,他们也不会表现出来。这对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不大,但对教学效果却有较大影响。他们对学生不良表现的不满,会反映在教学的发挥中。而具有第三类课堂心理的教师则占少数,由于不满情绪的表现充分,当然对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效果都产生很大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良好、健康的教师课堂心理养成的途径与方法,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良好的、健康的教师课堂心理养成的途径与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和课堂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要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这样对课堂的异常现象就会有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2)上课走进教室之前,注意提醒自己冷静,给自己注射“镇静剂”;(3)教师课堂上批评学生应注意语言的技巧、说话的口气,避免与学生发生激烈冲突;(4)课堂上批评学生涉及面不要太大,要注意通过自己的真诚、技巧、恰当的时机争取大部分学生的支持;(5)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适时使用幽默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差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兴趣;(6)对课堂表现过于“突出”的“差生”,可课外私下与之沟通,试着从情感方面感化他们;(7)我们强调职业责任感,但对差生要理解、宽容,不一定要通过批评表现出来;(8)经常与心态宽松的教师交流、沟通课堂经历、经验,倾听他们对待“差生”的态度和方法;(9)上课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准备充分,切忌一知半解,否则会失去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和支持;(10)学校领导、教学组织管理人员在给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应注意了解班级课堂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教师处理课堂异常情况,并通过语言等方式给教师以宽慰。总之,只要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课堂心理就会日益健康。
关键词:中职教师;课堂情境;课堂心理;养成途径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课前课后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课前,教师似乎得了“课堂恐惧症”,总是踏着艰难的脚步走进教室,去面对那一群无可奈何的学生;下课,教师闷闷不乐地独坐在某个角落一言不发;课间,教师用无可奈何的、批评的、甚至是愤怒的、发泄的口气在讨论、声讨着那些捣蛋学生。当然,也有部分教师(但似乎越来越少了)能平静地走进教室、轻松离开课堂。教师的这种课前课后的心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教师在如此心态下怎么能上好课?又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其实,这些现象反映了教师特有的课堂心理问题。它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中较为普遍存在、对教学质量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又被学校领导、教学组织管理人员、教育研究工作者们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对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分析、透视的基础上,就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谈一点看法,期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教师课堂心理的内涵及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心理是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具有的心智状态,从隐性的角度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过程和对课堂的心理感受,从显性的角度看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教学内容的态度以及教学表达方式和教学组织的情绪,甚至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之中。作为教师,大家都有同感: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的劳动付出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劳动付出的感受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一堂课(劳动付出)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师自身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直接反映在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中,因为三个过程是同时互动进行的。劳动付出过程是后两个过程存在的基础,感受过程是教师对劳动付出过程的自我评介、总结和体验,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是感受过程的具体反映。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劳动付出过程的心理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从三者的关系不难看出,教师课堂心理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下列因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1)课堂气氛;(2)讲授思路;(3)内容表达;(4)讲课激情;(5)对待学生的态度;(6)师生互动交流;(7)课堂语言艺术与幽默感;(8)临场发挥能力;(9)讲解的耐心程度等等。显然,教师课堂心理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而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影响,因而进一步剖析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养成途径与方法,对确保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般说来,教师课堂心理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1)情境性。教师课堂心理是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产生的,没有了课堂教学情境,就失去了它产生的环境条件。正如不置身于课堂之中,就很难有课堂的心理感受;(2)关联性。特定的课堂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后有详述),一个课堂事件就会诱发教师的相关多种课堂情绪;(3)个体差异性。对教师而言,虽然课堂心理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但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方式会有很大差异;(4)互动性。特定的课堂心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交流而产生的,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堂表现促使教师特定课堂心理的产生,教师课堂心理的表达又会对学生的课堂情绪和课堂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互动性十分明显;(5)时限性。正如有的教师在上节课大发脾气,心情不畅,但下次课却能以平静的心态笑对学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那种心理已经不复存在了;(6)对外辐射性。课堂心理除了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外,还会对教师的课外行为产生影响。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课堂上发了脾气而心情不好,下课了也怒气冲冲,甚至会对家人大发脾气。
教师课堂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学生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来自学生的因素主要有:(1)班级风气。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好、课堂纪律好、师生互动好,教师上课就会心情舒畅、动力十足、发挥充分,并且对学生爱护有加;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懒散、课堂纪律混乱、师生缺乏互动配合,甚至师生对立,教师则会失去信心,上课没有动力,甚至会产生“课堂恐惧症”,怕面对学生;(2)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应程度。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同时又能理解、掌握并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就会平静、轻松、愉快地组织教学,甚至会视上课为乐趣;反之,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或听不懂所讲内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就会产生疑惑、紧张、无可奈何的课堂心理;(3)课堂突发事件。如果少数“差生”无视纪律,扰乱课堂,听不进教师的批评、劝告,甚至与教师发生课堂冲突(今天的职教课堂里,这种情形已屡见不鲜,而且已成为影响教师课堂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试想,在此情形下,一个教师会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
来自教师的因素主要有:(1)职业责任感。如果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强烈,学生的课堂表现越差,对教师的打击就越重,教师的课堂心理就越容易变形和波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责任心,则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淡然视之,课堂心理也就不易波动;(2)批评学生的语言技巧、方式方法。教师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使用过激的语言、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引发师生课堂冲突,从而对教师课堂心理造成影响;(3)容忍度、包容度。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差生”群体缺乏容忍和包容,课堂的自我控制力就差,又会伤及自己的课堂情绪和热情;(4)教学经历、课堂经验。一般说来,具有多年教学经历、课堂经验的教师,其课堂心理不易受学生课堂言行的影响,而新教师则因自身经验缺乏、学校管理压力较大,很容易因学生不良的课堂言行而打击教学积极性、损害课堂心理;(5)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课堂教学“底气”)。这主要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信心。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底气”足,教学过程就会充满信心,反之(特别是有同事参与听课的情况下),教学过程就会显得混乱而紧张,从而影响课堂心理;(6)教师的工作、生活背景。如果一个教师课堂教学前因家庭关系、生活琐事、与同事领导关系处理不好等而导致心情差,走进课堂的心理也是可想而知的。当然,教师课堂心理还受学校教学管理如教学监督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师课堂心理主要产生于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因此学生的因素和教师自身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而且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往往是诱发因素,教师则是附随因素。
当前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类型
及良好、健康课堂心理的养成途径与方法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差生”群体增多,校风、班风呈每况愈下之势,这对教师的课堂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已不容乐观。教师课堂心理大概呈现出以下特征类型:
平淡冷静、泰然处之型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具有多年教学经历和课堂经验、心态较为平和的中青年教师身上,可从他们课前、课后的言谈中表现出来,“不要与学生计较”、“要习惯学生”、“对捣乱的那几个学生要冷处理,不要动怒”。这部分教师总是笑听别的教师激烈、气愤地谈论,自己似乎觉得不值一提。
心中不满、无可奈何型这主要集中在一部分老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身上。课堂学生的表现让他们不满意,他们总是在叹气,“唉,没办法!”、“真是朽木不可雕”。有时还会建议那些气呼呼的、情绪过于激动的教师放弃、听之任之。
激动气愤、极端不满型这主要是那些责任感十分强烈、对课堂期望过高和要求太严的教师,或是那些没有课堂经验的新教师。这部分教师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不端表现,往往以严厉的口气、过激的语言批评,容易与“差生”发生激烈冲突,搞得课堂气氛紧张、自己情绪激动、心情极度不快。所谓的“课堂恐惧症”就是对他们而言的。显然,具有前两类课堂心理的教师占大多数。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时,他们讲究语言技巧,使用适当的口气,很少与学生发生冲突,即使学生的言行令人气愤,他们也不会表现出来。这对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不大,但对教学效果却有较大影响。他们对学生不良表现的不满,会反映在教学的发挥中。而具有第三类课堂心理的教师则占少数,由于不满情绪的表现充分,当然对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效果都产生很大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良好、健康的教师课堂心理养成的途径与方法,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良好的、健康的教师课堂心理养成的途径与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和课堂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要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这样对课堂的异常现象就会有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2)上课走进教室之前,注意提醒自己冷静,给自己注射“镇静剂”;(3)教师课堂上批评学生应注意语言的技巧、说话的口气,避免与学生发生激烈冲突;(4)课堂上批评学生涉及面不要太大,要注意通过自己的真诚、技巧、恰当的时机争取大部分学生的支持;(5)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适时使用幽默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差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兴趣;(6)对课堂表现过于“突出”的“差生”,可课外私下与之沟通,试着从情感方面感化他们;(7)我们强调职业责任感,但对差生要理解、宽容,不一定要通过批评表现出来;(8)经常与心态宽松的教师交流、沟通课堂经历、经验,倾听他们对待“差生”的态度和方法;(9)上课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准备充分,切忌一知半解,否则会失去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和支持;(10)学校领导、教学组织管理人员在给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应注意了解班级课堂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教师处理课堂异常情况,并通过语言等方式给教师以宽慰。总之,只要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课堂心理就会日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