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初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是借助团体动力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包括完善健全人格、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适应能力等。因此,作为一名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在备课时的第一关键是学生心理成长主题的选取。教师要根据教材选取主题来上课,这给心理教师提供了一定选择的空间,但也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辨选能力。那么,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题呢?
一、主题专一而有针对性
心理健康课的主题应是专一、有针对性的,灵动但不盲目,尽量不在一节课中出现多重主题,否则教师在备课时会目标不明确,实践中也会出现课堂脱节的现象。我曾经上过一堂《心中的小秘密》的心理辅导课,我对这一活动主题深有感触。我做过多年班主任,经历了孩子们在小学各个阶段的变化,也发现了不同阶段孩子们所存在的问题。“问题多了,有的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很多班主任们会这样说,特别是一二年级孩子们间会闹些小矛盾,这是必然的。然而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长,使他们看起来便有了很多的对大人而言不是秘密的“秘密”,但他们却看得很重,作为老师的我们就不得不对他们的“秘密”加以重视。于是在教学时,我首先设计了热身暖心活动——课前调查统计班上学生对小秘密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尽情表达。在“神奇的树洞”这个环节,我在讲故事的同时呈现PPT,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然后分组讨论:你愿意说出你的秘密吗?为什么?在“分享秘密”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选择:①分享给老师;②分享给同学;③分享给家长。在秘密分享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分享秘密的轻松、愉悦之感。活动至此,学生心灵的情弦已被拨动,情感的洪流已达到高潮。
二、主题范围小而内容实
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避免主题范围过大。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确定主题时,没有认真考虑主题的范围和课堂容量。主题范围大了,教师可选择的内容、形式也就多了,这样看似内容丰富,但在实际教学时,容易导致教学的各个环节蜻蜓点水,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心理辅导任务。我曾听过一位新教师的课《情绪万花筒——喜怒哀惧》,一堂课四十分钟,常见的“喜、怒、哀、惧”四种情绪都要渗透,教师带着孩子们一一分辨,还未深入探究这种情绪及如何化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急着去了解另一种情绪,结果在下课铃声响起时辅导任务还未完成。这位新教师本意是想面面俱到,結果适得其反。如果这位教师能缩小主题的范围,如:“愤怒来敲门”“将快乐进行到底”……一节课了解一种情绪,从“认识情绪”到“合理调控”,再到“巩固强化、拥有健康快乐的情绪”,一课一得,那么,学生在每次心理辅导活动过后都能豁然开朗,真正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三、主题贴近生活而有深度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其行为表现也会不同。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明晰他们的认知水平、困惑及其共性与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做课前调查,或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是了解学生心理的好方法。例如:通过课前调查,我得知我们班的几个学生最近情绪很低落,于是设计了“我的情绪卡片”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出现不良情绪,我会……”教师耐心地挖掘、引导,让学生把负面情绪装入“情绪垃圾桶”;又如“朋友,别让误会使我们分开”是针对“悄悄话”信箱中朋友之间因为误会导致友谊破裂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对同伴交往的技巧进行辅导,使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我反省和与人沟通,以恰当的方式来处理误会。
参考文献:
[1]霍宁.关于心理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育,2010,(12).
[2]齐建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4).
(责任编辑 刘 馨)
下一篇:做学生心灵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