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积极心理学方法在高等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发布时间:2016-05-18 10:13

  针对高职学生群体心理特征与职业期待,积极心理学方法注重生命中个体价值的挖掘与体现,并通过活动与经验积累使之在学习与生活中保持心情愉悦,从而促进人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方法目标不仅在于学生专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在于学生面对挫折时积极心态的养成。暨教会学生从正确的事情中寻找愉悦,并保持这种心情从而促进事情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为全面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一项活动,其内容在于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项活动和工作项目,通过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积极心理学方法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其特点在于帮助青年学生从习得性无助中走出来,不在只关注人性脆弱、痛苦与黑暗的一面;着重于各种情境中人性积极的体验,并最终学会辩证得对待挫折,继而获得成长的愉悦。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引入扎根于辅助职业技能强化、培养正确职业认知、积极的职业求索,理性的抗挫能力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教育中人对自我发展的需求与人性中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教学中以积极心理训练技术与挖掘使生命中更有价值的东西,实现心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方法的效用验证

 

  积极心理学方法引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积极心理学方法的训练,检验其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

 

  1.研究对象:某高职院校心理志愿者,在校学生。调查学生个体总数102人,男性56人,女性46人。

 

  2.研究方法:(1)福代斯幸福测试;(2) 调查过程设计:设置试验组与控制组,组员随机分配。试验组采用积极心理训练技术进行心理干预,控制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进行。调查为期4个月,期间每月收集2次动态信息。试验结果依据幸福指数与幸福时间的对比分值进行组别间效果比较。

 

3.运用福代斯幸福量表测试结果:(1)幸福度指数数据统计结果:试验组18时间段指数变化率分别为00.230.110.360.310.480.410.36;指数均值分别为6.526.756.867.227.537.918.328.68 。控制组18时间段指数变化率分别为00.150.010.060.060.020.050.04;指数均值分别为6.436.586.596.676.736.756.806.84 。综合统计试验组干预前后指数分别为6.528.68;控制组干预前后指数为6.436.84 (2)组间幸福度指数对比趋向分析见图1 (3)幸福时间指数数据统计结果:试验组干预前幸福、不幸福,持平时间百分率(%)分别为651322;干预后分别为621523。控制组干预前幸福、不幸福,持平时间百分率(%)分别为76717;干预后分别为671320。综合统计干预前后幸福时间变化率,试验组幸福、不幸福,持平时间百分率(%)分别为1165;控制组分别为523 (4) 幸福时间指数对比趋向分析见图2

 

4.福代斯幸福量表测试结果分析:(1)组间幸福度指数变化趋向对比。首先,试验组与控制组数据比较,组间指数均值变化均呈现上扬态势。趋向显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其次,试验组均值变化斜率明显高于控制组趋向变化。趋向显示试验组对于学生幸福度的提升相对控制组有着明显优势,且在中后期教育中效果更为显著。说明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心理教育方法。(2)组间幸福时间变化趋向对比。试验组与控制组数据比较,试验组幸福时间的变化率在学生拥有的幸福比率、不幸福比率,持平比率三种情况都较控制组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学生觉得幸福的时间比率和学生觉得不幸福的时间比率这两种情况优势更为明显。分析显示:试验组对学生觉得拥有更多的幸福时间有明显的使用效果。其中,对于不幸福感觉的应用效果最为明显。这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处理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积极心理学模式中的危机干预方法。

 

  二、效用验证结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青年学生寻求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发展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导入,是基于院校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养成的新的思路与方法尝试。具体为积极心理学方法一改以往心理教育方法同模化(心理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模式教学),重点强调在各种情景中积极心理品质的操作实效。其实质在于积极心理学方法注重挖掘青年学生个体或群体的积极品质并行之有效地发挥其正能量的作用。其目标在于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品质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困惑,造就一个懂得自我、接纳自我、永远乐观,体会幸福的职业人才群体。

 

在积极心理学方法的效用验证试验中,选取心理志愿者102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控制组。组间分别进行积极心理学教学方法与同模化心理教育方法进行教学试验,试验结果进行福代斯幸福测试。试验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学方法在学生幸福指数与幸福时间占有率均优于同模化心理教育方法,结果证明积极心理学方法在心理教育中是可行的,有效的。因而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在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使用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94d70a8a70404bfd99c575f8a4ff795e0.jpg

  三、分析与思考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所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找寻愉悦。愉悦不仅在于受众者获得方法传承,也体现于施教者自身对人性积极的理解和诠释。其认知核心在于教师的关注点已不局限于学生的表现是优秀还是差强人意;而是认为走进课堂的学生都是积极的、好的,只不过其能力有所差异而矣。积极的心理教育方法在于教师采取积极的心态并把这种情绪通过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并通过愉悦式教学最终使学生收益。其方法突破了心理教学中单纯的知识传授,同时将心态教育、认知教育融入到心理教学过程之中。其次,积极心理教育强调青年学生与人合作、自我认知、自我学习、信息收集与处理、问题解决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

 

能力是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与人体大脑机能有关,是运用智力、知识等的过程中,经反复训练习得性的结果。在能力获取过程中,其习得性效率取决于个体特质与环境影响间的相互作用。其间环境因素由内环境与外环境二因素构成。内环境指心态,即基于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外环境指个体所处的学习、生活情景或社会环境。积极心理学方法强调从内环境着手,通过引导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理性地面对挫折情景,促进事情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具体心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贯穿于积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活动体系中。期间注重学生内心幸福感的塑造与积极品质的养成,教会学生永远快乐,理智处理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惑。教学目标在于积极的、正性能量的灌输即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具备一种新理念,课外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种新能力;过程中认定每个团队或每位学生都是积极的。具体表现为:

 

  积极的课堂教学(充满正能量,明智的改变)。高职学生心理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如其职业规划是具有一技之长。其次,高职心理课堂教育应区别于本科教育、心理职业教育。因其目标是辅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从而促进职业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照本宣科,不过多的集中在单纯的理论教授层面,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领悟一种理念,接受一些方法,从实践学习中获得自我心灵的健康成长。

 

使学生充满正性的能量,学会在明智中改变自我。首先,教会学生懂得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你对自身所拥有优势的辨别和运用。大学阶段是引导学生养成思考习惯的阶段,心理课堂应依据学生群体特点与职业发展所需,制定相应的教授主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依据自身的优势进行职业角色塑造,即集中精力做理性的事情。其次,教会学生懂得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心理课堂教学应结合当前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思维扩展。如这件事如果让我处理…”思维扩展的结果在于帮助学生领悟幸福其实就在你身边,只不过需调整一下自我理解,结果竟然有如此的不同。第三,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在思维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情绪不适。理智的改变可能触及学生多年以来固有的观点以及潜意识中对自我的积极评价,以至于发现原来未显现的不足和对自我认知的困惑。课堂中通过案例展示与案例分析,就当前学校中实时事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与讨论,并从中体会与分享自我成长与收获。

 

  积极的课外教育(塑造幸福,学会永远快乐)。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应注重课外教育的重要性。课堂教育之外为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领悟与操作能力,具备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课外实践渠道对于学生深层次地掌握心理学技能为己所用是必要的。

 

塑造幸福,学会永远快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找寻愉悦,并从中领悟到自我价值。价值的领悟是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需要学生从实践与经历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总结。而实践与经历恰恰是课外教育的强项,即教授学生理念检验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知。积极系统的课外教育形式多样,如结合当前心理教学目标,多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沙龙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心理剧的表演、参与学校心理帮扶工作,参加校外实践(如大学生支教、主题日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性的对待批评与负面情绪的困扰,正视当前所获得的成绩与不骄不躁。定期开展自我分析并总结,分享成长经验,不夸大且懂得事件的辩证性。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积极面入手,塑造幸福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其次,从实践中帮助学生懂得即使你是一名天生的悲观主义者,你也不用沮丧,因为乐观是一种可以掌握的技巧;成功源于建立在积极人生理念之上的愉悦,与在困难操作中积极的思维定势。课外课堂的开展在于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完善,并在巩固积极理念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作者:王晋江 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2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学生心理教育

下一篇:教育心理学双语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