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6
论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论文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打工,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3亿,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造成约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成熟期,但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严重缺失。从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都偏离成长发育的轨道,对儿童今后的认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中由于长辈精力有限或者处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小孩的管教不严,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具体表现在缺乏自信,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
2.心理上的障碍
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来说至关重要,在父母的关爱下,在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儿童从小就在心理播下爱的种子。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在留守儿童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困难没地方倾诉,有焦虑、孤独倾向等问题。这些心理障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经常不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甚至不愿意回家。
3.认知行为上的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有疑问都无法得到解答,使得他们不能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造成认知行为上存在偏差。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化。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1.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家长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1)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2)家长要主动跟老师联系,不要等老师来主动联系你,通过跟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学校,更要高度重视,不歧视老师儿童,平等地对待他们。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比如城里留守学生之家和心理咨询室,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村里可以聘请离退休的老师当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
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笔者认为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但不能让留守儿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中,可以通过讲座、“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来进行。同时在“进步之星、三好学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标兵,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氛围。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绝不能忽视对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10.
论文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打工,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3亿,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造成约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成熟期,但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严重缺失。从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都偏离成长发育的轨道,对儿童今后的认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中由于长辈精力有限或者处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小孩的管教不严,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具体表现在缺乏自信,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
2.心理上的障碍
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来说至关重要,在父母的关爱下,在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儿童从小就在心理播下爱的种子。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在留守儿童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困难没地方倾诉,有焦虑、孤独倾向等问题。这些心理障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经常不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甚至不愿意回家。
3.认知行为上的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有疑问都无法得到解答,使得他们不能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造成认知行为上存在偏差。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化。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1.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家长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1)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2)家长要主动跟老师联系,不要等老师来主动联系你,通过跟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学校,更要高度重视,不歧视老师儿童,平等地对待他们。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比如城里留守学生之家和心理咨询室,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村里可以聘请离退休的老师当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
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笔者认为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但不能让留守儿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中,可以通过讲座、“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来进行。同时在“进步之星、三好学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标兵,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氛围。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绝不能忽视对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10.
下一篇: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及矫正