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个性培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2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写作论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所蕴涵的尊重学生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和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教育的理念。学习和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实施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个性培养;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
(二)多元智能理论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1.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加德纳反对忽视这些差异,反对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育来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祢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
2.个性化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可开发性。既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九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加德纳是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来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途径。他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从而为实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该课程的实施项目包括:在小学阶段实施重点学习项目,每天学生除了上读、写、算等学校主课外,还要参加计算机、音乐和体育等活动,“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初中阶段结合斯腾伯格的智能三元论开展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将学业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促使学生校内校外表现出色,获得成功;高中阶段实行艺术推进,促使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3.多样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加德纳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教学中,他特别关注学生智能特征的差异性对教学的意义,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的主张,强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创设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地来进行,从而体现个性化教育。否则,向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授相同的内容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样的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结构,采用适合学生所擅长的智能优势的方式来教学。如数学课程既可以采用数理逻辑方式来教学,也可以采用语言和空间等方式来教学。
4.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忽视了对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项智能的评价,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如用传统的智能测验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评价标准,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来进行,从而真正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情境性。只有这样,他认为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的轨迹,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二)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传统课程,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课程设置单一、封闭和滞后。通过这种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片面发展,而且没有个性和创造性,欠缺实践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基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的认识,则要求教育教学围绕九种智能展开,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的作用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个体智能的多样性,要求学校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课程,以使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能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使学生普遍达到某种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建立和完善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力求有创意、有特色,使整个课程计划和内容具有均衡性、创造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不相同的学科,最后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甄别学生。这种一元化的教育看似公平,实则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既然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多种智能,并且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那么教学的开展就应该考虑学生的智能强项而不是忽视或否定这些强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这种个性化教学设想便是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从而确定最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力求给更多学生以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都能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领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单纯依靠用纸笔的考试来考察教学效果,其评价只注重学业智能,特别是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对其他智能,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等均有所忽略。即使是对学业智能的评价,也忽略了知识、理解、技能的情意基础——动机与态度。这种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超越了传统教学评价的范围。因此,我们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该超越过去静态的传统评价标准,用动态、情境和社会化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要改变以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唱主角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涵盖各个智能领域,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确实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及物质产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多方面观察、评估和鉴定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把这些资料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3]刘树仁.个性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02(4).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个性培养;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
(二)多元智能理论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1.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加德纳反对忽视这些差异,反对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育来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祢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
2.个性化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可开发性。既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九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加德纳是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来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途径。他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从而为实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该课程的实施项目包括:在小学阶段实施重点学习项目,每天学生除了上读、写、算等学校主课外,还要参加计算机、音乐和体育等活动,“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初中阶段结合斯腾伯格的智能三元论开展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将学业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促使学生校内校外表现出色,获得成功;高中阶段实行艺术推进,促使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3.多样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加德纳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教学中,他特别关注学生智能特征的差异性对教学的意义,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的主张,强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创设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地来进行,从而体现个性化教育。否则,向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授相同的内容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样的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结构,采用适合学生所擅长的智能优势的方式来教学。如数学课程既可以采用数理逻辑方式来教学,也可以采用语言和空间等方式来教学。
4.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忽视了对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项智能的评价,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如用传统的智能测验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评价标准,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来进行,从而真正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情境性。只有这样,他认为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的轨迹,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培养的启示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二)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传统课程,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课程设置单一、封闭和滞后。通过这种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片面发展,而且没有个性和创造性,欠缺实践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基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的认识,则要求教育教学围绕九种智能展开,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的作用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个体智能的多样性,要求学校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课程,以使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能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使学生普遍达到某种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建立和完善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力求有创意、有特色,使整个课程计划和内容具有均衡性、创造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不相同的学科,最后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甄别学生。这种一元化的教育看似公平,实则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既然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多种智能,并且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那么教学的开展就应该考虑学生的智能强项而不是忽视或否定这些强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这种个性化教学设想便是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从而确定最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力求给更多学生以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都能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领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单纯依靠用纸笔的考试来考察教学效果,其评价只注重学业智能,特别是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对其他智能,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等均有所忽略。即使是对学业智能的评价,也忽略了知识、理解、技能的情意基础——动机与态度。这种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超越了传统教学评价的范围。因此,我们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该超越过去静态的传统评价标准,用动态、情境和社会化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要改变以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唱主角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涵盖各个智能领域,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确实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及物质产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多方面观察、评估和鉴定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把这些资料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3]刘树仁.个性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02(4).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下一篇:对高师钢琴教学中心理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