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职场心理学感悟论文分享(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08:14

  

第1篇: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知识传递的过程,又是情感傳递的过程,这一点已被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接受。英语教学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学习环境、学生自身的天赋、教师的水平等)外,还涉及学生本身学习的情感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包含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状态两个方面,自信和兴趣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课堂教学如何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形成渴望学好英语的心理气氛?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的学习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本人认为增强自信、培养兴趣、注重意志、控制注意力、克服害羞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做法。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前提。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学好英语,可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把英语学的很好,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英语学的较差。这部分学生其实也很想把英语学好,由于智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的英语成绩很差。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早已挫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认为不管自己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把英语学好,慢慢地也就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做出客观的判断,分析他们的薄弱环节和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成功体验。其次,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指导,对多数学生予以切实可行的关心,帮助他们弄清成绩差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必要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做的练习,要面向全体,分开层次,承认差别。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他们完成。这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喜悦,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逐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经常在实验室里连续几夜地工作,有人问他苦不苦,他回答说:“一点儿也不苦,正好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理世界的秘密。”他正是靠着这种对物理的特殊浓厚的兴趣,成为文明中外的物理学家。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勤奋刻苦地去学,并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好多学生学习优秀,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多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反之成绩差的学生则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稍不注意,他们的内驱力就会逐渐消失,甚至心理扭曲变形。作为教师,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巧妙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


  例如,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语言情境,让他们置身于真实和半真实的情境中感知语言,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必要时,配上真实的表演道具,使学生勇于开口,乐于参与,学有所得。语言情景多种多样,如课前的值日生汇报,学生自由会话,师生会话,看图说话,复述课文和表演课文等,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符合他们既能表现自我又可为集体争光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


  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学好英语是需要意志和恒心的事情。有的学生学不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恒心,意志不坚强。具体表现是,取得一点成绩就热情高涨,遇到一点儿挫折就心灰意冷,不能善始善终。对于这种学生,除了要在思想上教育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布置朗读课文,抄写生词等家庭作业后,对于这种意志不坚强、缺乏恒心的学生,要加强监督,着重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不让其惰性滋生、蔓延,并有计划地经常搞一些以班、组为单位的“单词记忆竞赛”,定期做循环式的听写检查并登记成绩,比一比看谁掌握得好。经常开展这样的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恒心,锻炼学生的意志。


  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思考建立联系的过程,理解知识对象的过程。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力很重要,有的学生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上课效果自然就好,有的学生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上课效果自然就差。所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还要密切注意学生思维的进展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调节课堂的气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挂图、实物、教具的演示和提问释疑、对照比较、创设情景等方法,不断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师同步。


  五、清除学生的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常常使一个人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教师应设法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开口,用英语和学生对话,和老师对话,多练习。这样学生的害羞心理消除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上学英语的气氛也会调动起来,效果自然就会好了。


  作为一名从教中学英语多年的教师,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活动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过渡阶段,只要教师遵循心里发展规律,讲究科学的方法,就能调动学生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刺激兴趣、激发动机、稳定情绪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千变万化,需要我们潜心探讨,必有所获。根据学生的情感因素,只要我们的方法得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作者:杜玲

  第2篇: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数学预学中的运用


  一、预学、积极心理学的界定


  预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学教师要教授的新课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如预先学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而帮助这些学生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学。通过预学,不但可以缩短他们在学习上的差距,还能使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摸索出一套自学的好方法,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享受成功的幸福感。如果我们的预学案设计能从多了解儿童、关注儿童的视角给予多一些鼓励和期待,这样就能使儿童去愉快预学,那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来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数学预学活动中运用积极心理学,从儿童的视角来设计预学内容,让儿童愿意学数学,把数学当作是一种好玩的、有挑战性的游戏,从而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幸福感。


  二、预学的小改变带来了大幸福


  (一)激励型预学案的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旧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旧知识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材本身的编排也十分重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之间迁移,掌握新的知识。我们只有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用儿童的视角精心设计激励型预学案,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乐学。


  在“圆的面积”这课的预学案设计中,我注重了迁移—运用—拓展的设计理念,做了如下设计。


  1.自学例7——我能行。通过例7的学习,你知道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吗?


  2.回忆。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时都运用了()的方法。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你打算怎么办?


  用准备好的圆片剪一剪、拼一拼,做一个能干的我、聪明的我,试试吧!


  3.我的研究报告。


  (1)我们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我来露一手:贴图展示)


  (2)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比较:


  圆的面积=,S=。


  4.最棒的我——我的新发现:。


  学生在学习圆的知识之前,已经有了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经验,已经渗透了转化的思想。通过预学案的提示,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实践,再加上教师的鼓励语,学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预学,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紧扣学生不明白问题来讲解。这样的课堂针对性更强,更高效,教师还有时间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都体会到了课堂带来的幸福感。


  (二)反思型预学案的设计


  数学练习课是学生对新知巩固、总结与反思的最好契机,除了新授课要给学生预学案外,复习课更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儿童的视角,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合理安排、设计预学案,让学生不觉得复习课枯燥乏味,在自己积极地归纳整理中,更好地发挥练习课的作用,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上一个台阶。


  在进行“分数乘除法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预学案: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现在我们就使出“洪荒之力”,闪出智慧的火花,将这两个单元进行一个总结和复习,相信你会做得非常棒的。


  1.理一理、做一做。


  2.画一画、编一编。


  45×23表示:,


  画一画:


  编一编:中山东路进行道路改造,一个工程队每天修路45


  千米,?


  3.(我是小老师)想一想,找一找。


  推荐三道自己平时特别容易错的分数乘除法题,让同学们做一做吧!


  4.总结反思。(争做“数学小达人”)


  通过这个预学案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这样的预学案,学生能积极面对,个个争做“数学小达人”,激发了他们复习整理的热情。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整理知识点,找易错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又通过课堂的交流、与同学的整理进行碰撞,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个学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找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


  (三)实践型预学案的设计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是新课标里所提出的。在教学中除了数学概念课、计算课,大都离不开生活实际。预学案的设计中关注实践性,设计更贴近生活的内容,学生有兴趣并能积极地完成。在教师的鼓励、家长的期待和自己的努力下,动手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愉快地体验学习带来的幸福感。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学案。


  同学们,你们经常玩一些如“剪刀、石头、布”“掷骰子”“翻扑克牌”等决定输赢的游戏吧?你仔细研究过在商场、超市看到的抽奖转盘吗?这些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游戏公平呢?


  1.掷骰子,点数大于3的算优优赢;点数小于3的算秀秀赢,这种方法公平吗?为什么?


  2.抛硬币的方法公平吗?为什么?


  3.自己想一想,再试一试,把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修改一下,使它变得公平。


  4.你还能自己设计出一些公平的游戏规则吗?


  5.我的收获:;我的困惑:。


  这样的预学案,让学生们充分的动手实践,去体会、去研究、去理解,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最后的收获是给学生一种自我满足感和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完美的体验,数学课堂的幸福才能真正拥有。


  三、预学的幸福感


  预学是一份内容丰富的学习“自助餐”,从儿童的视角设计预学案是对教材的调适,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材意图。儿童在预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乐此不疲,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份好的预学案,不仅体现了教师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心路历程,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预学案探究学生自己的问题,记录学生构建知识模型的过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无限的创造力,让学生体会到它带来的自信、成功和喜悦。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从儿童的视角设计出一份好的预学案,在预学案的引领下,以积极的心态愉快地进行预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做”数学的机会:活动自己参加,方法自己选择,练习自己设计,结论自己概括……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學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幸福感大大提升。同时,教师也能借助预学案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控自己的教学,师生愉快地教与学,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张莉

  第3篇: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微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形式,只要对其合理地进行运用,就能对人类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音乐心理学是利用相关知识,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以及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并运用到儿童音乐教育之中,能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整。什么是音乐心理学,如何在儿童音乐教育中有效利用音乐心理学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一、音乐心理学


  所谓音乐心理学,英文为“psychologyofmusic”,就是指利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式方法,对音乐和人之间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该科学包含的内容极广,不仅包含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而且美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等理论也涵盖在其中。专业学者会借用心理学研究的方式,对人类的音乐行为以及音乐经验的心理学现象进行解释与研究。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有着一定分类,不仅会对音乐、对人心理产生的变化探究,同时还会对“音乐对疾病的作用”以及“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等方向进行研究。随着音乐心理学这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探究内容也更加细化,像音乐治疗学与音乐教育心理学等等,在人类的“心理健康工程”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在儿童音乐教育中,音乐心理学的应用方式


  (一)儿童心理特征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儿童时期,人类的性格较为活泼,很难长时间保持一种听课姿势,根据这些心理特征,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可以进行互动的音乐,将课堂教学“活起来”,这就是一种利用音乐心理学对儿童进行引导的音乐教学方式。例如老师在向儿童教授《拍手歌》时,就可以让儿童与老师一起,跟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起来,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拍手以及跺脚等方面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也通过动作让儿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符合儿童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整体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二)“成熟理论”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当儿童音乐教育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儿童的音乐综合素养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这时再对儿童进行音乐能力培养以及音乐相关知识点教学,就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儿童也会因为自身的进步,而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以及自豪感,会更加坚定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就“成熟理论”角度而言,人类的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顺序与方向的,如果老师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合理对音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进行设计,就能保持儿童这种学习的心理,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此时,老师也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使儿童通过大量动觉与听觉的鍛炼,切实优化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从而将音乐心理学以及儿童音乐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对儿童的心理以及音乐能力同时进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教育中如果要利用成熟理论开展音乐心理学,是有一定时期以及条件要求的,一旦教学条件不足或者错过这一时期,成熟理论的开展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音乐教育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所以在使用时,必须要对儿童生理成熟程度进行解,这样才能便于音乐学习能力培养教育的开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儿童审美能力培养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音乐不仅能够给人们的听觉带来享受,同时还能向听众传达出音乐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让听众通过音乐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影像,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心理学将音乐教学环境以及音乐韵律结构结合起来,进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要利用音乐教学,对儿童的音乐音响分辨能力进行强化,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并要运用儿童丰富的想象能力,逐步对儿童的审美情感进行提升,从而对儿童的审美心理能力进行优化,可谓一举两得。


  (四)内心音乐听觉能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所谓“内心音乐听觉”,指的是即便是在结束以后,人们还是会因为听觉想象而出现音乐持续发声的情况,或者是利用音乐知识对乐谱进行识别而在头脑中形成的音乐。在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当音乐播放完毕后,儿童还会对刚才的音乐旋律存在一定的印象,但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印象就会弱化,而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内心音乐听觉造成的。老师在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时,不仅会要求儿童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更加希望儿童在课下也能记住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感悟。为了确保音乐听力的教学质量,老师应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内心音乐听觉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响培养的基础上,对儿童的听力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


  三、结束语


  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儿童的音乐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而将音乐心理学添加到儿童音乐教育之中,可以使儿童音乐的教育方式因为更加紧贴儿童的心理特征,而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因此音乐教育者应对儿童音乐学以及音乐心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将音乐心理学与儿童音乐教育有效融合起来,进而为儿童创建出更加优质的音乐和心理学习环境。


  作者:金美玲

上一篇:直销心理学发展趋势展望论文(共2篇)

下一篇:影视艺术心理学论文范文欣赏(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