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性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欣赏(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19:33

  

第1篇: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但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职大学生不健康性心理的案例日益增多。高职大学生由于性冲动、遗精、手淫、单恋、失恋和感情迷茫、焦虑等性生理和性心理现象诱发的精神失常乃至自杀、他杀等现象屡见不鲜,婚前性行为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健全的性心理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其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职大学生性理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于2011年5~7月,对四川省5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按班级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旨在通过对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为加强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调研共发放《高职大学生性心理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58份,其中有效问卷405份,有效率88.4%。在调查的对象中,男生占56.8%,女生占43.2%;大一学生占70.9%,大二学生占28.4%,大三学生占0.7%;城镇生源学生源占26.9%,农村生源学生占73.1%;管理类学生占3.7%,理工类学生占60.5%,艺术学生占1.5%,农林类学生占8.4%,医药卫生类学生占14.6%,其他类专业学生占11.4%。问卷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整体对性认知、性态度、性行为等方面问题的认识已经走出“谈性色变”的误区,能够较为坦然地面对“性问题”,他们从学校正式渠道及网络、电影、文学作品等其他渠道中获得了一定的性心理卫生知识。但是,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与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高职大学生在形成性认知以及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凸显出学生整体了解性心理健康知识的强烈渴望与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等突出问题。


  1.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与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需要不完全相适应。对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满意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大学生对学校目前所开展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并不高,表示满意和较满意的仅占11.3%;不满意的高达39.8%。虽然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但高职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薄弱、滞后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性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求把握不充分、不全面、开展不到位,没有让学生从学校教育中更好地了解到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未能有效地解决其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认可度。


  2.高职大学生获取性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出现非正规化倾向。高职大学生正处于性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各种渠道获取性心理健康知识。调查统计表明,高职大学生获取性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出现非正规化倾向,获取性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可多选)依次是网络,占63.2%;同学、朋友,占61.2%;电影、电视占56%;报纸杂志、文学作品占53.6%。互联网络的普遍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方式。以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为主的传统性知识传播媒体与以互联网络为主的现代性知识传播媒体正相互交叉不断向青年学生输送着相关信息,影响了大学生获取性心理健康知识的正规化途径的选择。现代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现代传媒参差不齐,不乏色情低俗的性信息浸染高职大学生的心灵,危害高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正规方式开展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性知识,防止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健康的性心理,但目前课堂和家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主渠道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获得性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方面,从课堂、教师中获得的人数仅占18.3%,从家人(父母)获得的人数仅占10.1%,可见,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力量十分薄弱,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3.高职大学生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出现系统化倾向。调查中,关于应开展包括哪些方面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多选)一题中,性心理占73.8%;性生理占72.1%;恋爱心理占72.8%;异性交往占70.4%;性价值观教育占69.1%。可见,当前高职大学生对性心理健康认知的满足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性生理知识,而是希望在了解性生理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性心理、婚恋心理、男女交往心理以及性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向。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性心理、恋爱心理等主要内容有所涉及并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活动,但由于受课时和师资等条件的制约,在性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上缺乏系统性,在时间安排上缺乏连续性,在教材上缺乏统一性,且缺乏灵活生动的图片、音像等配套资料,在具体实施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了重视低年级、淡化高年级;以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为主,忽略系统长期的性教育途径;以性教育任务性的完成为主,忽略了学生个体性教育的主观需求等现象,出现了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真空。部分教师缺乏性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教育经验,难以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性美学等全面的教育。这种现状难以满足高职大学生对性心理健康知识系统性的需要,影响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高职大学生接受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出现多样化倾向。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哪些形式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选择中(可多选),以讲座及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最受学生欢迎,占55.1%,其次为希望学校开设性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分别占37.0%和27.9%。性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得不是很顺利,效果不理想,这与性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侧重于传授性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参与性,学生感到针对性不强,枯燥无味,长期下去必然影响教育效果,导致教育对象的流失。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性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形式的需求,他们渴望在掌握基础性性知识并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学习、探讨和交流有关性的问题或困惑。然而,以对话、交流活动为呈现形式的讲座、团体辅导会受人数、时间的限制,导致受众性低、涉猎内容不系统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开设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思考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为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高职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把性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体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学院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应定期听取专门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工作任务,解决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完善和健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中,配备专职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性心理咨询工作。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大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保证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确保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把握高职大学生身心特点,丰富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高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就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而言,高职大学生已经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其性的情感、思维和意识变得异常强烈,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迫切希望与异性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在这一时期,高职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性生理、心理知识,但由于获取性知识来源途径的狭隘、非正规化倾向选择以及性知识的不系统性,使得他们的性认知水平存在偏差和盲目性,科学性观念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性生理发育与性心理发展的冲突、性生理需求与性社会意识和规范之间的冲突十分明显,由此而引发诸多的性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根据高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至少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美学、性社会学的教育。高职院校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应充分把握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掌握他们对性知识需求的趋势和层次,以正面讲授科学性知识为起点,以塑造健康的性心理为主线,以强化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为核心,不断丰富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适应高职大学生不同阶段出现的生理心理需要。


  3.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地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尽快把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覆盖全体学生,建议在大一开设性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二、大三开设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形成系列课程体系;要加强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符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将常规教育形式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性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定期举办针对不同年级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注意各个年级讲座主题内容的系统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开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教育平台,建立网络咨询室,开办专题教育网站(网页)。三是把性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结合起来,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主动把性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职大学生的文化与技能知识的传播系统中,把性心理教育与专业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使高职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性心理教育;要主动地把性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内化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中,适时对高职大学生的性认知、性行为、性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作者:黄天贵  蔡晓丽

  第2篇:广西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由于不健康性心理而引发的心理案例日益增多,高职生性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广西属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传统封建思想以及地方文化的影响,广西目前针对高职生的性心理教育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高职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于2014年1月至7月,对广西区内的4所高职院校的253名在校学生按班级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旨在通过对广西区内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为加强广西高职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使广西高职生的性心理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53份,回收率达到90.4%,在调查的对象中,男生占48.2%,女生占51.8%;大一学生占45.1%,大二学生占29.4%,大三学生占25.5%;城镇生源学生占29.9%,农村生源学生占70.1%。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自编《广西高职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卷调查表》,对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性道德、性知识等关于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发现,广西高职学生与全国大部分城市高职学生所表现的态度基本一致,对于“性的话题”能正确对待。但是,也存在着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性心理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各种保障机制缺失或严重滞后等问题。


  1.广西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对性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数据显示,90.8%的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大学生性心理特点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懂得的。但是,对于学校性心理及相关课程有没有达到学生的需求,“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占60.5%,“不同意”的占12.6%。关于“你所在的学校经常在宣传栏内进行性教育的宣传问题”时,“不太同意”和“不同意”的占79.5%。具体情况见表1和表2。显然,近年来虽然广西各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加大了教育投入,但是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仍然还存在着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或严重滞后等问题。学校没有对学生性心理健康知识需求给予充分的重视,把握不充分、不到位,在提供给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知识方面太单一、不系统,很难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性心理问题。


  2.广西高职学生了解性心理相关知识路径多样化,呈非正规化趋势。广西高职学生获取性心理相关知识的途径呈多样性,如表3所示,广西高职学生获取性心理相关知识的路途有通过朋友、家庭父母、书籍以及网络,其比例分别是:朋友73.9%、父母49.5%、网络42.7%、书籍33.6%。广西高职学生更愿意与朋友来讨论性心理相关的知识,而本应该成为他们性心理方面引导者的学校老师与父母还有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加之,目前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高职学生必不可少的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现实是,现代传媒与网络发展的利益化与部分管理的不正规化,现代传媒充满了色情暴力与色情低俗,对于对性心理知识充满了好奇与渴求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引导与渲染。学校开展正规化、系统化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能确保学生学习的科学性,能有效防止各种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促使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相辅相成,有助于广西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3.广西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实际引导性不强。现代经济与社会的高度融合与快速发展,使得对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性生理卫生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你更想具体了解成孕、避孕的知识”,选择“完全同意”与“基本同意”的占60.1%,而对于现在比较敏感与普遍的一个问题,“你系统的学到过同性恋的相关知识”选择“不太同意”与“不同意”的占78.5%。一些认为比较传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包括如何与异性相处以及性道德观的教育在调查中也得到了学生的学习认可。可见,在保留常规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同时,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中,还应加入更多的与学生身心以及社会性心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生希望在性心理、婚恋心理、男女交往心理以及性伦理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得到系统化的教育。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使用的大部分教材在性心理健康这块基本是缺失的,即使有部分高职院校心理课教师在实际上课中会加入部分内容,但是内容章节少,缺乏灵活生动的图片、音像等配套资料,广西高职院校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出现了真空现象。


  4.广西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过于传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调查发现,到目前为止,“你所接受过的性教育均是采用教师讲课的方式进行”,选择“完全同意”与“不完全同意”的占52.9%。其次,“希望学校开设性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完全同意”与“不完全同意”的占88.1%。“你们的性心理课,常常是采用上课讨论的方式”,选择“不太同意”与“不同意”的占85.3%。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广西高职院校中没有开展得很顺利,这与性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过于单一有很大关系。当前,广西高职院校的性心理课授课方式主要是传授型的讲课方式,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性不强,枯燥无味。教学手段也是单一的黑板讲授或PPT文字课件,音像、图片等手段很少。尽管有部分学校也有开展过讲座、团体辅导等有效途径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上课教师缺乏性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教育经验,很难对学生进行性伦理价值观、性美学、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这种现状难以满足高职学生对性心理健康的需要,影响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思考与对策


  1.加大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各项保障机制。高职学生实施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是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但是,由于广西高职院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是边缘性课程,因而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还不高。所以,在加强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中,需要先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专业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可以不断完善广西高职院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除了通过经费投入来保障,还需要通过高校引进、加强现有教师在职培训与深造,聘用社会专业机构人员与专业医务工作者等多种渠道,形成专、兼、聘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应加强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大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他们能帮助高职学生处理好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2.结合广西高职学生性心理发展特点,丰富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其已进入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所以应根据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开设广西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使高职学生既具有良好的性认知,又具有正确的性态度并形成良好健康的性行为,最终拥有健康的性心理。广西高职学生阶段的性心理教育应该全面、系统和深入地介绍相关知识,在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要讲全、讲透。课堂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抱着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学生实施性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地补充高职生关心的、热点性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适量的教育,把握分寸,防止过度。广西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性美学教育、性社会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对教育内容的载体,高职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更应大胆创新、群策群力,加大教材建设的人力与财力投入,建设一批高质量、可操作性强的教材。同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团体辅导、参与式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多方合作,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广西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体系。一是对于高职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尤其是针对广西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多民族地区,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应多方共同合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健康常态的性教育环境,才能使广西高职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长期有效地开展。二是加强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广西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高职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一时开设性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设性心理健康选修课,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建设还处于开发期,核心教材的建设应根据广西高职生的性生理与性心理特点,组成课程、教材建设教师团队,形成具有广西高职特色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三是多种教育手段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材的课堂讲授将不再是高职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手段,可邀请性心理教育方面的著名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到学校开设系列专题讲座,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各专业课程之间相互渗透,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都是很好的渗透课程。利用学校宣传栏以及校园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等公开宣传、网络平台,给广西高职生提供更便捷、快速、实用的性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作者:龚剑

  第3篇:探索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之路


  1引言


  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提出了“两性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并提交了《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两性教育课程的建议》,提出在中小学专门开设两性教育课。这一提议被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性”作为一个传统教育的禁区,一直被选择性的忽略。但是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现象,包含丰富的科学内涵,在个体的成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着眼于性科学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个体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质,贯穿于性的成熟过程,不仅包括生殖知识,还包括两性识别和认识自身的内容,并从学校教育出发,结合家庭和社会影响的整合的体系。本文从整合的角度,探讨性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的运用和实施。


  2整合各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2.1性心理健康教育起始


  从何时开始性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大多数专家的观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安排在孩子性生理和心理发育之前,最适合开始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在10岁以后。据调查,我国大中小城市少女初潮时间大多是小学五年级,而少男初次遗精时间是初一下学期。而这些数据显示,个体的性成熟有逐渐提前的趋势。①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就指示:“一定要把性卫生知识告诉青年人,要在女孩来月经之前,男孩发生首次遗精之前把有关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而由于这方面教育的空缺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案例数不胜数。据中国人口网统计,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少女已达150万人次,20岁以下占71.3%,最小年龄为14岁。引流产比例逐年升高,引流产次数最多的高达8次。性泛滥导致性疾病更为普遍和严重,仅以艾滋病为例,50%艾病毒感染者是青少年,每天有6000名青少年被感染。鉴于此,性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刻不容缓,这既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青少年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保证。


  2.2各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差异


  首先,在性心理健康教育设计上,针对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发展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标准,编制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可以普及一些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青春期的知识,让孩子们预知自己即将面临的身心的巨大变化,从而缓冲其不适应性。初高中阶段,大部分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漩涡之中,真正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遗精,初潮,异性交往,同性依恋,等等。大学,个体进入青春期发育末期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个体,他们面临的更多是恋爱,性行为认知的问题。人的发展连续的过程,前后衔接,相辅相成,从个体性启蒙到成熟,延续一生。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要站在个体发展观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分别提出不同的认知和行为要求,将性心理健康教育从启蒙开始延展到成年,形成科学的体系。


  2.3不同性别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差异


  此外,不同性别的性教育也存在性别差异。自古以来“男女有别”的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也渗透到了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男女分离得模式。考虑到男女个体在性成熟,无论在时间、周期、特征等差异,适时的分离有利于教育效果。但是,性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不同性别间互相了解,自身性别身份,性别价值认同、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分离的同时,如何让分离与结合相统一,这就要在教育的内容、时间、程度上把握,从而促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共同发展。


  3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整合


  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讲解和传递,更是与之相对应的一切心理咨询和活动的总体结合。性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全体学生,而学生间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如性格、能力、认知、体质、成长环境等等。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性”心理问题的难以启齿而代有隐蔽性。这些问题如若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很可能发展成各种性心理疾病和障碍。这个时候心理咨询的辅助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需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有专门的心理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由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从业人员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职业资格认证,以及丰富的咨询实践才能上岗。因此对心理咨询人员的要求上比心理健康老师更高。而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并具备这样的人员,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是流于形式。甚至有学校任用一般的思想政治老师做心理咨询人员,效果只能是得不偿失。鉴于此,要规范心理咨询室管理,做到人员、机构、管理、服务到位。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和技术性指导,培养自己的知识过硬、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人员的队伍。(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17页)


  除此而外,心理咨询室还应当负责学校整体性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评。性心理健康水平测试不是简单的能力测试,不能简单用常规的应试教育的分数的高低判断性心理健康的水平,而需要要专业的标准化量表进行鉴别诊断。②通过专业的统计软件分析样本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修编已有量表,发展适应本地区、学校,不同年龄层次的量表也是学校心理学咨询机构工作之一,从而从实证的角度把握不同个体的性心理发展特征,及时发现问题样本为性心理健康教育积累更多的实证资料,建立学生性心理发展档案,从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服务。


  因此,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在性教育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整合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家庭小社会。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导,家庭和社会教育是辅助和支持。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也应该包括学生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他们对性知识的掌握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和知识讲座的形式补充他们的性知识。此外,学校和家长要多沟通及时全方位了解孩子的性心理健康状况。


  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对于目前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开始性心理健康课程无疑会占去额外的时间,因此有教师、家长质疑一周40课时已经被安排得满满的,无法在安插额外的课程。社会主流媒体应该发挥其主导优势,积极宣传性心理健康教育,加深社会各阶层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并利用电视台、广播、网路、报纸等各种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针科学的的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栏目。有数据显示,影响中学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报刊杂志为42.5%,影视广播为47.7%,电脑网络为36.4%,学校老师为8.5%,父母为2.4%。对社会上充斥着歪曲的性知识,性观点,性态度,尤其是网络上的的不良信息,学校和家长要给与正确的引导,有关部门也需要及时清理整顿,加大罚款力度。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总之,我国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才刚刚起步,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要多借鉴先进的经验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不仅需要理论上探讨还要在实践上检验,拓宽理论,踏实基础。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科学的性知识、性观念和性态度,能够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实现自己的性别价值。做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社会经济和谐稳定蓬勃发展的需要。


  作者:廖礼惠  王晶

  第4篇:利用网络技术开展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由于营养状况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当代青少年性发育年龄呈逐渐提前的趋势,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发生的年龄也在提前。但我们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整体上来看却相当薄弱。青少年性发育提前的年龄基本上处于小学六年级时期,而学校的性教育一般安排在初中,相对来说显得滞后。这种性教育没有及时跟进的现实很容易引发青少年各种性心理问题。性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知识的教育,也是人格的教育和心身健康的教育,是现代文明人必须接受的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了解性知识、满足对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健康正常的性心理以及对预防性行为偏离和性犯罪,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教育也应运而生。网络教育以其跨地域、跨时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学习知识的要求;又以其趣味性、信息的丰富性与快捷性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宽青少年性教育空间,是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青少年性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人的方面,如父母、教师、朋友和同学等;其二是文化传媒方面,如书籍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等。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与教师和父母之间在性知识方面缺乏坦诚的沟通与交流,而同辈群体则同他们本人一样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青少年大多借助各种大众传媒来获取性知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足以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相抗衡,成为“第四媒体”,网络独有的特征更使其在青少年获取性教育途径中备受青睐。


  1.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快捷性,能够满足青少年对性奥秘的探究心理


  网络以其巨大的信息资源、及时快捷的信息报道,深深吸引着青少年。通过互联网,青少年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轻易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网络不仅能及时提供丰富的性知识,而且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紧紧抓住了青少年的特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采纳。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不只是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神秘世界的一扇窗口,而是为他们满足求知欲创造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


  2.网络的便捷性、生动性,有利于性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空间、形式与内容的拓展


  青少年对性的认识难以通过公开合理的途径得到满足,因而用隐蔽的、纯粹个人的方式进行探究就成为一种必然。由于网络不受时空限制,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浏览网上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源而获得帮助,甚至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资源进行浏览而获得帮助。又因网络整合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事例,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完美场景,声情并茂,这就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在线虚拟体验、网络聊天等轻松的参与方式,提高认知,从而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


  3.网络的自由性、自主性,符合青少年性观念的个性化特征和主体化趋势


  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人对性问题不愿依赖他人权威,而是崇尚个人感受,根据自我意识和观念进行活动,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和主体化趋势。而网络崇尚的正是自由与自主,这里没有权威,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人物,交往者来去自由,对性问题的讨论可直抒胸臆。如果遇到不喜欢的讨论对象,或遭遇到尴尬局面,可及时退出交谈,完全符合青少年性观念的自主性趋势。通过自主寻求他助从而实现自助,网络可以极大地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


  4.网络的隐匿性、互动性,营造了宽松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保护了青少年性意识的私密感


  很多青少年在遇到困难和感到迷茫的时候,由于对性问题的私密感和羞耻感,他们不愿与别人很好地沟通和交流。然而,网络中的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等交流平台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者与青少年之间构建了一种轻松的交流方式。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可以是虚拟的、数字化的或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在这种虚拟条件下的交往,避免了面对面的压力和尴尬,这就会使青少年不必担心社会评价,消除了种种顾虑,尽可能真实详细地陈述心理的困惑和自己的需要,这样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者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状况,采取恰当的措施为其分忧解难,给予心理上的帮助。


  5.网络的普适性,对青少年产生了较强的亲和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深入生活,并且成为喜闻乐见的工作和生活载体。青少年占了现有网民的一大部分,他们接触网络、了解网络、接受网络,所以性心理健康教育一旦融入网络,便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展现了无穷的魅力。


  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网络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间接性、无法监控等缺点,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网络资源内容丰富,但良莠不齐,有催人奋进的,也有使人堕落、腐化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者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必须“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向青少年提供科学的性知识,培养青少年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来应对性问题。同时,性心理健康教育者还要指导他们科学、规范、文明地对待网络资源,做一名高素质的网民,确保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2.针对性原则


  网络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根据青少年年龄的差异、接受程度和成熟程度安排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既要针对多数青少年进行性知识的公告和普及,也要针对少数人群进行个别指导和服务;最后,还要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处理性心理问题。


  3.参与性原则


  网络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其教育活动应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青少年被动浏览学习的过程。强调青少年的参与,目的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在互动中实现对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律行动。性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利用网络中各种互动式手段和方式,充分启发和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中,提高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4.不激发性欲的原则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青少年性成熟期到来以后,再以教育方式来制止性欲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网站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性知识、性心理和性道德进行科学的正面阐述上。在内容与方法上要讲究分寸,注重教育艺术。


  三、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突破传统观念,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网络给性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


  学校和社会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要看到网络在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网络接受性心理健康教育已是时代的潮流,不争的事实。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教授曾指出:“生理上的要求和心理上的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封闭不了的。而且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越封闭越会诱发他们对这方面的注意和追求,而且是不正当的追求。”[1]既然我们无法堵住它,那么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它。实践中,并非因为不准、因为“堵”,而杜绝了青少年接触网络,相反,因为“堵”,导致有此种倾向和行为的青少年封闭了自己的心理,截断了教师了解他们的途径,并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其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其性心理发展出现障碍和困惑。


  2.合理开发利用网络环境中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形式分为三类:一是网络作为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载体。运用网络,制作令人耳目一新、功能强大、形式多样、适合于青少年的软件或课件,作为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活动、课堂教学或团体辅导的辅助工具,以增强其情景性、形象性、生动性和互动性,提升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二是网络本身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供着丰富的心理辅导案例、鲜活的心理活动方案及心理健康测量表等。众多网站中大量的素材都是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资源。三是运用网络技术搜集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键入关键字,便能轻松地得到所需的各类信息,这是找寻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最快捷的、最有效的方法。


  3.采用全新的网络性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网络的多维度刺激,已明显构成对单一感知度的传统性教育手段的强有力挑战。网络使用声、文、图、像来表达教育内容,无疑对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教育效果是切实有效的。网络的“交互”式传输方式,也改变了单方面的灌输和空洞说教的传统方法,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交流。


  一方面,学校的校园网上要建立性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性知识和性问题,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发展优良的人格。另一方面,性心理健康工作者与青少年要以网络为平台,以论坛、聊天室和电子邮件等为媒介进行互动交流,实施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


  4.规范网上行为,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自律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的“功”与“罪”,提高青少年判断和选择性信息的能力。通过讲座、论坛、报刊、黑板报等进行宣传教育,努力增强青少年上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性心理、性道德。通过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对是非、美丑、正误的判断能力,对事物的选择、吸收和运用能力,保持自我约束、坚守社会规范的自律能力。只有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才能使青少年遇到网络中各种性质不同的性信息,不至于放纵欲念,迷失自我。


  作者:赵勇

上一篇:幸福心理学的表达研究分析论文(共3篇)

下一篇:自我认识心理学构建的启示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