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活动形式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5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设计;活动课 心理教育 引导学生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有别于常规教学,必须是活动性质的,即以学生活动为主,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激发相应的心理体验,获得有效的调整技能,在情绪唤醒状态下自觉,自主素质的优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学会调适,结合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体会,浅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课的活动形式。
康德曾经说过:“人通过教育而成为人”。这说明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作为人的心理—社会活动,无论就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来说都是一种复杂的、自由度比较大的活动。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依靠某一种模式实现它的全部功能,因此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为满足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己经成为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们达成了共识,即开设专业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科以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旨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我,悦纳自我,学会交往和情绪调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也有别于常规教学,必须是活动性质的,即以学生活动为主,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激发相应的心理体验,获得有效的调整技能,在情绪唤醒状态下自觉,自主素质的优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但是有些职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一直以来未引起重视,原因是近年来职业学校的生存环境恶劣,招生恶性循环,学校为了生存,注意力主要在招生和就业上,学生人学没有门槛,所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己经意识到学生心理问题对学校教学、学生就业、学生管理等多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很多学校并不知道怎么样去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为了表示对这方面的重视也开设心理指导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但是大多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更有些学校连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没有开设,就是一学期或一年搞了一两次讲座而已,然后就万事大吉,这样很难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促进个人成长,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基于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思路方法去“教导”,也无法通过“教导”进行心灵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引导”式活动,教育者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需要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学会调适。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活动化的特点,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采取活泼丰富的活动形式。
  1角色扮演,体会真情实感
角色扮演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相应角色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状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具有较好的示范感染效果。角色扮演有别于文艺节目,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角色扮演组织工作,应注意表演的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能反映教学的目的;形式为内容服务,以即兴表演为主,不必追求过多的修饰雕琢。如:“我来当老师”活动中,学生就有较深的体验,由于事先没有告诉她预设的课堂情景,只是让她上一节课,当她这个“老师“面对下面乱七八糟的课堂时她掩面哭泣冲出教室。她认为同学太不尊重她,让她太没面子。当老师告诉她,这些都是事先预设的情景时,她深有感触的说:做老师太不容易,以后我要认真听课。在全班的讨论中,同学们的认识都有提高,这个班以后的上课纪律大大改善。
  2团体游戏,懂得学习经验
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团体。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处于一定的团体中,成为团体的一分子,个人的需要和期望才能得以满足。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建立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而许多心理问题和困扰往往来源与不良的人际关系,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态度更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类似问题或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游戏对帮助青少年改变和成长有很大效能。
团体游戏是把教学目标及内容寓于学生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体验、领悟一定心理知识,获得一定心理技能的教育活动。如:“相亲相爱一家人”游戏活动,学生都能融人到游戏中,即获得了经验,也增强了与亲人的感情。安排团体游戏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调控好活动的时间与节奏,并制定安全措施,以保证活动取得良好的实效。在团体的协助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推动自我发展的过程。
  3自我评述.学会不断反思
自我评述是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进行反思、陈述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活动。有口头评述和书面评述两种基本形式。在组织自我评述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和隐私权,不能事先给学生定下调子和框框,更不能强行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述。

要求学生在总结中剖析自我,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好是写成心理日记,记录自己的心理变化历程,引导他们学会评价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诸如分析:(1)对自己是否持肯定态度?是否能不自炫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2)对自己的潜力是否有明确的认识,并创造条件,发展潜能?(3)是否轻易为外界刺激所左右?是否能历经挫折困扰,而处变不惊,善谋能断?(4)是否脚踏实地而不沉酒于幻想之中,是否能发挥主观能动性?(5)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是题目评估,如:(1)某个专题辅导对你最有帮助的是什么?(z)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地方?(3)请说说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4)请写下你的建议与期待,等等问题,帮助学生在评述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4讨论交流,学会坦诚相助
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活动,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平等宽松的沟通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影响来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合作。讨论一般采取分组或全班进行的形式;辩论则宜按照不同的观点来划分辩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观点和论据,不能随意加以点评而导致倾向性。讨论不必非要求得一致意见,辩论更不必非要分出胜负优劣。只要学生经过真诚参与而开拓思路、获得知识与技能,增进了解与合作,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5案例分析,强化健康意识
案例分析具有强烈的暗示、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产生心理强化效应,如正面案例促成学生“见贤思齐”,反面案例则能“以警效尤”。运用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客观性、针对性,有一定的普遍性,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着重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揭示导致结果的心理和行为逻辑,不能简单化为讲故事,总结经验教训。如:乌市五家渠某职业学校3名男生为一条裤子打死同宿舍一名同学的案例。通过分析打人者自私、狭隘、自我中心的心理意识,使同学们反省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其警惕平时的心理状态,维护好自己的健康。
  6技能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心理行为训练,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理调节的能力。如训练学生掌握帮助消除焦虑症、强迫症的基本方法、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调节情绪的基本技巧等等,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
  7量表测试,帮助自我认知
为了更准确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也为了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可以把量表测试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注意必须严格审评量表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要引导学生自愿如实地填写量表;再次,不能把量表作为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唯一的、主要的标准;再次,对量表资料应有严格的保密措施,不能伤害学生的隐私权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生进行定期测量或特别测量与监护,问卷的结果对有效预防、教育及矫正都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心理健康测评(sgl-90)能让被测者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心理辅导老师更理性的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帮助,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有效的教学模式设计应以简洁、直观的形式提供特定条件下教学过程的整体形象及明确的信息,提供改进教学结构、教学程序和操作方法的参照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推陈出新。
总之,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要从多角度,多手段出发,进行模式整合,不断开拓创新,那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会取得显著成效,为学校的管理带来高效率,低成本,为职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