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英语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21:14


第1篇: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育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基础学科,对指导各科的学习和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外语课堂教学来说更有着尤为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英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笔者探索出教学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教学心理学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研究学生如何习得外语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的心理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关于英语教育的改革可谓史无前例,它弱化了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笔者认为,国家教育部做出这项决策的本意并不是要降低英语在各学科中的地位,而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英语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老大难”。基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

  一、激发学习动机

  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习阶段分为: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记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和反馈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动机阶段排在学习阶段的首位,学习动机在整个学习阶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更多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其爱上学习,这也是学习英语成功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即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其中内因是直接作用于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使其对学习保持一种持久的热爱状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的求知欲才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英语教师应当认识到内因的重要性,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冬季,使其能够真正地意识到学习的意义,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与课后学习中,使其能够真正地爱上学习。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语教师要与学生多互动,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消化所学内容。

  二、兴趣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设置竞赛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把比赛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必然会激发其强烈的竞争意识与学习动机,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设置一些抢答题、对话表演以及单词背诵等竞赛题目,并在本节课结束前对各个小组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对答题答的好的小组给予一些小奖励,对答题答的不好的小组进行鼓励使其能够在下次比赛中再接再厉。在小组比赛过程中,组内的每名同学都会为了整个组的集体荣誉,积极准备,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讨论与竞赛中,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通过设置这样的课堂竞赛可以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其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二)直观教学

  与学习汉语不同,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这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族语学习者之所以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其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借用多媒体以及实物挂图等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真实和具体,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让学生无意识中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

  (三)英语歌曲

  与学习知识不同,利用学生平时常听的英文歌曲来学习英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用《Godisagirl》等学生熟知的英文歌曲来进行课堂教学,把课本的重点、难点编成歌词,让学生在歌声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外活动

  仅仅利用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应该固定在课堂内,还应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室外,教师还有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例如,排练英语小品,击鼓传花等。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玩得开心,还可以使其轻轻松松的和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英语知识。

  三、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够按一种模式培养所有的学生,而是应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做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使其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应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做一些常规练习,以保护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应让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做一些基础而且较容易的练习,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教学中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训斥学生,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强化记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忆和实际的练习。英语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所以强化记忆对英语学习来说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学生在初次学习新的英语知识时,一定要让这个新知识在其脑海中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并利用多媒体等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并且久久难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让他们把平时练习做错的题归纳总结到这个本子上,反复琢磨、领悟,直至掌握。

  除此之外,对于强化记忆,笔者还总结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小步子,快节奏

  在记忆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记忆方法,进行适当的集中和反复循环。除此之外,记忆的内容要控制量和度。量多了,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消化,反复少了,学生不能够牢固记住所学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前5分钟听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前一天学习的知识简单的归纳总结后,第二天及时听写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掌握。

  (二)趣味记忆

  趣味记忆法就是将疑难知识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诗歌、顺口溜的形式将其要点、规则、变化规律等串联起来,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巩固记忆。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所掌握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这样可以深入的了解学生所需所想,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我相信,只要教师找到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好英语便不会再是难题。


第2篇:试论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文化、思维及心理障碍,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激发学习动机、尊重认知差异及调试教学“心理场”三方面阐述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中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所以,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同,《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角,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塑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输出知识,还要关注教学对象的心理发展过程,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目标。

  2英语学习障碍

  英语是一门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工具性和技巧性课程。学生不仅要学习英文单词、语音、语法,还要了解英语文化背景,才能理解不同语境下的所表达的英文意思。这对从小对中国文化耳濡目染,习惯汉语表达方式的学生而言,存在着文化上、思维上及心理上的障碍。

  2.1文化障碍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沉淀所形成的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夸父追日这些充分体现汉民族的独特性的古代文化很难再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

  2.2思维障碍

  中国学生从小在汉语言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惯用中国思维,听说读写流露的皆是汉语的语法规则。所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便用中文发英记忆英文单词,中文语法表达英文句子,对英语学习形成了负迁移的作用。

  2.3心理障碍

  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学英语之初,有些学生发音不准,考试失利,被同学嘲笑,便慢慢自我放弃,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学不好英语,逐渐变得内向,孤僻、胆怯、自卑,之后便形成了心理障碍,屏蔽掉了一切和英语有关的学习内容。

  3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优化英语教学

  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各理论的基础之一。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规律对英语教学有直接关系。通过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教学有所启发,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排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北大英语博导胡壮麟教授曾为英语学习描述规则,认为“动机+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动机和兴趣对英语学习所起的重要促进作用。可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首先,应当加强英语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现实生活的教育结合起来;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实行启发式教学;再次,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造性的编排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最后,及时反馈学习结果,鞭策学生发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讲解英汉语言异同,逐渐排除英语学习障碍,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一方面能激发人的动机性思维,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意志行动的坚持性和对压力的耐受性。

  3.2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扬长避短,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志向水平的差异,认知方式与认知能力也存在差异。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信息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如场独立型的学生在认知信息的加工中倾向于依据个人的内部参照,自我与非我的分化程度高,偏爱自然科学;而场依存型的学生在认知信息加工中倾向于依据外部参照,自我与非我分化程度低,对人文社科有较大兴趣,社科成绩好。认知能力的差异一方面指人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指潜力即智力。个体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的差异。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老师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八种基本智力,应当了解学生智力的优势和弱点。扬长避短,发挥每位学生个体的优势,使学生从自身获得积极成功的体验而增强自信心,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自己,不再因为偶尔或者是某一方面的失败而否定全部的自己,停滞不前。

  3.3注意营造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场”,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让位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模式。学生与老师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平等关系,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卡尔·罗杰斯说“课堂氛围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并把教学活动看成是真实、接受、理解的心理氛围。教师满腔热忱的启发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表扬,不全面的回答给予补充,错误的回答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正确回答问题的成就感以及老师对自己的殷殷期望,增加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这样良好的,情感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师生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形成了一种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心理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4总结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因此每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情况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心理状况也各异。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要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并用其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实践。通过对学生个体心理状况的了解,形成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心理氛围,既尊重个体差异,又要求共同进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医学心理学教学课程方法改革(共2篇)

下一篇: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