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共8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01:34

  

第1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很大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及幼儿家长均应当积极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关问题,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从而使幼儿能够保持健康良好心理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发育。本文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幼儿心理健康也越来越越关注,同时幼儿心理健康也是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及手段,对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当积极分析所存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够充分认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认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使幼儿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质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幼儿实际接收能力往往忽略,往往选择行为治疗方式进行矫正,未能够对是否真正适合幼儿进行考虑。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在幼儿心理发展时期,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幼儿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其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其所导致结果就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水平比较低。另外,在当期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比较凌乱、分散,缺乏集中性,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借鉴其它学科或者较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与幼儿实际年龄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适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整合力度。


  第三,缺乏充足师资力量及家庭支持。当前幼儿园教师未能够准确把握评价心理健康相关标准以及其效果,由于教师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教育实践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心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够及时正确进行纠正。此外,在家长方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视,并且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育能力,造成幼儿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长所起到作用明显比较落后,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够保证同步进行。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策分析


  2.1积极创设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有利环境


  在每个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物质环境应当能够对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幼儿园内部整体环境应当保证舒适、安全以及卫生与实用,在幼儿园内对于其材料以及装饰应当对色彩选择进行考虑,应当能够使不同幼儿不同需要整体得到满足,幼儿园应当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合理进行布局,幼儿园内装饰应当保证色调柔和,保证与幼儿审美情况相符合。在保证环境舒适、良好基础上,教师应当保持宽容理解态度,对幼儿积极引导,使其能够对周围世界自由主动进行探索,使其身心能够得到良好发展。


  2.2积极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


  幼儿教育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另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保育工作者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要求这些工作人员不但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道德感以及责任意识,所以,创建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应当积极提升其专业素养以及法治底线意识,要能够对幼教事业以及幼儿真正热爱。在心理学知识方面应当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使其心理卫生方面相关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心理咨询以及诊断知识掌握,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相关心理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心理能够保证健康成长。


  2.3有效运用家园合作教育模式


  对于幼儿生活及学习而言,幼儿园及家庭均占据一定比例,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应当积极相互配合。作为幼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对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关注,同时也应当将基本心理学知识掌握,使其能够将正确儿童发展观能够树立起来,对社区以及幼儿园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另外,幼儿园应当积极开设专门讲座,以便于能够为家长提供机会,使其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充分认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对社区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庭及幼儿园均能够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而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使幼儿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在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不但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同时心理健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能够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十分必要,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清楚认识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所存在问题选择有效对策解决,从而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有利于幼儿心理更好发展。


  作者:方冬娥

  第2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策略探讨


  很多幼儿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家庭过度的溺爱,逐渐养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性格也变得盲目自大、任性、孤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深受影响。基于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而家园合作也势在必行。


  一、加强家园合作宣传,合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多数幼儿处于心理障碍的萌发期或是孕育期,幼儿园只有加强家园合作宣传,跟家长一起抓好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工作,才能减少幼儿发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几率,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家园合作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促使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当然,幼儿园教师要清晰认识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不仅自身要不断充实幼儿心理健康知识,还要树立起积极的教育观念,跟家长共同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例如,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开展家长活动,主动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规律、特点等,及时与生活背景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分析并掌握家长的心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能充分意识到跟幼儿园及教师合作育人的必要性,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和有效。在家长会上,发挥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取得成功的家长的教育作用,让他们分享教育方法,这样更容易被其他家长接受。幼儿园班级之间加强交流与互动,促进家长分享育儿趣事、经验等,教师提出问题与家长讨论,不断提高家园共育水平。


  二、开创多种合作渠道,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在日常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教育理念与出发点存在差异性,沟通渠道、合作渠道不畅也是重要的障碍之一,所以开创多种家园合作渠道是重要策略之一。幼儿园可专门开设家长开放日、节日庆祝活动、亲子活动等,并将信息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家园合作的联系簿、在网上开设家长意见箱、向家长开通幼儿园网站、建立家长QQ群及微信群等,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例如,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开展家长沙龙活动,让家长讨论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行为偏差,并提出解决的建议等,同时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制定、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中,家长助教是较好的方式之一,如在一次家园合作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邀请某位幼儿家长走进课堂,向幼儿讲解自己孕育、生育、教养孩子的过程,表达对孩子的母爱,同时鼓励幼儿向家长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恩。家长助教是家园合作的一种方式,不仅能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还能加深家园的联系,让家园合作更加充实。


  三、共同建立档案制度,关注幼儿心理发展情况


  幼儿心理健康档案指的是幼儿园及家庭运用观察幼儿行为、测试幼儿心理、交谈、记录等方法获得的幼儿身心发展资料。通过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积累,教师及家长就能充分了解不同时期幼儿心理发生的变化,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方法。


  例如,幼儿园及家庭共同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将档案大致分为六部分,一是封面,记录幼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并附上照片;二是概括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主要记录幼儿的心理特征;三是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记录;四是幼儿在家庭的表现记录;五是幼儿的作品及其分析;六是幼儿心理成长的阶段性记录。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家园合作息息相关,需要幼儿园及家长的共同观察、记录及综合分析。与此同时,可将家园合作延伸成为幼儿心理健康俱乐部活动,通过幼儿、教师、家长同乐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刻关注幼儿心理发展情况,在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提高家园合作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及效果。


  四、丰富心理教育形式,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合理、科学,灵活运用家园合作策略,坚持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制定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规律及学习特点,各领域内容应相互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整个社会始终在进步,很多不良现象扑面而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事实向人们发出警报: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应注重在教学中、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领会教育的深刻内涵,不但要培养幼儿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幼儿养成教育,心理培养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幼儿一日活动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与一日活动的相互融合是加强家园合作、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幼儿生活管理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家长要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倡导幼儿要团结协作、相互交往,潜移默化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心理。众所周知,幼儿的本性是游戏,一日活动始终围绕游戏开展,教师及家长要鼓励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自主确立游戏主题、选择游戏角色、发展游戏情节等,学会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及家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和探究,按照幼儿的特征设计一日活动及游戏,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优化。


  幼儿的心理健康由多种复杂内容共同组成,幼儿园及家庭应善于发现和塑造,注重在小事上下功夫,采取一切有效的家园合作策略进一步强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健康的下一代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肖晓文

  第3篇:关于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探讨


  现如今,我国幼儿教育的水平已经普遍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层次也在逐步提高,已经由幼儿师范学校提高到专科,本科甚至是研究生,而这些工作者普遍都具有心理学课程教育的经历,并开始有意识地在幼儿教育的工作中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幼儿心理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被国内幼儿教育工作者引入了进来,充分发展了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目前许多大城市开始构建幼儿期的集科学教育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组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比较薄弱,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方面。在许多幼儿教师的课程计划中也都没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的幼儿园还是采用单一传统的生理保健模式。全国也没有一整套完整的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和教育体系。在一些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往往是借鉴和采用的是少儿或者是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经验,缺乏针对性,忽略了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也容易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结果常常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被矫正,却又产生了新的其他问题。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1观念落后,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也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划,但是这种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而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其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不足,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生物医学方面的,没有意识到它应该是生理、心理、社会、教育相互协调整合而成。第二,大部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看作是简单的德育工作。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把幼儿心理健康当作简单的个人行为习惯,并没有对心理层面进行分析和教育。第三,一部分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往往简单照搬少儿或者是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缺乏针对性。


  1.2没有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目前为止,国内只有一些关于幼儿生理卫生、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书籍,而没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课程。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来就很少,其中开设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更加少。虽然幼儿园的一些工作规章制度提到了心理教育工作,但是大多内容零乱且分散,也都在其他内容中体现,比如培养幼儿的性格,或者是引导其个性的健康全面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不存在内在联系和整体统一的概念,只是作为课程教育的一种辅助教学。


  1.3幼儿教育师资问题


  在我国,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部分是幼儿园教师,但是他们中大多数的学历要求都不符合任职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丰富的幼儿健康知识,对幼儿生理和心理所表现出的问题,会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所以,专业知识匮乏和师资水平薄弱制约着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教孩子会说“我能行”


  孩子对于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同时又害怕独自面对,遇事只会寻求于家长。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培养他们承担责任,独立完成事情,大胆地说“我能行”。我们可以尝试将孩子带到陌生的环境中,使他学会独自面对新的人和事,让他从小事开始尝试,家长会发现只要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只要体会过一次成功的快乐,便能激起无限的追求力量和意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当积极地鼓励孩子,可以将目标设置成易于实现的,这样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切记和别的孩子比较,也不要以比赛的方式来教育督促孩子,因为幼儿还未将自己看作一个能力人,没有能力去承受紧张和可能的失败,经常获胜是不现实的,过多的失败则会导致自卑。所以,幼儿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地赞许表扬孩子,让他们确信成败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自己要去做,不要害怕失败。


  2.2引导幼儿,管理自身情绪


  家长和教师要明白,孩子产生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的心理平衡失调和紧张状态,往往是其情绪状态尤其是消极被动的情绪状态所造成的。如果表现出的消极情绪过于强烈,亦或是受到压抑,亦或是持续时间过长,都会对孩子的人格成长造成损害,导致身心健康的失调。教师应当关注孩子应付心理压力和疏泄消极情绪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管理自身的情绪。也要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现实世界,珍惜目前自己拥有的,遇到挫折不退缩,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如果幼儿产生了消极情绪,教师应当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其宣泄出来,情绪管理是堵不如疏。哭是孩子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孩子其他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倾诉,让孩子能够将自己遇到的挫折或者冲突以及内心感受分享给他人,以寻求支持、安慰、理解和同情。


  2.3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所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特征和方式,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具备很大的可塑性,也较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也是培养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虽然应当尊重重视孩子的想法,但是也要让其明白言出必行。教师应该让孩子反复练习已学的技能和行为,使其加深理解便于掌握,从而养成固定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行为生活习惯,这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2.4充分尊重、理解和赏识孩子


  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学着去尊重、理解和赏识孩子,给予孩子他们充分的自由和信任,不断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家长和教师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还应该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让其获得尊重和爱的体验。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应当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应由其自己去承担,更应当使其明白自己的过错,自己应该去弥补和改正。同时,教师和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找到原因所在,在其改正和弥补过后,要及时地原谅孩子。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应当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尊重、理解和赏识。


  3结语


  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幼儿教育逐步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往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基础,使其将来成为高素质综合人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和家长间需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引导教育策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尊重、理解和赏识,让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者:侯粉兰

  第4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探索


  前言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是其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育与成长而言,主要受到了家庭与幼儿园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借助家园合作模式来实现该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意义凸显。但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基于一系列问题的呈现致使家园合作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偏低,亟待解决。


  一、当前基于家园合作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呈现出的问题


  1.尚未给予该项教育工作以充分重视


  当前,虽然社会各界逐渐提高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整体上看,基于该项教育工作的践行起步较晚,目前还尚未基于该项工作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理论系统,难以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而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呈现出的积极作用已在国外相教育领域中得到了验证,但是,在国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推行的过程中,基于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双方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尚未给予充分且深刻认识,片面强调智力开发与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缺乏相关方面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致使难以实现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


  2.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要想充分发挥出家园合作模式在该项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则首先就需要实现家长与幼师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但是在这一方面显然当前双方都未作出最大努力。对于幼儿的家长而言,很多时候在教育方法上应用不当,对自己的孩子难以实现客观的评价,要么评价过高、要么评价过低,在教育中存在着过分溺爱以及过分批评教育的现象。同时家长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一般都忽视了心理健康问题,且片面强调教学结果,这与幼儿教师强调重视教育过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最终结果就是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不信任。


  3.家园合作的形式化


  当前,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且并未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刻的交流与探讨,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交流形式简单,且管理模式不健全,因缺乏长效机制的引入,致使难以保障该项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开展。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则是一项系统性且长久性教育工程,这种形式化的合作模式以及缺乏长效机制的引入将严重阻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基于家园合作模式下高效落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上,实现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打造是确保该项教育工作实现高效落实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出这一教育工作的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家园合作模式的优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通过如下几个途径来进行践行,以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得到深入的开展与完善的落实:


  1.要进一步强化对该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家园合作形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践行,要求要以强化幼儿教师与家长对该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基础,以确保教师与家长能够在关心幼儿智力开发与能力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能够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共同努力。在教师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业培训课程,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为了凸显出对该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实现实际践行途径的不断探索,比如:实现家长学校的创设,设立家长接待日,并针对这一教育工作开展专项探讨交流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方面的咨询热线等;再如:借助网络建立相应的微信交流群以及育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论坛,以进一步强化二者间的沟通交流。


  2.实现该项工作下长效机制的制定


  基于该项工作所具备的持续性特点,要求要针对幼儿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呈现出的心理发育特点,实现相应心理教育辅导工作的落实,以做到防范为主、积极引导,确保幼儿能够在这一教育阶段内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而言,一般都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所以教师可借助亲子活动项目的积极开展,以家长助教的方式来促使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融入这一教育工作中,通过和谐教育氛围的营造来舒缓幼儿的心理的不安与焦躁,促使其尽快的融入到幼儿园生活中,及时解决其心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家长能够在重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端正自身的教育观念,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形成合力。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实现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与家长更加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幼儿心理行为的观察来及时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状态,强化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促使该项教育工作能够得到高效落实。同时,通过这一档案的建立,能够促使教师与家长通过对幼儿成长不同阶段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习惯的分析,明确幼儿的性格与行为特点,以更好的落实相应的引导与教育工作,以切实充分发挥出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总结


  综上,以家园合作模式来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促使幼儿家长与教师形成合力来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在提高对这一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该项教育工作下的长效机制并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确保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作用。


  作者:魏晓东

  第5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进入21世纪,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的情况。据近来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12.97%的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另据某地区对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3-6岁的幼儿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不但影响了成人,而且也对幼儿产生了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有健康纯洁的,也有不良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加以健康激励,对其不良心理加以矫治呢?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得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教师和幼儿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保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保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教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我们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但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让幼儿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会适得其反。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使幼儿找到培养积极情绪的途径。孩子们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可熏陶幼儿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例如:在幼儿园里,我们将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每个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


  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教育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得消极。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当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内在、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做到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就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幼儿入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良好的性格。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针对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五、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家长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作者:王艳霞

  第6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因此保护幼儿的健康,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而不是单纯地指不患疾病。即健康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健康的整体定义。在幼儿园内,很多教师已经明白健康的新概念,并且也知道维护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理念上的重视并未化作行动上的体现。因此,作为一位幼教工作者,我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只有思想、理念上的重视,而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相支撑,是不能很好落实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视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如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我是健康小明星”,从各个领域有意识地渗透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扎扎实实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因此,就要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邀请专业人员系统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方法。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内涵: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绪、性格、意志品质。如通过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尽力给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功感的需要等等。其次“爱字当头”,用爱心体察儿童的内心感受,及时帮助幼儿排除不良的情绪,缓解内在的心理压力;适时满足幼儿的心理安全需要;最后适当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让幼儿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如引导孩子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时可让幼儿增加交往频率,真诚关心同伴,学会宽容别人,进行换位思考,启发幼儿怎么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融洽人际关系等。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教师的心理维护,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俞国良博士打比方说,心理问题就像煮饺子,可能在幼儿园就“下锅”了,但到高中、大学才浮上来。心理问题一旦产生常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由此可见幼儿心理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教师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工作辛苦烦琐,加之社会的期望,同行的竞争,家长的苛求,这些都会对教师内心造成很大压力,很容易造成内心冲突,影响着教师的情绪情感,如果不加以疏导,教师便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幼儿园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教师的心理维护。工作中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以“情”管人,以“情”感人,尊重教师,激发教师们工作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体验成功,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幸福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平台,体会成长的快乐,体会被尊重和被需要的心理满足感。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家长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普及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来说更显重要。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们应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认识事物;做情绪的主人,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注重劳逸结合有益身心健康;有心理疾病,应及时诊治。


  总之,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联系,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社会、家庭合一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娜

  第7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玩沙游戏的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教育上极为重要,为了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现将玩沙游戏引入,意在使幼儿在玩耍享受的同时能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本文就幼儿心理教育引入玩沙游戏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由于幼儿年纪尚小,尚未有学习的意识,所以幼儿教育就显得有些困难,而此时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好时机,对此,幼儿教育把发展目光投向了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多所幼儿园已经引入了玩沙游戏,使幼儿在玩耍感受到快乐的同时,心理健康也得到发展。


  玩沙游戏就是让幼儿对沙子进行任意堆积建造建筑,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将他们眼中的周围环境真实的展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幼儿怕吃苦、没耐心、合作意识淡薄等原因让幼儿放弃玩沙,但一旦他们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就会不厌其烦的玩沙,这将帮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


  一、玩沙游戏引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玩沙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很有帮助,但是目前来看,还是有一部分幼儿园尚未引入,即使有的幼儿园已经引入这种游戏企图达到完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但效果却不大明显,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师过多的对幼儿进行限制。由于幼儿现在年龄小,教师在幼儿进行玩沙游戏时就会有过多限制,比如“不要随意动那些东西”、“大家不要自己凭空想象,要有根据的构建房屋”、“在构建房屋时小心不要弄脏了衣服”等等,这虽说是教师善意的提醒,但是这也是限制幼儿进行玩沙游戏的自由。过多的干涉就会使幼儿失去个性,在玩沙时也会畏头畏尾,不能够真正的进行自我创造,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二)没有建立合适的玩沙制度。尽管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很容易获得快乐,但同样的也会有不愉快,由于幼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当看到别人的作品比自己的好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下意识地霸占或者搞破坏。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没有制度的规定,就没有人告诉幼儿这样做是不对的,往往都是破坏过之后教师才补充说的。这就足以看出教师对玩沙游戏制度的不重视,这也就难怪玩沙游戏会出现不愉快。


  (三)缺少欣赏意识。幼儿玩沙是教师引领的,往往都会有时间的限制,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强,不一会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创造,而往往这类学生在完成作品时津津自喜,观看他人创造,这样也许会让幼儿产生一种自豪感,但重点是忽视了自己的作品,根本就不存在欣赏的意识。


  另一种幼儿是动手能力差,往往快结束的时候或者已经结束了还没完成,快结束完成的幼儿就会选择草草了事,得到的作品也多是敷衍性的,自然不会欣赏。而到了规定时间还没有完成的幼儿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放弃,就更不会有欣赏一说,即使是他人的作品。而欣赏却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如果按照这样的游戏模式进行,难免有些本末倒置。


  (四)缺乏合作交流意识。幼儿在玩沙过程中总是习惯自己建立,不容他人插手,这其中也许是因为怕被别人破坏,或是自己本身就比较内向。这样的方式错过了幼儿交流的机会,失去了交友的好方式,容易形成自闭心理。


  二、玩沙游戏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玩沙游戏之所以被引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游戏符合幼儿当前的心智,易被幼儿接受,而且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玩沙游戏引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点:


  (一)为幼儿在童年成长时期带来欢乐,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校初步印象,有助于以后学习。幼儿本就应该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即使进了幼儿园也不一定就是为了学习,此时,学习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为了给幼儿留下一个好印象,使其对学校没有厌恶的心理,这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二)开发幼儿心智,为幼儿以后的身心发展做贡献。玩沙游戏注重自由发挥,让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创造,这种方式有利于幼儿对这个世界形成初步认识与观念,开发心智,有利于以后的健康成长。


  (三)有助于幼儿美好品质的形成。幼儿时期十分重要,在这个时期可以培养一系列的优良品质,比如: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创造,不仅克服了自己的惰性,还可能形成坚强勇敢、不怕吃苦、乐观等美好的品质。


  (四)帮助幼儿培养基本交流、合作能力。在玩沙游戏中更容易使幼儿之间产生交流,当遇到不会的难题时,就会想到求助,教师往往只有一个,来不及对每个幼儿的问题进行解答,这就暗示幼儿之间交流,通过观点的聚焦,就有可能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玩沙游戏的具体实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关乎到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玩沙游戏备受青睐,如何更好地将玩沙游戏融合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极为重要。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必须建立民主的制度。玩沙游戏虽是幼儿间的小规模的游戏,但仍然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进行管理,另外此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最求民主。幼儿一旦想要用这些无规则形态的沙建立自己的建筑,就意味着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描绘这个世界。幼儿创造的作品多是他们当时关注的重点,当然不会想被别人破坏,这时就必须进行制度的规定。


  在制定玩沙制度时,要确保民主,也就是要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教师不要自己规定,毕竟大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一样。建议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想这些制度,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打破幼儿的自闭心理,另外,这种民主性的规定也让幼儿有了一种参与感与荣誉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玩沙游戏,更好地创造。


  (二)正确引领幼儿形成欣赏观念。当原本松散、无规则的沙变成了一个个稚嫩的建筑,也许教师会感叹,也会默默做比较,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结果无所谓,因为一番活动下来,原本的耐性早就被磨光了,又怎会有心情欣赏呢?教师要做的就是在作品完成后的评定比较,可以设立名次、奖励,这时的幼儿好胜心强,难免会想要比个高下。这就会使得他们有更多的耐心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别人的进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初步审美能力。


  当然,教师在评定时必须有一套说法,将每一个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适当的夸奖可以激励幼儿更用心的进行创造,有助于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教师在玩沙游戏中扮演的是旁观者也是指导者。当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哪怕幼儿的思想不够成熟,天马行空的创造,教师现在只需做的就是旁观,不干涉,这是对幼儿的尊重,也是对幼儿个性化的培养。当幼儿遇到难题,久久不能解决时,教师的角色就又成了指导者,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幼儿寻找解决方案。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知道幼儿选择合作,让幼儿领会到合作的好处,这样有利于幼儿交流能力的提升。


  (四)因材施教。幼儿此时年龄虽然都差不多,可其内在能力不同,教师不能够一味的进行统一教学,设定同样的任务,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幼儿的自尊,为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要想要正确的进行因材施教就必须清楚每个幼儿的自身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多关注幼儿在平时的表现,并对这些幼儿进行层次划分。能力低的幼儿,教师可以设立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其完成,并进行情感激励,重点是让幼儿注意力能够集中在任务上,并有意识的进行创造;能力中等的幼儿,教师可以设立一些一般的任务,重点关注这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能力较高的幼儿而言,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这类幼儿的创造性。


  (五)正确选择需要的材料。幼儿现在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要多了解这个世界一些,即使是一片树叶、一颗石头、一朵鲜花、一片废纸都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在进行玩沙游戏时,必须正确的选择材料,在幼儿沙子建造的建筑中,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辅助材料,因为幼儿此时的开放性思维使得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教师组织玩沙游戏前就必须选择好正确材料,幼儿总是习惯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这期间会出现质疑、不解、矛盾,但往往幼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维的散发,知识的储备。合适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幼儿时期最为敏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引入玩沙游戏是正确的选择。玩沙游戏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所以,优良教师团队也不可或缺,相信有了这些教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玩沙游戏的进行将相对简单,更容易实现。相信在玩沙游戏的加入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定将取得成功。


  作者:马盼丽

  第8篇:浅谈如何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的心理健康重要吗?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关心这个话题,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那么小,怎么会有什么心理的问题呢?可是近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离家出走、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损坏公物、伤害同学,甚至发展到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经调查发现,所有问题行为的出现,都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不懂得正确认识自己,也不会疏导自己的情绪,不懂得与别人相处,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境地的儿童,长此下去,就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性扭曲等,严重的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幼儿教育界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可见健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儿童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儿童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精神:“要求引导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有了健康的心理,儿童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那么,怎样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有没有哪些可行有效的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二、绘本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辅助,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图书。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生命。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即使是不认字的孩子,也能“读”出其中的意思。绘本都比较唯美,版式精到独特别,以填封面、扉页、下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给孩子读绘本,不仅能让孩子感受阅读的欢乐,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孩子的情绪情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更能让孩子体验到父母陪伴的快乐、幸福和安全感,而这将长久地留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力量。


  如绘本《月亮的味道》讲述的是乌龟、大象、斑马、长颈鹿、狮子、狐狸、猴子、老鼠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望着圆圆的月亮突发奇想:“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可是呢,不管它们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培养了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讲述的是芭蕾舞者贝琳达从小认真学习舞蹈,因为一双大脚没有得到评审的赞赏,评审们甚至冷嘲热讽,大大打击了她的自信心。贝琳达只得放弃芭蕾,在餐厅当起服务生来。虽然工作和跳舞毫不相干,但贝琳达依然态度认真,并把优美的舞姿带到了工作中,赢得餐厅老板和客人的喜爱,直到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所有评审们的赞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会了只要坚持梦想,努力不放弃,最后一定会梦想成真。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可见,绘本既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又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因此绘本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幼儿园要大力开展绘本心理健康教育。


  三、如何使用绘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制订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建构心育绘本课程体系


  根据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幼儿心理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发展和人际交往。因此结合林崇德、陈永胜教授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笔者认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5方面: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绪稳定、情感适度;意志坚强可控;个性和谐发展;人际关系和谐。根据这五个维度指标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发展需求、接受能力,在众多的绘本资源中进行了筛选和归类,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绘本课程体系(见表1)。心理健康教育绘本系列教材分为五大系列:认知发展系列:重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系列:重在引导幼儿认识情绪、学会表达情绪、学习调整情绪的方法。意志系列:重在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学会做事坚持到底。个性发展系列:重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自信心,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人际交往系列:重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同伴友好相处,善于与人交往。


  2.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绘本


  当我们建构了科学合理的心育绘本课程体系,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按部就班根据体系进行绘本教学。笔者认为,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调整心理健康的内容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小班的孩子刚入园的时候会哭闹得很厉害,不愿上学。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突然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他以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于是产生“分离焦虑”。面对孩子入园表现的焦虑问题,教师可以选择《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妈妈心、妈妈树》等绘本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孩子消除顾虑,相信爸爸妈妈永远爱他。其中绘本《魔法亲亲》讲述的是小浣熊该上学了,浣熊妈妈送给小浣熊一个“魔法亲亲”的故事。故事中的小浣熊,非常真实地反应出每个身处分离情境的小小孩内心的焦虑、恐惧和不安。幸好浣熊妈妈的“魔法亲亲”及时解救了小浣熊。这样的爱带给小浣熊十足的安全感和勇气,小浣熊相信不管在哪里,妈妈的爱都会永远和他在一起,他也就不害怕上学了。


  又如,班上要举行一个才艺表演,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了,可是有几个小朋友却不敢上台表现自己,总说自己什么都不会。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情况,选择《长颈鹿不会跳舞》《大脚丫跳芭蕾》等绘本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其中绘本《长颈鹿不会跳舞》讲述的是长颈鹿杰拉德的脚生来弯曲、不太会跳舞,每年他都担心灰在丛林舞会出丑。但是在蟋蟀的点拨下,他用心感受大自然的乐曲,从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步和节拍,跳出了独一无二的舞蹈。


  3.根据年龄特点和绘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考虑到还孩子的年龄特点。幼儿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冲动、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因此选择创设情境、活动体验等教学方式更吸引幼儿,让孩子既能听故事,也能“玩”故事。例如绘本《谁藏起来了》,就可以进行观察能力大比拼活动。这本书运用了精致的手工剪贴,巧妙地让狗、老虎、河马、斑马、袋鼠、狮子、兔子等18个动物朋友轮流躲藏、变换姿态,每次翻页都让孩子来猜一猜、找一找“谁藏起来了?”“谁哭了?”“谁转过身去了?”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可爱的动物们,并且在一次次的猜谜中不知不觉地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对动物特征的理解,提高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那到底是选择情境式教学还是活动式教学呢?我们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进行选择或综合使用。有的绘本比较抒情、娓娓道来,适合情境式教学,例如绘本《魔法亲亲》《猜猜我有多爱你》。有的绘本兼具游戏,确实非常有趣、好玩,还可以做手工、画画,适合活动式教学,例如绘本《谁藏起来了》《彩虹色的花》《小黑鱼》。


  (1)情境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这种方式是最受孩子喜欢的,符合他们好动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把自己想象成小兔子和大兔子妈妈,一起表演“妈妈,()有多(),我就有多爱你!”“爸爸,()有多(),我就有多爱你!”,向爸爸妈妈表达着自己的爱,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2)活动式教学。心理健康课是以孩子的活动和体验为主的,因此可以在绘本赏析后,增加一些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绘本《小黑鱼》中,蕴藏着一个很朴素又很伟大的真理:团结就是力量。因此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如何合作,我们可以在故事结束后,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让孩子一起小组合作完成一副“小黑鱼”的画,或者还可以组织小朋友玩“冲出包围圈”“踩报纸”“合作运球“等合作游戏,让孩子在品读绘本、回味故事的同时,能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


  4.指导家长进行亲子共读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教师的责任,更应是家长的责任。因此指导家长在家进行亲子共读,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对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有必要给家长宣传介绍心理绘本的积极作用,教给家长选择心理绘本和亲子阅读的方法技巧,共享心理绘本资源,还利用网络、微信群与家长一起交流绘本阅读的心得,使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心理绘本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并参与到亲子共读的活动中。


  作者:梁丽媚

上一篇:运动心理学现状及发展论文(共8篇)

下一篇:应用心理学改革发展的实践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