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心理辅导初探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6
学困生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困扰学生最多的是学习心理问题,是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励和发挥出来,以致影响正常智力没有发挥出来。
下面就对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积极开展学习心理辅导的几项具体做法:
一、讲究机制,调节心理障碍
1、帮助学困生建立心理防卫机制。有些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显得手足无措、孤独无助、非常感伤,而一旦困难解决后就谈笑如常、若无其事,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关心和爱护。对于经常受挫的学困生可以采用理喻和比较的心理防卫方式来消除不安,可以援引“失败是成功之母”、“天道酬勤”等道理来安慰学困生,借助前人失败的事例来自勉。学困生自己有时也可“阿q”一下,与比自己更困难的学生比较,取得一种暂时的安慰。
2、增强学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困生要适应社会、家庭和学校给予其的评价和要求,适应过程会中受到阻碍和干扰,不能达到教师、家长期望的目标,因而造成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此时,学困生只有主动协调,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途径有:
①情感宣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学困生在学习上过多的学习失败的体验会产生消极情绪,淤积过久,会伤害自身或迁怒、攻击他人。教师应主动与学困生谈心,带领他们参加文体活动,观看放松身心的影视节目,释放心中的消极情绪。
②重组关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自觉改进自己与学习环境的关系,自己与课任教师、优秀生等之间的关系。调整人际关系的目的就是消除妨碍学习目标实现、造成心理障碍的环境因素和人际因素,取得适应自身发展提高的主动权和人际支持。
二、讲究策略,培养学习动机
1、帮助学困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这两个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困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积极实施思想道德教育,让学困生自觉地将学习同个人价值的体现密切联系起来。
2、做到一视同仁,恰当评价学困生。教师要正视学困生的优点和缺点,即使批评指正,也要更关心学困生,以避免学困生孤立和疏远群体。部分学困生的自觉性差,要及时提醒,在同学困生交流时,说话要有鼓励性,充分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3、磨练学困生的意志,使之正确对待挫折和心理障碍。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在其他活动中给学困生适当的挫折,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免疫力。同时教师平时应留心观察学困生的表现,注重预防,对症下药,加以疏通。常见的疏通方法有谈话教育法、激励法、共同发泄法等。
三、多用鼓励,形成良好习惯
在学困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他们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要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总之,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用脑,要帮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之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其次,要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四、指导家长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少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的期望和无限制的唠叨、训斥,对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造成孩子出走和轻生。所以帮助家长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学校除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访、心理咨询室等途径与家长沟通以外,还可举办一些家长的心理辅导讲座,使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使家长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自觉改善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主动配合学校,家校协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学困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尽管他们的人数不是很多,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让这部分学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学生本人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惟有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才能使学困生重拾信心、取得进步。
下面就对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积极开展学习心理辅导的几项具体做法:
一、讲究机制,调节心理障碍
1、帮助学困生建立心理防卫机制。有些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显得手足无措、孤独无助、非常感伤,而一旦困难解决后就谈笑如常、若无其事,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关心和爱护。对于经常受挫的学困生可以采用理喻和比较的心理防卫方式来消除不安,可以援引“失败是成功之母”、“天道酬勤”等道理来安慰学困生,借助前人失败的事例来自勉。学困生自己有时也可“阿q”一下,与比自己更困难的学生比较,取得一种暂时的安慰。
2、增强学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困生要适应社会、家庭和学校给予其的评价和要求,适应过程会中受到阻碍和干扰,不能达到教师、家长期望的目标,因而造成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此时,学困生只有主动协调,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途径有:
①情感宣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学困生在学习上过多的学习失败的体验会产生消极情绪,淤积过久,会伤害自身或迁怒、攻击他人。教师应主动与学困生谈心,带领他们参加文体活动,观看放松身心的影视节目,释放心中的消极情绪。
②重组关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自觉改进自己与学习环境的关系,自己与课任教师、优秀生等之间的关系。调整人际关系的目的就是消除妨碍学习目标实现、造成心理障碍的环境因素和人际因素,取得适应自身发展提高的主动权和人际支持。
二、讲究策略,培养学习动机
1、帮助学困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这两个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困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积极实施思想道德教育,让学困生自觉地将学习同个人价值的体现密切联系起来。
2、做到一视同仁,恰当评价学困生。教师要正视学困生的优点和缺点,即使批评指正,也要更关心学困生,以避免学困生孤立和疏远群体。部分学困生的自觉性差,要及时提醒,在同学困生交流时,说话要有鼓励性,充分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3、磨练学困生的意志,使之正确对待挫折和心理障碍。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在其他活动中给学困生适当的挫折,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免疫力。同时教师平时应留心观察学困生的表现,注重预防,对症下药,加以疏通。常见的疏通方法有谈话教育法、激励法、共同发泄法等。
4、注重强化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要督促学困生积极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为班级增光,在学习上也一样,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多用鼓励,形成良好习惯
在学困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他们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要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总之,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用脑,要帮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之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其次,要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四、指导家长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少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的期望和无限制的唠叨、训斥,对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造成孩子出走和轻生。所以帮助家长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学校除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访、心理咨询室等途径与家长沟通以外,还可举办一些家长的心理辅导讲座,使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使家长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自觉改善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主动配合学校,家校协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学困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尽管他们的人数不是很多,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让这部分学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学生本人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惟有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才能使学困生重拾信心、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