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9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价值。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本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价值客观上折射出它的当前价值意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在现代条件下,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的三个维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当前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维系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进程中,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掘它的当前价值意蕴。

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特别是对生产力所发生的作用,只能是一种以政治为中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1](第50页)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

这一命题的确立是基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生产力,归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从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来看,劳动者是指有一定体力和智力的人,是首要的生产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发展。此外,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产力由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构成。其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力最活跃、最具潜能的主导性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主要因素劳动者的作用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着眼点首先在于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还体现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从而使人们投入到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中去,最终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第9页)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理论说服人,讲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物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保证价值。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导向和调节的作用。首先,它保证我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产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我国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向导航作用正是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保值上。再次,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着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和强大的政治优势的市场经济,这个政治优势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又是使经济沿着正确方向有序运行的有力保证。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生产力发展的环境营造价值。毋庸置疑,任何社会形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都要受到思想意识的支配,而思想意识又有先进与后进之分,那么要促使物质生产及经济建设的提高和发展,就必须破除落后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和发展的观念,为经济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物质生产力”的新观念,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应该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发展生产力,搞“空头政治”;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和生产力发展的“两张皮”现象。应当承认,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就其工作性质而言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生产力与物质生产部门产生生产力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不能据此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工作简单地分割开来。相反,我们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

产生生产力的长效性和持续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生产力发展价值的潜在性。

一言以蔽之,思想政治教育对物质生产力的作用是间接的,同时又是客观存在的。在物质生产力的诸因素中,人是主体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它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工作,就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工作。虽然这种工作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可以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

道德精神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观念、信仰等各种主体性因素。而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就是要通过引导人们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人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并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关系到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江泽民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与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3](第1版)

当前,在开发道德精神资源上,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新的精神环境生态,开发人的道德精神资源,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从宏观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凸现其人文道德关怀价值。以人为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和思维原点。强调尊重人的道德存在价值、道德需求价值和道德发展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道德发展理论的重要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精神资源开发价值明确指向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高度结合的必然结果。

就微观层面讲,思想政治教育者以理服人,从而满足人的内在道德精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植根于生命体的内在道德精神需要,人的这种内在道德精神需要是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接触的外化过程而表征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自律精神,它的价值创造要靠人的内在道德精神需要来保证,这种保证使人的内在道德精神需要获得自我要求水平和社会规定范畴上的提升。随着道德社会化的发展,人的生理需求会向道德精神需求自觉过渡。换言之,人类社会越是进步,就越是需要物质需求与道德精神需求的匹配和融合。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精神资源开发价值的体现。

当今条件下,受教育者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精神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现代化传

媒,引导现代人的道德精神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使命就是关心他们的道德精神生活,关怀他们的道德精神发展,关注他们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的着眼点就是在观念层面上引导中国实现传统道德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为其与世界现代道德文明相融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者鼓励人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锻炼中,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分析社会问题及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自觉把正确的个体意识外化为良好的个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可以被当作一种道德上的确定性”[4](第27页)。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

从哲学上说,和谐是协调一致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体间行动关联及其模式化结构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社会关系的和谐,其实质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即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即适当处理利益关系,合理分配社会利益,使每个人各得其所,各得其利,还包括人与政治关系的和谐、人与经济关系的和谐、人与文化关系的和谐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主要是通过社会政治的整合、人际关系的改善及利益矛盾的协调而实现的。从政治功能来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和灌输,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而实现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特殊的育人功能,能够培育人们的合作意识,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法律素质,帮助人们遵守各种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从而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倡导诚信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沟通、说服、宣传等方式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必要性,形成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发展的共识,使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能够从全局角度、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克服人们的心理偏差和模糊认识,从而使利益矛盾得到适当缓和乃至最终解决。

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大小,直接关系到我国精神生产力的进步、社会主义三大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重大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的当前价值。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活动和利益关系。在现代社会,除了用法律维系利益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缓和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消除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从而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聚力量、协调行动,形成谅解宽容、和睦相处、友爱向善的人际关系,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只有人际关系融洽,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最需要关注的是利益与道德的冲突问题。道德与利益之间,既有内在的结合点,又存在一定的张力。就个体层面而言,如何协调好利与义,统一好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在社会层面,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既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经济效益,又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等,这些都是新时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正视人的利益和提升人的境界结合起来,将发展先进生产力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的价值追求为实践指向,以“善”的行为规范为基本形式,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选择提供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从而增强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使全社会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力。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第56页)马克思的这段话至少给我们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生成作出这样的启示: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品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实践中生成,实践是其价值的真正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依据客观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自身的内容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与时俱进中产生和发展的,也必须在与时俱进中创造并实现其价值。

生活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及在解决一系列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前价值还体现在其生活化上。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现实生活的挑战,走开放式教育的发展道路。借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精神中最深刻的东西成为可以观照和领会的对象”[5](第297页)。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7年5月2日。

[4][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5][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朱光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上一篇:浅谈中专学生心理表现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谈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实施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