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运用思考及渗透策略论文(共6篇)
第1篇:浅谈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从事小学教育很多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让每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的心愿。但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也使很多年轻教师头疼不已。我们班上就有9名单亲家庭孩子,因父母离婚,死亡等不幸的家庭事故等、巨大打击,导致出现自卑、孤僻、敌对以及厌学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他们心理比一般孩子脆弱,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特别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引导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
单亲家庭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形成初期和形成后期两个阶段。在形成初期,有的家庭由于经历了亲人早逝给孩子带来的不幸和痛苦。有的家庭由于父母不和,家里闹得不可开交,孩子得不到片刻安宁,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不安和恐惧。这种不幸的遭遇和环境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在形成后期,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不能同时得到父母的爱,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的完美、和谐、和幸福。特别是领养孩子的一方,如果不能和孩子和睦相处,用全部的爱去抚平孩子的心理缺陷,反而把孩子当作“出气桶”,时常随意打骂,只顾自己寻欢作乐,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我班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
面对目前我班由于家庭的变故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幸,造成心灵上莫大的创伤,虽然造成单亲家庭孩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反映在孩子的心理上,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之处。
1.自卑消极心理。
小龙是自卑感强的学生,他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心,他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以至于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2.逆反心理。
小莉是凡事不加分析地反抗和抵制的学生,她使父母双方关系紧张,交往难以健康发展,她的逆反心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她的主体个性心理表现为反叛心理。
3.仇视、报复心理。
小明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由于对父母的憎恨扩展到对学校老师同学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仇视身边的人,甚至仇视整个社会。
4.自暴自弃心理。
小华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对父母失去了信任,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人也很冷漠,甚至产生对温馨家庭生活学生的嫉妒与憎恶的变态心理,他认为,自己从现在开始没有人表扬,鼓励、不努力也没有人批评,所以干脆不努力,学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放弃了进步的一切机会,从而不断的走滑坡路。
5.嫉妒、自恋心理。
小萍由于家庭的残缺,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和优势、荣誉和成绩十分不满,报有憎恨情绪、冷嘲热讽,甚至有不道德行为。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欣赏。觉得自己才貌美,抱怨别人不重视他人。
三、我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措施
1.給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点温暖。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孩子爱的天平是失衡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我要把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东西,让他们从老师这里得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2.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自理技能。
特别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他们远离父母,我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自理技能。我传授他们一些自理技能,以使他们自理时能少走弯路,从而尽快学会照顾自己。我在班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自理”活动竞赛。本班有个女生小莉,刚来学校时不会洗衣服,不会洗饭盒,经常要其他同学帮她做,后来经过这些自理技能的教育,她后来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建立倾吐驿站。
写日记是自我倾吐方式之一。班上我设立心理咨询投送箱,成立“班主任信箱”,我对信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疏导和矫正。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他们提供了讲心里话的机会。
4.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我告诉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除此之外,我积极向离婚家庭父母宣传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使家长继续承担起监护、抚养、教育孩子的社会责任。
5.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要以身作则,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同时,避免当谈论敏感的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要有意识地给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多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在班上,我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手拉手,一帮一”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
总之,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不仅关系着他们是否能够成材,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是否能成为真正的人。教师必须为他们指引一条健康的心灵之路,积极探索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创造出各种方式指导他们走上坦途,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以十二分的爱心,十二分的理解走进单亲家庭子女,为之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心理疾患也就定能及时得到纠正。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影视、广播、报刊,传授教育单亲家庭子女的科学方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了解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思想状态,及时和学校其他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这些孩子一片阳光,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好的融入学习生活中,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一片蓝天。
作者:李云兰
第2篇: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三大主修科目的其中之一,具有课时长、基础性强、涵盖面广等特点,更因为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行之有效。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具体的实践策略,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从写作方法教学中找寻心理教育突破点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组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部分之一。而写作教学中又以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为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包括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变换各种表达方式以及尝试各种表现手法等,常见的表达方式指导包括: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而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的指导包括:比喻、借代、夸张、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的指导就更加具体和深化了,一般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作为知晓性知识传递给小学生,而不作为详细要求。写作方法的指导在写作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从这一实践中找寻突破点。
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先举一个例子,如“路边的花儿,红得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这句话中,将盛开的花比作了燃烧的火焰。然后,教师再让小学生举例,如果自己举不出,可以和周边的同学探讨,如此,小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既能学到写作方法的妙用之处,又能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结交许多好朋友,有利于小学生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二、从写作内容教学中找寻心理教育突破点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内容的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开展写作内容的指导教学,其目的是让小学生真正有材料可写。因为在实践中,笔者时常听部分小学生抱怨,“老师,我不知道写什么?”造成这一实践困境的原因,其一是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不太丰富,因此在写作时往往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其二,就是小学生平时阅读量较少,如果学生平时注意阅读积累,那么心中自然有料可用。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实践困境,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展小学生的见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更精彩,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比如,教师带领小学生去周边的旅游景区,参观我国各种名胜古迹,让小学生在游玩中放松心情,暂时将繁重的课业负担放下,开阔自己的视野,这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具有重要的帮助。邻近乡村的学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田野踏青、放风筝、做游戏等,让小学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花花草草,爱护一草一木,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还可以让小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写出更多真情实感。
三、从写作习惯教学中找寻心理教育突破点
写作是一个注重长期坚持的培养过程,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日两日就能達到的,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注重运用写作技巧外,还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小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中提高写作能力。日记是培养小学生写作习惯的首选,并且通过批改小学生的日记,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心理教育的突破点,比如,实践中有的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的心情糟透了,因为,我最好的一位朋友不理我了,我不知道是我哪里做错了!”这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意志消沉,这样的情绪如果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让小学生的心情“雨过天晴”,比如在批改中写道“老师的心情也糟透了,老师最喜欢的一位同学因为被朋友抛弃而伤心了,老师希望这位同学走出情感的低谷,奔向新的阳光”,如此,可以让小学生顿时心中暖暖,从而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交朋友的勇气,向着阳光快乐的方向茁壮成长。
总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各种教学尝试,比如从写作方法教学、写作内容教学以及写作习惯教学等角度入手,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写作教学中,让小学生在阳光、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作者:魏剑英
第3篇: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中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因为考试失利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这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因为各方面的压力会带来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进入高职院校后得不到良好的纠正,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是进入社会之前接受的最后一段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上。根据分析,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部分学生有自我封闭的现象,不喜欢与人交往,在做事过程中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交往的行为一旦养成将逐渐失去换位思考和推己及人的意识,尤其是团队合作中,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团结协作。其次,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不良情绪比较频繁的方面,当自己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长时间的积累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另外,部分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情绪比较消极,没有锻炼的习惯等,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任何事都很难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普遍表现为心理脆弱、消极、敏感、害怕失败、害怕被人嘲笑,所以不敢尝试。对所有的事情产生的害怕情绪,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当遇到挫折时会怨天尤人,不能从正面寻找失败的原因。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针对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讲座,但是这些活动会受到课时以及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校中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不多。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高职院校中主要的教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有计划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成为主要教学方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职体育课程标准
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将人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首要对策就是将心理教育纳入体育课程教育计划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心理健康教育加入课堂教学评估之中。这一变革需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而言,教师不应当成为课程内容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要广泛了解学生的水平和课堂表现情况,根据具体的分析制订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因地制宜的教学原则,积极对教材进行加工,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对工作进度进行积极管理,并且配合体育教师开展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
(二)利用体育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校园活动的作用,体育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同时也设置选修课程,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调动院校中的气氛、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和文化环境,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积极的学校氛围中生活和学习。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并对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加强活动开展的监督,同时在管理上及时进行评价和跟进。
(三)改进体育教学策略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制订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间。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培养,同时还要包含心理健康目标。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想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其次,在教学中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其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策略。比如说体质比较弱并且心理比较敏感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效改善抑郁和焦躁的情绪。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运动在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人的情绪和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在高职院校中必须加强体育教学和学生群体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作者:林华贵
第4篇: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特点,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一、把握教材内涵,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沃土”。其中很多名篇佳作既具有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以此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时,这首词透露了毛泽东冠绝古今的气魄。毛泽东本诗中的写景,富于吞吐今古的气魄。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翱翔水中,上下皆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之气魄。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一类表现极致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透露了冠绝古今的气魄。全词有曹孟德《观沧海》之豪雄,而无曹孟德之苍凉,有李白傲视群伦的气魄,而无其玩世不恭之洒脱,可以说是卓绝古今!特别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更体现了诗人主宰天地的豪情,令人催人奋进。这种积极、豁达的胸怀,以及诗人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将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让学生在健康的文学熏陶中明辨是非美丑,体味生命的伟大,感悟生存的意义。
二、开展课外阅读,在感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尔基曾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众所周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几乎涉及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教材所涉及的文章外,还要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读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鼓励学生订阅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报刊,尤其像《演讲与口才》《杂文选刊》《读者》《散文》《青年文摘》《语文报》等报刊,里面的美文短小精悍,耐人寻味。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会在感悟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平凡的世界》就是我向学生积极推荐的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围绕着爱情、责任、奋斗三大主题展开描写。
1.责任。面对难以为继的家庭,十三岁的孙少安选择了辍学,因为他知道,比起学习,家里更加需要他的力量。田润叶远离她的丈夫到市里工作,后来丈夫车祸致残,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又回到丈夫身边。在《平凡的世界》里,众多主人公的人生价值无一不是在履行责任中完成的。
2.爱情。孙少安和田润叶一块在双水村长大,一块在村里上完小学,然后又一起上完初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润叶成为县城的老师,而孙少安辍学在家务农多年,仅仅是个农民汉,所谓“现实打败爱情”,最终我们看到,两个人还是没有走到一起。
3.奋斗。孙少平,一个普通却有坚定的理想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种种的遭遇和苦难,并没有使他退却和自暴自弃,艰难的生活反而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平凡的世界》一百多万字,一百多个人物,其中的故事情节虽没有跌宕起伏,但会给读者带来很多心灵上的震憾、感悟和启发。这样的名著无疑是一本活的生活教科书,会教给学生怎么面对责任、爱情与奋斗。
类似这样的名著还很多,如《海伦凯勒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传》、《平凡的世界》、《极限人生》等。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更要以无穷的斗志和毅力迎接人生的挑战。
三、坚持写作训练,在练笔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鼓励学生写作中讲真话、抒真情,充分宣泄自己的感情
作文应是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的最佳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做真人,说真话”,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写作内容上随心所欲,在表达观点上畅所欲言,在叙事方式上灵活多样。在展示生命原生态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生命获得健康的发展和升华。
2.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感悟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提高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里捕捉生活中的美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对于生活中可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在批阅中,通过与学生不断地双向互动,久而久之,便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以此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3.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不断反思自己,矫正缺点,完善人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性格,从而形成健康心理对于高中生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日记。这种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能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反思自己,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调适心理,磨炼意志,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师要注意加强情感作文的指导,可以适时适当布置一些与情有关的文题,如让学生写人际关系的某一方面(师生、家庭、同学关系);让学生写自己在考试时的心态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苦闷等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坚强的性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学生在充满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其良好心理素质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进而使学生的精神更丰富,心灵更充实,目光更敏锐,也让语文教学变得更精彩。
作者:黄富琳
第5篇: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索
1.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部分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由于许多原因,部分教师的心理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主要表现有:职业倦怠,心理疲劳,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有时甚至失控,行为偏差,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和职业压力感,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自制力差,职业适应性差。可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能力差、人际障碍、人格缺陷、情绪不稳、职业压力以及心身疾病等方面。
1.2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佳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好事物的出现往往也伴随着不好事物的产生,例如,网络中的许多东西,身边的社会暴力,欺骗、抢劫等严重影响到小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放弃上学,一方面是因为主观上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上学;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溺爱和对学习的不重视,助长了部分学生不学习的心理,在教师的高期望和严要求下,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实际上,不爱学习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孩子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孤僻、自卑、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
1.3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認识模糊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主要缘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雷声大、雨点小。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1.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2亿多人,但我国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量很大,即使每个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都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短时间也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更何况本科毕业生一般要经过4到6年的工作经历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适的心理健康教师。即使有的老师勉强接受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但由于对技巧掌握的生疏感或迫于工作上的压力,仍然不愿意花时间活学活用,同时也直接导致教材中很多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无法真正被挖掘出来,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
2.实施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化策略
2.1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和增强师资力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的关键是学校领导者和教学者都要创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陈旧、机械的落后观念。领导者要从提高自身修养做起,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将理论落到实处,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活动。最好是在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以身作则。针对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类解决,另外要建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将其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针对于农村小学中落后的师资条件,学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对心理教师展开专业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培训,对增强师资力量至关重要。
2.2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各学科中
偏远农村的许多小学学校种种主客观原因,尚未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这绝不能成为学校彻底忽视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由。心理健康教师对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固然重要,但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也至关重要。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树立并强化“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科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心理健康理念巧妙渗透: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其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例如,语文教师和品德教师要巧妙运用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品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书中主人公为榜样,树立坚强的人格等。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建活泼生动、温馨舒适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小学生充足的关爱和呵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提出意见,表达个人思想。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其自信心,自豪感,这对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人格具有巨大推动性。
2.3发挥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阶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推动。小学生由于心理、生理各方面尚无法脱离家庭的庇佑,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是小学生活动最重要场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耐心教育与引导。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知之甚少,不能准确分辨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意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心灵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对家长心理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小学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转变一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共同致力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学校可以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开家长会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学校和家长要与家长进行商讨,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展训练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活动,不断发挥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3.结语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调查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教育改革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刘莎
第6篇: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现代意义的心理健康研究起源于美国,研究涉及广泛,包括大学生各个方面,如教育压力、自杀、自我效能感、依恋、深思、种族、心理咨询、社交焦虑、思乡、职业发展、自我同一性、主观孤独感等方面[1]。近年来,经常可以在媒体报道上看到大学生自杀的事件。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获得良好生存态势并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兼具民办高校大学生和计算机专业人才双重身份。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压力大,专业要求高,长期处于人机对话的环境中,缺乏与人的正常交流,再加上学校的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社会的认可等不及公办学校,工作待遇、职业稳定性等较高职、中职毕业生没有什么明显优势,这些都极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长沙医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信息学院3所民办高校中,随机抽取240名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其中,每个年级男、女大学生各30名。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32份,收回率96.67%。,量表資料完整者230份。
2.实验方法
问卷调查法。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SCL-90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
3.质量控制
(1)设计阶段。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通过检索、搜集、查阅大量心理健康相关文献和学术论文,认真研究国内外类似调查的设计,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预防措施。
(2)调查实施阶段。统一指导语,统一填写,统一提交。由三校计算机专业心理指导老师解释本次调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力求得到同学们的配合,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3)资料整理阶段在数据录入时,对填写不完整或有特殊规律等问题答卷,进行讨论剔除。
(4)统计学处理。数理统计法。通过易企秀软件导出所有实验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方法包括:One-WayANOVA法,两两比较采用Independent-SamplesTTest法。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
二、结果
根据230份问卷中各量表项目均完整者的问卷,计算被调查对象SCL-90各因子均分,作为判断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并与全国青年常模及全国大学生样本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民办计算机专业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均为P<0.001,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民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偏执因子P=0.027,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强迫、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别为P<0.001、P=0.038、P<0.001、P=0.042,高于全国大学生;躯体化、抑郁、敌意、恐怖因子分别为P=0.214、P=0.201、P=0.403、P=0.253,无统计学意义。
三、分析与讨论
1.计算机专业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成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计算机专业学生经常操作电脑,长期处于人机对话的环境中,身体部分部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且缺乏与人的正常交流,极易造成身心的不适。再加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3]。因而,身心齐抓,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健康发展。
2.民办高校的因素
民办高校办学起步晚,资金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学条件,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可等不及公办学校,工作待遇、职业稳定性等较高职、中职毕业生没有什么明显优势,民办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着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应完善民办高校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其学质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适应本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模式。
3.大学生本身的原因
大学时期,大学生心处于青春期这一敏感年龄阶段,理与心智都不够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弱,加上学业、就业以及其他外界不可避免的压力,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因而,加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大学生成熟健全的心智,亟不可待。
四、结论
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全国青少年和全国大学生相比,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加大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肖晓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